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166发布日期:2019-06-21 23: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盒。
背景技术
:无线式耳机可以直接佩戴,无需与播放设备进行实体上的连接,极大了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无线式耳机一般都收纳于专用的充电盒中,该充电盒不仅能够方便无线式耳机的收纳,以防耳机丢失,还能对耳机进行充电。通常情况下,充电盒中设有主板和电池,主板与电池之间直接通过导线或者通过引脚连接,两者不可拆卸,若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慎将充电盒跌落或碰撞,主板与电池之间的导线或引脚容易出现断开或松脱,影响充电盒的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盒,旨在使得充电盒的主板与电池的连接更加可靠,即使发生跌落或碰撞也不会影响充电盒的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电池和可供容纳耳机的容置腔,所述电池可电连接所述容置腔内的耳机,所述盒体设有电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一触点;和底盘,所述底盘内设有主板,所述底盘设有电连接所述主板的第二触点和充电接头;所述盒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盘,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或分离于所述第二触点。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磁性吸附。可选地,所述盒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触点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底盘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触点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板,另一端伸出凸出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触点伸出于所述底盘的部分配合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触点触及并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可选地,所述盒体还设有可电连接所述耳机的第三触点;所述底盘还设有电连接所述主板的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第三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触点;或所述第一触点分离于所述第二触点时,所述第三触点分离于所述第四触点。可选地,所述盒体内设有两所述电池,所述盒体内具有两所述容置腔,一所述容置腔内可容纳一所述耳机,两所述电池可分别电连接两所述耳机;所述盒体设有两所述第一触点和两所述第三触点,两所述第一触点分别电连接两所述电池,两所述第三触点可分别电连接两所述耳机;所述底盘设有两所述第二触点和两所述第四触点,两所述第二触点和两所述第四触点均电连接所述主板;两所述第一触点分别对应两所述第二触点;两所述第三触点分别对应两所述第四触点。可选地,两所述电池分别位于两所述耳机的两侧,两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两所述第一触点的两侧。可选地,所述盒体具有第一安装部,和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安装槽,两所述第一触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两所述第三触点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所述底盘具有第二安装部和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安装台阶,两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位于所述安装台阶的两侧,两所述第四触点设于所述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配合容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触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触点,所述第三触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触点。可选地,所述充电盒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持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所述缓冲垫具有供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连接的过孔。可选地,所述盒体包括主体部和活动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盖体部,所述盖体部盖合于所述主体部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一触点均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或分离于所述第二触点。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盖体部的端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盒包括盒体,将耳机装入盒体的容置腔内,耳机能够与盒体内的电池电连接,以使该电池能对耳机进行充电。该充电盒还包括底盘,该底盘内设有主板,且底盘能够与盒体可拆卸连接,在底盘连接盒体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电连接,从而能使电池与主板电连接,通过充电接头连接外部电源,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盒体与底盘的可拆卸连接能够使得盒体内的电池与底盘中的主板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单独使用盒体对盒体内的耳机进行充电,从而能减少对底盘的使用,以保证底盘内的主板不受损坏。若盒体内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将底盘与盒体连接,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即使在充电盒发生跌落使,盒体与底盘也能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分离,还能再次相连接,不影响电池与主板的连接效果,不影响充电盒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盒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主体部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充电盒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底盘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充电盒15容置腔10盒体30底盘11主体部31第二安装部111第一安装部32缓冲垫112功能腔33安装台阶113电池34充电接头114第一连接孔35第二触点115第一触点36安装腔117第三触点37第四触点118安装槽38主板13盖体部200耳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盒100。该充电盒100包括:盒体10,盒体10内设有电池113和可供容纳耳机200的容置腔15,电池113可电连接容置腔15内的耳机200,盒体10设有电连接电池113的第一触点115;和底盘30,底盘30内设有主板38,底盘30设有电连接主板38的第二触点35和充电接头34;盒体10可拆卸地连接于底盘30,以使第一触点115电连接或分离于第二触点35。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100主要为无线式耳机200的充电盒100,无线式耳机200具有蓝牙或WIFI等通讯功能,并通过内嵌的蓝牙或WIFI等功能与播放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由于该无线式耳机200与播放设备之间无需连接线进行连接,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连接线的干扰,使用过程更加自由、舒适。盒体10内的容置腔15与耳机200的外形相匹配,可以使得耳机200装入盒体10内不易晃动,能够保护耳机200不受晃动而损坏。盒体10内还具有与该容置腔15相互隔开的功能腔112,功能腔112内容置有电子元器件,例如主板38和电池113,该电池为充电电池或具有充电功能的电路单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盒100包括盒体10,将耳机200装入盒体10的容置腔15内,耳机200能够与盒体10内的电池113电连接,以使该电池113能对耳机200进行充电。该充电盒100还包括底盘30,该底盘30内设有主板38,且底盘30能够与盒体10可拆卸连接,在底盘30连接盒体10时,第一触点115与第二触点35电连接,从而能使电池113与主板38电连接,通过充电接头34连接外部电源,能够对电池113进行充电。盒体10与底盘30的可拆卸连接能够使得盒体10内的电池113与底盘30中的主板38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单独使用盒体10对盒体10内的耳机200进行充电,从而能减少对底盘30的使用,以保证底盘30内的主板38不受损坏。若盒体10内的电池113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将底盘30与盒体10连接,以对电池113进行充电,即使在充电盒100发生跌落使,盒体10与底盘30也能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分离,还能再次相连接,不影响电池113与主板38的连接效果,不影响充电盒100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10与底盘3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磁性吸附结构等可拆卸地连接结构来实现。优选地,盒体10与底盘30通过磁性吸附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使使用者对盒体10与底盘30的拆卸与连接操作简单,且盒体10与底盘30的外形结构整齐、简洁,形态上更能满足使用者对设计感的追求。盒体10设有第一磁性件,底盘30设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可磁性吸附。具体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二者之一为磁铁,二者之另一为能够被磁铁进行吸附的金属;或者,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且磁性相反。一实施例中,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磁性吸附。该实施例中,第一触点115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触点35包括第二磁性件,该第一触点115在电连接第二触点35的同时能够起到磁性吸附的作用,使得盒体10与底盘30的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成本低。可以理解地,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可以仅实现电连接的作用,而不具备磁性吸附的作用,在盒体10和底盘30的其他位置设置磁性吸附结构,来实现盒体10和底盘30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盒体10设有第一连接孔114,第一触点115嵌设于第一连接孔114,且第一触点115的一端连接电池113,另一端位于连接孔内;底盘30设有第二连接孔(未图示),第二触点35嵌设于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触点35的一端连接主板38,另一端伸出凸出于底盘30;第二触点35伸出于底盘30的部分配合插接于第一连接孔114,以使第一触点115触及并电连接第二触点35。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4连通功能腔112,第一触点115安装于该第一连接孔114,并能与功能腔112内的电池113电连接;底盘30内设有用于安装主板38的安装腔36,第二连接孔连通该安装腔36,第二触点35安装于该第二连接孔,并能与安装腔36内的主板38电连接。盒体10与底盘30连接的过程中,第二触点35能够配合插接于第一连接孔114,不仅能使第一触点115与第二触点35的连接更加可靠,且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该第一触点115与第一连接孔114在插接过程中形成卡顿手感,能起到防呆作用,进一步简化使用者的操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10还设有可电连接耳机200的第三触点117;底盘30还设有电连接主板38的第四触点37;第一触点115电连接于第二触点35时,第三触点117电连接第四触点37;或第一触点115分离于第二触点35时,第三触点117分离于第四触点37。该实施例中,底盘30连接于盒体10时,第一触点115电连接第二触点35,且第三触点117电连接第四触点37,以使得电池113电连接主板38的同时,容纳于容置腔15中的耳机200也能电连接主板38,在充电接头34连接外部电源时,外部电源能同时对电池113和耳机200进行充电。第三触点117和第四触点37的连接结构可以与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的配合连接结构类似,再此不再一一赘述。可以理解地,耳机200都是成对使用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充电盒100能够同时对两耳机200同时进行充电,具体地,盒体10内可以仅设有一电池113,该电池113同时对两耳机200进行充电,也可以为盒体10内设有两电池113,两电池113能够分别电连接两耳机200,两电池113分别对两耳机200进行充电。优选地,一实施例中,盒体10内设有两电池113,盒体10内具有两容置腔15,一容置腔15内可容纳一耳机200,两电池113可分别电连接两耳机200;盒体10设有两第一触点115和两第三触点117,两第一触点115分别电连接两电池113,两第三触点117可分别电连接两耳机200;底盘30设有两第二触点35和两第四触点37,两第二触点35和两第四触点37均电连接主板38;两第一触点115分别对应两第二触点35;两第三触点117分别对应两第四触点37。该实施例中,一容置腔15与一耳机200的外形相匹配,以使得耳机200容纳于容置腔15内不易晃动,对耳机200更好的进行保护。两电池113分别对两耳机200进行充电,能够使得单个电池113在充电过程中电流较小,从而使用过程更加安全、可靠。一实施例中,两电池113分别位于两耳机200的两侧,两第二触点35分别位于两第一触点115的两侧。该实施例中,盒体10内部结构布局整齐、紧凑,且两电池113彼此距离较远,有利于两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散热,更进一步保证充电盒10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一实施例中,盒体10具有第一安装部111,和凹设于第一安装部111的安装槽118,两第一触点115设于第一安装部111,且位于安装槽118的两侧,两第三触点117设于安装槽118的槽底壁;底盘30具有第二安装部31和凸设于第二安装部31的安装台阶33,两第二触点35设于第二安装部31,且位于安装台阶33的两侧,两第四触点37设于安装台阶33;安装台阶33配合容置于安装槽118,第一触点115配合连接第二触点35,第三触点117配合连接第四触点37。该实施例中,安装台阶33配合容置于安装槽118,从而对底盘30与盒体10的连接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防止两者在连接过程中沿安装方向的横向运动,保证盒体10与底盘30的连接操作更加简便、可靠。进一步地,由于底盘30内设有主板38,用于容纳主板38的安装腔36部分形成于安装台阶33处,以使得底盘30的结构紧凑,且能配合盒体10内部耳机200与电池的布局。一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包括缓冲垫32,缓冲垫32夹持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31之间,且所述缓冲垫32具有供所述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连接的过孔。该实施例中,缓冲垫32能够为盒体10与底盘30的连接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仅能防止两者频繁地拆卸和连接过程中引起的磨损,且能对盒体10与底盘30之间起到密封的所用,防止外界污染物对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造成污染,保证第一触点115和第二触点35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缓冲垫32设于第二安装部31,且沿周向环设于所述安装凸台。盒体10与底盘30连接后,该缓冲垫32沿周向密封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31,能对第一触点115与第二触点35、以及第三触点117与第四触点37的连接进行保护。具体地,第二触点35穿过该缓冲垫32上的过孔,与第一触点115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活动连接主体部11的盖体部13,盖体部13盖合于主体部11以形成容置腔15;电池113和第一触点115均设于主体部11,主体部11与底盘30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触点115电连接或分离于第二触点35。使用者通过操作盖体部13显露容置腔15,从而能够将耳机200放置于容置腔15内,该实施例中,部分容置腔15形成于主体部11,另一部分容置腔15形成于盖体部13,盖体部13盖合于主体部11后形成完整的容置腔15。耳机200装入位于主体部11的容置腔15后,能够有部分结构凸出于主体部11,方便使用者的取出和放入操作。使用者通过操作盖体部13盖合于主体部11,以将耳机200于容置腔15内进行封闭,对耳机200进行保护。具体地,该主体部11与盖体部13的一侧可以通过铰链相连接,使得盖体部13能够翻转式开启或关闭容置腔15。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部13与主体部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铰链连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或者铰链结合卡扣的结构,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类似的连接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底盘30与主体部11相连接,以使第一触点115与第二触点35相连接。具体地,盖体部13连接于主体部11的一端,第一触点115可以位于主体部11的另一端也可以位于主体部11的侧面。优选地,第一触点115位于主体部11背离盖体部13的端部,便于使用者对底盘30的连接和拆卸操作。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11位于主体部11背离盖体部13的端部,第一触点115凸出于第一安装部111背离盖体部13的表面,第二安装部31位于底盘30的一端,且充电接头34位于底盘30背离主体部11的端部,该充电接头34具体为USB接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