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677发布日期:2019-07-17 05:2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动力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以电机为核心的动力总成系统中,通常装有旋转变压器来测量电机的转子位置、角度、速度、力矩等电气信号并反馈给电机控制器,以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旋转变压器与电机控制器之间通常使用旋变线直接连接,由于现有的电机控制器结构布局设计的缘故,旋变线相对较长并直接外露,由此使得外界电磁场对旋变线的信号传递有较大干扰,严重时会影响旋变线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的稳定性和真实性,不利于实现对电机的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系统,以减小外界电磁场对旋变线的信号传递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电机以及组装于所述电机的同一端的旋转变压器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与所述电机一端的端盖贴合连接的壳体和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旋转变压器通过旋变引出线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相连,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端盖相贴合的一端中部朝向壳体内部凸出而在朝向电机的一侧形成容纳腔,所述旋转变压器组装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还设有贯穿所述腔壁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壳体内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与所述旋变引出线相连接,而连接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电机的端盖相连的底壳和罩设于所述底壳上的罩壳,所述容纳腔成型于所述底壳中部,所述底壳以围绕所述容纳腔的周缘与所述电机的端盖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中还形成有冷却媒介流道,所述冷却媒介流道与所述容纳腔以所述容纳腔的腔壁相区隔。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还形成有环绕在所述容纳腔腔壁外部的筒体,所述筒体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所述底壳的周缘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间隙相连通的流通孔,所述冷却媒介流道由所述流通孔和间隙组合而成,所述底壳的侧面分别设有所述冷却媒介流道的入口和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向壳体内部凸出的高度大于所述容纳腔向壳体内部凸出的高度,且所述筒体的末端开口处还盖设有与筒体的末端端面密封设置的内盖,所述控制电路模块组装于所述内盖的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盖朝向筒体的一侧表面还凸伸出位于冷却媒介流道内的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末端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所述内盖底压于所述密封圈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电机控制器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中部向壳体内部凸出而形成容纳腔来容纳旋转变压器和旋变引出线,可以有效起到屏蔽作用,避免外界电磁场对旋变引出线的信号传递造成干扰,提高旋变引出线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同时旋变引出线不会外露,使整体结构显得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总成系统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电机1以及组装于所述电机1的同一端的旋转变压器3和电机控制器5,所述电机控制器5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与所述电机1一端的端盖10贴合连接的壳体50和装设于所述壳体50内的控制电路模块52,所述旋转变压器3通过旋变引出线30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52相连,所述壳体50的与所述端盖10相贴合的一端中部朝向壳体50内部凸出而在朝向电机1的一侧形成容纳腔54,所述旋转变压器3组装于所述端盖10的外表面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54内,所述容纳腔54的腔壁541上还设有贯穿所述腔壁541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54和所述壳体50内的连接器56,所述连接器56位于容纳腔54内的一端与所述旋变引出线30相连接,而连接器56位于所述壳体50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52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电机控制器5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50中部向壳体50内部凸出而形成容纳腔54来容纳旋转变压器3和旋变引出线30,可以有效起到屏蔽作用,避免外界电磁场对旋变引出线30的信号传递造成干扰,提高旋变引出线30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同时旋变引出线30不会外露,使整体结构显得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50包括与所述电机1的端盖10相连的底壳501和罩设于所述底壳501上的罩壳503,所述容纳腔54成型于所述底壳501中部,所述底壳501以围绕所述容纳腔54的周缘与所述电机1的端盖10相贴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壳体50包括底壳501以及罩壳503,可以有效方便壳体50的制造和组装,所述底壳501以围绕所述容纳腔54的周缘与所述电机1的端盖10相贴合,可以使电机控制器5与电机1组装更为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壳501中还形成有冷却媒介流道503,所述冷却媒介流道503与所述容纳腔54以所述容纳腔54的腔壁541相区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冷却媒介流道503,且所述冷却媒介流道503与所述容纳腔54以所述容纳腔54的腔壁541相区隔,通过在冷却媒介流道503内通入冷却媒介,例如:水,可以有效地将电机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机控制器5相隔离,避免电机控制器5温度过高,而且,冷却媒介流道503内流动的冷却媒介也还可带走旋转变压器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旋转变压器3也保持工作在合适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壳501上还形成有环绕在所述容纳腔54腔壁541外部的筒体505,所述筒体505与容纳腔54的腔壁541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507,所述底壳501的周缘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间隙507相连通的流通孔(图未示出),所述冷却媒介流道503由所述流通孔和间隙507组合而成,所述底壳501的侧面分别设有所述冷却媒介流道503的入口5030和出口5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筒体505与容纳腔54腔壁形成间隙,并设置流通孔与间隙相连能而形成所述冷却媒介流道503,可以降低加工冷却媒介流道503的难度,方便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筒体505向壳体50内部凸出的高度大于所述容纳腔54向壳体50内部凸出的高度,且所述筒体505的末端开口处还盖设有与筒体505的末端端面密封设置的内盖58,所述控制电路模块52组装于所述内盖58的远离所述筒体505的一侧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内盖58,可以有效密封筒体505和容纳腔54的腔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冷却媒介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盖58朝向筒体505的一侧表面还凸伸出位于冷却媒介流道503内的散热片5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散热片581,可以将安装于内盖上的控制电路模块5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581上,并与冷却媒介实现热交换,从而使控制电路模块52能稳定工作在合适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筒体505的末端端面设有环形凹槽5050,所述环形凹槽5050内嵌设有密封圈5052,所述内盖58底压于所述密封圈5052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密封圈5052,可以有效增加内盖58与壳体50的密封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