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297发布日期:2019-08-13 21:0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供电装置,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之磁力通过含铁质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之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于锅内食物。

随着科技发展,无线供电装置发展了双灶的工作模式,而双灶的无线供电装置需要第二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一无线供电装置进行配对,现有技术中,无线供电装置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多采用2.4G无线通讯模式进行配对,因2.4G无线通讯模式的信号交互范围较广,使得配对出现紊乱,造成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无线供电装置配对紊乱,造成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损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

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的解析电路、与所述解析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磁场;

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

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地址码信号;

所述解析电路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的地址码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唯一通信配对。

进一步的,所述解析电路包括滤波单元、与滤波单元连接的比较单元以及与所述比较单元连接的放大单元;

所述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预放大计算;

所述放大单元用于当所述预防大计算后的地址码信号满足放大单元的放大条件时,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放大。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入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以及比较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入正向电压;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单元包括:第五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入正向电压,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电源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工作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均为无线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还包括负载,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配对成功后,根据第二电磁线圈提供的电流进行发热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负载为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等效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均为单片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的解析电路、与所述解析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磁场;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地址码信号;所述解析电路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的地址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唯一通信配对。因此,能够解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产生紊乱问题,避免了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因配对错误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解析电路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解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在家电产品越来越智能化的同时,相互配合使用的产品之间的信号交互会比较频繁,而配合使用的产品之间则需要进行配对。例如,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使用、电视机与遥控器的配对使用、空调与遥控器的配对使用等。而在一些产品中,当涉及多个同类型的配合使用的产品同时工作时,可能应信号交互相同而导致配对信息紊乱,可能导致产品的损坏。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则为一个典型代表。例如,双灶无线供电装置的双灶同时进行工作时,其中一个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请求的工作功率为100W,相邻的另一个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请求的工作功率为1000W,两个工具同时与双灶进行配对,因配对信息出现紊乱而导致配对错误,无线供电装置向工作功率为100W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提供1000W的工作功率,则会导致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损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的解析电路、与所述解析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磁场;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地址码信号;所述解析电路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的地址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唯一通信配对。因此,能够解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产生紊乱问题,避免了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因配对错误而损坏。

具体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地,一种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

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包括第一电磁线圈10、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连接的第一控制器11以及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1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12;

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20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连接的解析电路21、与所述解析电路21连接的第二控制器22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22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23;

所述第一控制器11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生成磁场;

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

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的地址码信号;

所述解析电路21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接收的地址码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22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23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2进行唯一通信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10,至少一个第一电磁线圈10在工作时只能与一个第二无线供电装置通信配对。所述一对一通信配对是指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的其中一个第一电磁线圈10进行唯一的通信配对,在唯一的通信配对建立成功的时间段内,该第一电磁线圈10不再与其他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进行通信配对,只有当该通信配对结束后,该第一电磁线圈10才可与其他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进行通信配对。

具体地,一个第一控制器11均对应一个地址码;所述第一控制器11将所述地址码信号加载至第一电磁线圈10,当所第一电磁线圈10生成磁场时,所述地址码信号通过该磁场传送至第二电磁线圈20。当地址码信号被所述解析电路21解析成功时,发送请求通信信号至所述第二控制器22,所述第二控制器22根据所述请求通信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3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2建立唯一通信,也即将该第二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一无线供电装置进行唯一通信配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地址码信号是通过第一电磁线圈10生成的磁场传送至第二电磁线圈20,而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生成的磁场具有一定的局域性,也即,所述磁场的覆盖范围较小,只有在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在预设距离之内,保证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在第一电磁线圈10的磁场的覆盖范围之内,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才能接收到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的传送的地址码信号。所述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以使得只有位于该第一电磁线圈10上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能够接收到地址码信号为准。

具体地,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配合使用。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用于提供功率至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提供的功率进行工作。

举个例子,请参阅附图2,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为基座,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为锅具。所述锅具包括手柄;所述解析电路21、第二控制器22以及第二通信模块23镶嵌于所述锅具2的手柄中。防止因锅具的加热而导致所述解析电路21、第二控制器22以及第二通信模块23等设备的损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22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3为无线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3可设于所述锅具的锅盖把手中。

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的解析电路、与所述解析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磁场;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地址码信号;所述解析电路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的地址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唯一通信配对。因此,能够解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产生紊乱问题,避免了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因配对错误而损坏。

具体地,请参阅附图3,所述解析电路21包括滤波单元211、与滤波单元211连接的比较单元212以及与所述比较单元212连接的放大单元213;

所述滤波单元211用于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比较单元212用于根据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预放大计算;

所述放大单元213用于当所述预防大计算后的地址码信号满足放大单元的放大条件时,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放大。

具体地,所述解析电路21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中采集地址码信号,所述地址码信号先输入至滤波单元211,滤波单元211可为阻容滤波电路,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滤波,再输入至所述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预设有计算过程,对地址码信号进行计算处理,输出经处理后的地址码信号,再将所述经处理后的地址码信号传送至放大单元213,当所述经处理后的地址码信号满足放大单元213预设的放大条件时,输出与地址码信号相对应的信号至第二控制器22。

具体地,所述滤波单元211包括: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212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容C1起滤波作用,将直流电进行去除;所述第一电阻R1起限流作用;

具体地,所述比较单元212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以及比较器U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入正向电压;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大单元213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先对所述地址码信号进行杂质去除,再输入至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也即地址码信号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作比较,并通过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控制比较器U1的输出电压。所述地址码信号经比较器U1输出之后再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电容C2限流滤波,最后输入至放大单元213。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根据输入放大单元213的正向电压进行取值。

具体地,所述放大单元231包括:第五电阻R5以及第一三极管Q1;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入正向电压,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控制器22连接,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放大条件为第一三极管导通,且集电极电压大于基极电压,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也即经比较单元212比较所述地址码信号小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电压的电压(即输入电压)且大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时,所述三极管Q1将地址信号码放大,并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至第二控制器22。

具体地,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连接的电源模块13,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0的工作电流。所述电源模块13接入外部电源,将外部电源转换成符合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工作电流。

具体地,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还包括负载24,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1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配对成功后,根据第二电磁线圈20提供的电流进行发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24为第二无线供电装置2的等效电阻。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2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3为2.4G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器11与所述第二控制器22均为单片机控制器。

具体地,所述配对系统具体工作流程为:

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无线供电装置第一无线供电装置接入外部电源,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的电源模块提供工作电流至各个用电装置。之后,第一控制器周期性的将地址码信号加载至第一电磁线圈,同时,第一电磁线圈生成一定强度的磁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在没有配对成功之前生成的磁场为第二电磁线圈提供的功率很小,不足以驱动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负载进行发热工作,但可以驱动解析电路的工作。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则将地址码信号通过磁场发送至第二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接收地址码信号,同时根据一定强度的磁场生成一定的电流强度工解析电路工作,随后,解析电路将第二电磁线圈获取的地址码信号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后,第二控制器则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的第一通信模块建立唯一的通信连接,也即配对,然后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需的工作功率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第一控制器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需的工作功率对应的磁场强度,以供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负载进行发热工作。也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过第一控制器将所述地址码信号加载至第一电磁线圈,通过磁场感应的方式传送至第二无线供电装置上的第二电磁线圈,第二无线供电装置设置解析电路对第二电磁线圈接收到的地址码信号进行解析,从而实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一无线供电装置的唯一配对。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二无线供电装置;所述第一无线供电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信连接的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的解析电路、与所述解析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加载地址码信号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磁场;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用于根据电流生成对应强度的磁场;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生成对应强度的电流,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地址码信号;所述解析电路用于解析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的地址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址码信号解析成功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唯一通信配对。因此,能够解决第一无线供电装置与第二无线供电装置的配对产生紊乱问题,避免了第二无线供电装置因配对错误而损坏。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