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4053发布日期:2019-03-02 01:1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的携带式供电设备和供电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降噪耳机、运动手环等等。这些电子设备都需要电池供电,而且越是技术或者功能含量较高的产品,所需要电池的容量越大。解决耗电问题最普遍的做法是及时补充电能。开启省电模式等等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了随时随地的使用电子设备,充电线、备用电池、移动电源等等都十分必要。

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通常采用不同规格的充电端口。个人所拥有的电子设备很难通用相同型号的充电端口。另外,充电端口的类型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microusb到type-c,从apple30-pin到applelightning,随着技术发展端口也在革新。目前还出现了无线充电技术,使得充电端口和充电协议更加丰富多样。充电端口虽然变得丰富,充电效率会有所提升,但是实际使用中的不同种类的端口造成了很多麻烦。例如,通常性地,个人所拥有的智能手机与蓝牙耳机并不会是匹配于同一个型号的端口,为了使用不同更多电子设备,多种充电线是必须的。

有些充电线提供转换器或者转换头,有些充电线具有多种类型的分线,均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充电线还需要配合移动电源才能随时随地的充电。转换器或者转换头容易遗失。同时使用多个分线的充电线对供能效率会有所折损。

有些现有的移动电源可以提供类似固定的充电器为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但是,移动电源同时接入电子设备和外部电源会产生问题。移动电源同时接受电能和输出电能会对自身的电池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输出电能效率也不及直接地从外部电源输出电能。对于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地接入无线充电或者有线充电的情况下,移动电源就是非必要的,甚至是降低能源传输效率的。原本可以单独使用移动电源为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却因为额外的中转电池成为短板。

更多地,无线充电技术普及的如今,充电端口可以预想地被逐步取代。无线充电可以部分地解决充电端口不统一的问题。但是,无线充电技术还是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物理限制。一个是无线充电的距离需要保证较短,另一个是能源无直接的传递介质而传递效率较低。

目前,无线充电器仍然需要接入有线的外部能源才能工作,然后将电子设备紧贴地放置在无线充电器的表面。基于接线的长度,无线充电器不能随地而设置,也不方便移动。而且,一些背夹式的备用电池或者移动电源,直接地增加了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的距离,使得无线充电方式无法工作或者充电功能效率极低。

如何解决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功能问题是被市场所需的,其解决方案也必将方便人们的生活,更自由地使用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选择性地从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中获得可以被提供至外部设备的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充电端口的外部设备可提供电能的补充,以适应外部设备的充电需要。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针对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可提供携带式的电能补充,无需保持外部设备在既定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针对不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可提供无线方式获得电能,无需更新外部设备自身的充电硬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保证能源传递效率,提高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的能源来源的适应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之间合理的竞争被选择使用而提供电能,相互不会干扰,避免相互电能倒灌。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一载入模式和一供给模式,其中在载入模式中外部设备接入的情况下,优先对外部设备提供电能,其中在供给模式中外部设备从内部的电池获取电能,使得外部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及时地得到电能的补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或者内部的电池能够获得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中效率较高的一个供能来源,使得及时地获得能源补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外部设备获得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来源的电能无需被固定在既定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保证电能传递效率的同时,保证用电的单向性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供电设备及其供电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适于随外部设备移动地为外部设备提供电能。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携带式供电管理方法,适用于为一外部设备提供电能,包括:

i.获取所述外部设备或者一电池的电能需求;

ii.获取电能输入的情况;以及

iii.优先为所述外部设备连通输入电能的通路,进而所述外部设备或者所述电池选择性地获得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ii中的电能输入方式包括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根据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的能源性质进行择一性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ii针对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电池的择一选择供给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源的来源从无线方式与有线方式中择一的选择,能源的用处从所述电池或者所述外部设备中择一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i中进一步地包括步骤:

i.1检测所述外部设备是否存在;

i.2若所述外部设备存在,则检测所述外部设备是否有电能需求,若所述外部设备离线,则检测所述电池是否有电能需求;以及

i.3若所述外部设备或所述电池有电能需求,则执行步骤ii,若外部设备和所述电池均无电能需求,则结束供电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ii.1判断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输入情况;和

ii.2若有输入,则选择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中的一种电能输入来源,若没有输入,则选择所述电池作为输入来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源的来源从无线方式与有线方式中择一的选择,能源的用处从所述电池或者所述外部设备中择一的选择。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携带式供电设备,适用于为一外部设备提供电能,包括:

一控制模块;一输入模块;以及一载入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模块适于被连接至电能来源,其中所述输入模块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地获取电能提供至所述载入模块,其中根据对所述输入模块和所述载入模块的检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从所述输入模块至所述载入模块的通断,使得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连接的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载入模块获得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入模块被预先地连接于一电池,使得所述外部设备经过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载入模块的所述电池获得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对所述输入模块的情况监测来控制所述载入模块的所述电池与所连接的所述外部设备之间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入模块包括一有线输入端和一无线输入端,分别地适于接入有线方式的电能输入和无线方式的电能输入至所述载入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收集所述输入模块的情况,从所述有线输入端和所述无线输入端分别获得电能信息,其中所述模块根据电能信息择一地选择所述有线输入端和所述无线输入端中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入模块包括一内部贮能端和一外设需能端,分别适于接入所述电池和所述外部设备,其中所述电池为预制地连接至所述内部贮能端,其中所述电池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地从所述内部贮能端和所述输入模块获得电能,其中所述电池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地从所述内部贮能端向所述外设需能端提供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池被控制地从获得电能与提供电能中择一地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部贮能端与所述外设需能端被择一地选择连通至所述输入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入模块包括一内部贮能端和一外设需能端,分别适于接入一电池和所述外部设备,其中所述电池为预制地连接至所述内部贮能端,其中所述内部贮能端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地从所述输入模块获得电能,其中所述外设需能端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地从所述输入模块获得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部贮能端与所述外设需能端被择一地选择连通至所述输入模块,其中所述有线输入端和所述无线输入端被择一地选择连通至所述载入模块。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充电端口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和供电管理方法的电能供给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和供电管理方法的载入模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和供电管理方法的供给模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管理方法的载入模式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整体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载入执行电路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无线输入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载入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电路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携带式供电管理方法,如图2a至图5所示,适用于为一外部设备900提供电能。所述供电管理方法藉由一电池800暂时地贮存能量,根据需要随时地为所述外部设备900提供电能。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获取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的电能需求;

ii.获取电能输入的情况;以及

iii.优先为所述外部设备900连通输入电能的通路,进而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选择性地获得电能。

具体地,相对地从所述供电管理方法提取出的能源视为能源的输出供给,向所述供电管理方法输入的能源视为能源的载入。也就是说,所述供电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电能需求、不同的电能输入来源,自动地连通供能的通路,使得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获得可以被存储使用的电能。

优选地,步骤ii中的电能输入方式包括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也就是说,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使用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获得能源。特别地,所述电池800能够稳定地向所述外部设备900提供贮存的电能,所述外部设备900无需装配无线方式的硬件,也无需装配于输入电能相适应的端口。

更具体地,首先,对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的电能需求进行判断处理,对于没有需求的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则没有必要输入电能。对所述外部设备900或者所述电池800进行一定保护性供电。然后,获取电能从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输入的情况,以供决定使用电能载入或电能供给的具体来源。也就是说,从需求端和供应端双向地选择和决定电能的来源和用处。接着,根据需求端和供应端的情况连通供能的通路。将电能从优质的来源向高需求的终端供应。优选地,所述外部设备900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电池800,有线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无线方式。更优选地,根据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的传输效率进行择一的选择。

更多地,步骤i中进一步地包括步骤:

i.1检测所述外部设备900是否存在;

i.2若所述外部设备900存在,则检测所述外部设备900是否有电能需求,若所述外部设备900离线,则检测所述电池800是否有电能需求;以及

i.3若所述外部设备900或所述电池800有电能需求,则执行步骤ii,若外部设备900和所述电池800均无电能需求,则结束供电管理。

也就是说,针对所述外部设备900与所述电池800的择一选择供给电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设备900为终端类的电子装置,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用电的装置。对于所述外部设备900的需求为优先满足的。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所述电池800也可以被优先地挑选。值得一提的是,向所述外部设备900的供电来源除了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所述电池800所贮存的电能也被选择而被提供至所述外部设备900。所述外部设备900的充电端口类型不会影响接收电能输入,无论所述外部设备900的充电端口类型如何,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利用无线方式或者有线方式获得电能的供给,所述电池800利用无线方式或者有线方式获得电能也可以被供给至所述外部设备900。

更多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ii.1判断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输入情况;和

ii.2若有输入,则选择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中的一种电能输入来源,若没有输入,则选择所述电池800作为输入来源。

也就是说,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中任一有电能输入的情况下,对于所输入的电能的性能进行判断,例如传输效率、电压稳定性、电流稳定性等等。从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中选择一种作为电能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步骤ii.2不仅进行了择一的选择,而且将不需要的输入拒绝。也就是说,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之间不会相互影响,防止发生有线方式的输入对无线方式倒灌电能等类似的现象。更优选地,所输入的电能的性能被实时地检测。也就是步骤ii为定期循环执行的,保证输入电能的实时可靠。

特别地,所述外部设备900无需被装配无线充电的装置。本优选实施例中,利用无线方式所获得的电能被贮存在所述电池800,在所述电池800随着所述外部设备900被携带的情况下,电能可以从所述电池800获取。

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中任一输入的情况下,所述外部设备900从所述电池800获得所述电池800所贮存的能源。也就是说,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设备900会从不同的电能来源获得所需的能源。对于所述外部设备900来说,利用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可以及时地得到电能的补充。更多地,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对于所述外部设备900的能源无需固定所述外部设备900,使得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随时随地得到电能,以满足所述外部设备900电能消耗。

特别地,从外部能源为所述电池800或者所述外部设备900供电的工作模式定义为载入模式。从所述电池800为所述外部设备900通电的工作模式定义为供给模式。在所述载入模式的情况下,能源的来源为外部输入,从无线方式与有线方式中择一的选择,能源的用处为所述电池800或者所述外部设备900中的一处。在所述供给模式的情况下,能源的来源为所述电池800,能源的用处为所述外部设备900。无论处于所述载入模式还是所述供给模式,能源的走向线路为单一的、单向的、不可逆的。经过所述供电管理方法选择的需求端和供应端均为择一确定的。定期性地重新执行所述供电管理方法会重新确定需求端和供应端,但是每次执行与上次执行之间不会产生冲突,能源走向也不会倒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具有输入防倒灌功能,防止无线输入端被意外伤害。同时地,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具有支持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支持功能,为不同充电端口的所述外部设备900均可以提供电能。对于所述外部设备900的需求,所述供电管理方法具有优先外部充电功能,并具有高可靠识别兼容功能。所述电池800也适于采用高压电芯同规格具有更大容量,对于设计硬件有良好的运行基础。

一种使用本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管理方法的充电器的工作流程可以举例来说明所述供电管理方法的运行。当接入有线充电器或者接入无线充电器后,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检测到输入电压此时充电回路控制开关开启,进入充电状态,并实时监测输入电压是否过压或者欠压。离开充电器后所述电池800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当按下外部按键后1.5秒所述电池800开启输出mcu实时监测电芯电压是否欠压,如果欠压此时停止输出并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当单击按键此时显示电量6秒并熄灭。放电过程中mcu实时监测输出电流当输出过流或者低电流时关闭输出并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

另外,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一携带式供电设备,如图2a至图12所示,所述供电设备包括一控制模块10、一输入模块20以及一载入模块30,其中所述输入模块20适于被连接至电能来源,其中所述载入模块30适于被连接至需能设备。所述控制模块10根据检测控制从所述输入模块20至所述载入模块30的通断,使得需能设备经过所述供电设备获得电能。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载入模块30被预先地连接于所述电池800。也就是说,所述电池800作为需能设备能够从所述输入模块20获得电能并将电能贮存,等待为所述外部设备900的需要而供电。所述外部设备900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载入模块30,以受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地从所述输入模块20或者所述电池800补充能源。

优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10被预先地设备所述供能管理方法,所述控制模块10根据对所述输入模块20的情况监测来控制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载入模块30和所述载入模块30所连接的所述电池800与所述外部设备900之间的通断。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载入模块30所连接的所述电池800与所述外部设备900的通路被所述控制模块10所单向地控制。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10包括一检测单元11和一执行单元12,其中所述检测单元11获取所述输入模块20和所述载入模块30的情况信息,其中所述执行单元12根据所述检测单元11的信息控制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载入模块30和所述载入模块30所连接的所述电池800与所述外部设备900之间的通断。也就是说,需求端和供应端分别地被所述控制模块10检测并控制供电的通路。所述控制模块10接收外界指令,相应地控制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载入模块30和所述载入模块30所连接的所述电池800与所述外部设备900之间的通断,使得根据具体的需要供应电能。

更多地,所述输入模块20包括一有线输入端21和一无线输入端22,分别地适于接入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的电能输入。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分别地被所述控制模块10的所述检测单元11检测,所述检测单元11获得输入电能的性能参数。所述控制模块10的所述检测单元11收集所述输入模块20的情况,具体地从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获得电能参数。经过判断后,由所述执行单元12针对所述载入模块30进行择一性的电压载入。

所述载入模块30包括一内部贮能端31和一外设需能端32,分别适于接入所述电池800和所述外部设备90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800为预制地连接至所述内部贮能端31,进而被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外部设备900为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设需能端32,所述外部设备900从所述外设需能端32被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地获得电能。也就是说,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电池800能够被充电和向所述外部设备900提供电能。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为所述外部设备900提供能源的供给,所述外部设备900的充电端口的类型并无限制,即可获得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的电能补给。更多地,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随时地享受无线方式而提供的电能。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部设备900的充电端口型号并不会影响被供电。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输入模块20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会负责有效地接入外部电源。所述输入模块20或者所述电池800所得到的能源均可以提供至所述外部设备900使用。

所述供能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10被预设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一载入模式100和一供给模式200,其中在载入模式100的情况下,所述外部设备900被接入所述外设需能端32,所述控制模块10优先连通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外部设备900之间的供能通路,其中在所述供给模式200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连通所述载入模块30的所述内容贮能端31与所述外设需能端32的通路,所述外部设备900从内部的所述电池800获取电能,使得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及时地得到电能的补充。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载入模式100和所述供给模式200的示意,为方便说明,这里以所述外部设备900为一智能手机而举例。所述控制模块10的所述执行单元12包括一模式执行端121,其中所述模式执行端121将切换所述载入模式100与所述供给模式200。优选地,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模式执行端121被控制而连通所述载入模块30的所述内容贮能端31与所述外设需能端32之间的通路,即切换至所述供给模式200。当所述模式执行端121被控制而未连被控制而连通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载入模块30之间的通路。也就是说,所述模式执行端121被控制而开启所述内容贮能端31与所述外设需能端32之间的通路,从而切换至所述供给模式200。

本优选实施例中,若开启所述模式执行端121,则所述供电设备处于所述供给模式200;若未开始所述模式执行端121,则所述供电设备处于所述载入模式100。优选地,在所述供给模式200的情况下,除了开启所述模式执行端121,所述控制模式10将其他的通路关闭,使得所述模式执行端121为唯一的通路,所述外设需能端32获得的电能更具单一性,防止其他的干扰。更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式10的所述检测单元11对所述输入模块20进行输入检测,若判断所述输入模块20不能为所述外设需能端32的所述外部设备900供电,则所述模式执行端121选择所述供给模式200,如图4所示。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载入模式100的工作原理被具体地示出。在所述载入模式100中,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从所述输入模块20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者所述无线输入端22获得电能。所述控制模块10将对所述输入模块20进行检测,判断从所述输入模块20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者所述无线输入端22的一个获取能源。所述控制模块10将对所述载入模块30的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进行检测,判断向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中的一个提供能源。也就是说,所述控制模块10的所述检测单元11将分别对所述输入模块20和所述载入模块30进行检测,从而择一性地连通所述输入模块20至所述载入模块30之间的通路。

所述载入模式100中的所述控制模块10的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首先,判断所述外设需能端32是否有所述外部设备900接入。若没有所述外部设备900接入,则准备为所述内部贮能端31载入电能。若有所述外部设备900接入,则继续。接着,对所述外部设备900的电量是否充满进行判断,也就是对所述外部设备900的需能情况进行判断。若所述外部设备900充满,则继续判断所述内部贮能端31连接着的所述电池800是否充满,若所述电池900未充满则准备为所述内部贮能端32载入电能。若所述外部设备900未充满,则准备为所述外部设备载入电量。也就是说,上述的流程为所述选择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

其次,选取所述输入模块20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

最后,根据上述所选取的所述输入模块20和所述载入模块30进行连通,将采用的输入端的电能载入采用的载入端。

特别地,选取所述输入模块20的步骤可以被调整至本流程的第一步。首先,进行所述输入模块20的选择,其次,进行所述载入模块30的选择。

更多地,选取所述输入模块20的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于选择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可以同步地进行。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检测单元11包括一外设检测端111和一输入检测端112。所述外设检测端111被连接至所述外设需能端32,对所述外部设备900是否充满进行检测。所述输入检测端112连接至所述输入模块20,对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的供电性质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执行单元12根据所述输入检测112的检测结果,选择功率较高的一个提供电能。例如,所述有线输入端21没有接入外部输入能源,则所述无线输入端22的供电性能被所述输入检测端112检测,所述执行单元12选择所述无线输入端22提供电能。

所述执行单元12进一步地包括一输入执行端122和一载入执行端123。在所述载入模式100中,所述输入执行端122选择连通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中一个,所述载入执行端123选择连通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中的一个。经过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和所述载入执行端123的选择,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载入模块30之间被连通。所述载入模块30的所述内部贮能端31或所述外设需能端32能够从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获取能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载入模式100中,基于所述输入执行端122的选择,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之间是不可能连通的。类似地,基于所述载入执行端123的选择,所述内部贮能端31和所述外设需能端32之间也是不可能连通的。避免了同时具有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输入的情况下,有线方式的能源对无线方式的倒灌,提高电路使用的可靠性。避免了同时需要为所述电池800和所述外部设备900提供电能的情况下,所述电池800同时接受电能和输出电能的情形,防止对所述电池800的造成不良影响。

换句话说,处于所述载入模式100时,所述电池800为接收电能的。处于所述供给模式200时,所述电池800为输出电能的。

另外,根据所述输入检测端112对所述输入模块20的检测,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可以选择性地关闭全部的输入来源电压。例如,所述输入检测端112对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者所述无线输入端22的电能性质进行检测后,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者所述无线输入端22均有过压或者欠压的情况,那么所述输入执行端122便断开所述输入模块20的连接,使得不良的电能不能被使用,阻止对所述载入模块30的造成不良影响。优选地,在所述输入检测端112检测到所述输入模块20不能良好地提供电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转变为所述供给模式200。更优选地,在所述输入检测端112检测到所述输入模块20不能良好地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外部设备900没有有效地接入,即所述外部设备900离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结束供电。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供给模式200中,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和所述载入执行端123均断开与所述输入模块20和所述载入模块30的连接。所述模式执行端121将唯一地单向地连通所述载入模块30的所述内部贮能端31至所述外设需能端32。

更多地,所述输入执行端123包括一内部载入通路1231和一外设载入通路1232。所述控制模块10进一步地通过连通所述输入执行端122与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而选择所述内部贮能端31为唯一的接收能源终端。所述控制模块10进一步地通过连通所述输入执行端122与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而选择所述外设需能端32为唯一的接收能源终端。

如图7所示,所述输入检测端112获得来自所述输入模块20的电能信息。根据所述输入检测端112的检测信息,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判断选用有线输入端21还是无线输入端22。根据所述外设检测端111从所述外设需能端32获得的检测信息,所述载入执行端123决定连通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还是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在所述外部设备900和所述电池800均需要供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优先考虑连通所述输入模块20与所述外设需能端32的供能通路,使得所述外部设备900优先获得能源补给。

一种可行的载入执行电路如图8所示。在载入模式100中,可行的一种流程中所述控制模块10先判断需能情况,再判断输入能源情况。所述外设检测端111检测所述外部设备900是否接入,进而判断所述外部设备900是否需能,是否需要连通所述外设需能端32。所述输入检测端112判断所述有线输入端21和所述无线输入端22功率高低,所述输入执行端122选择连通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通过所述输入检测端112的信息决定电能的来源,而且所述有线输入端21或所述无线输入端22被唯一的选择,来自所述有线输入端21的电能不会倒灌至所述无线输入端22.

一种可行的无线输入电路如图9所示。在载入模式100中,所述输入检测端112判断所述无线输入端22适合提供电能的情况下,所述输入执行端122选择连通所述无线输入端22至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或者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也就是说,所述外部设备900无需具备无线充电的硬件条件,也可以从所述无线输入端22获取能源。通过所述无线输入端22获得的电能可以被贮存在所述电池800中,使得所述外部设备900可以获得无线方式的能源补给。

具体地,所述无线输入端22包括一无线接收部221和一无线载入部222。以无线方式获得的外部能源从所述无线接受部221被接收,所述无线载入部222将能源单向地输出至所述载入执行端123的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或者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也就是说从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或者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向所述无线输入22的能源是无法通过所述无线载入部222,而至所述无线接受部221的,保证所述无线接受部221的能源接收与输出的单向性。

进一步地,若判断能源供给所述外部设备900,从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至所述外设需能端32。若判断能源供给所述电池800,从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至所述内部贮能端31。

一种可行的载入模块电路如图10所示,在供给模式200中,所述电池800的电能通过所述模式执行端121的连通提供至所述外部设备900。在载入模式100中,所述外设需能端32从所述载入执行端123的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获得能源,所述内部贮能端31从所述载入执行端123的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获得能源。

更多地,所述外设检测端111对所述外部设备900有无接入和需电情况进行检测。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以所述外部设备900的角度而言,优先地以所述载入模式100直接地获得所述输入模块20的充电,再以所述供给模块200从所述电池800获得充电。以所述电池800的角度而言,优先地获得所述输入模块20的充电,再将所贮存的电能供给所述外部设备900。

本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设备的一种电路如图11所示。所述供电设备于所述外部设备900使用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模块10利用所述模式执行端121选择为所述外部设备900供电的电能来源,若从外部获得能源再进一步地由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决定有线方式还是无线方式。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设需能端32被实施为匹配接口的形式。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设需能端32被实施为无线检测的形式,对本发明的供电管理和控制并无影响。针对不同类型充电端口的外部设备900可提供电能的补充,以适应外部设备的充电需要。针对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900可提供携带式的电能补充,无需保持外部设备900在既定位置。针对不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900可提供无线方式获得电能,无需更新外部设备900自身的充电硬件。

在所述载入模式100中,即具有外部能源,从所述输入模块20向所述载入模块30进行能源提供。若外部能源为无线充电的方式,所述无线输入端22输出5v电压,所述无线接受部221接收外部能源,所述无线载入部222将电压交至所述检测输入检测端112,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判断比有线方式的电能优秀,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将电压交至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进而提供至所述外设需能端32。

当所述控制模块10通过所述外设需能端32判断所述外部设备900充满,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被关闭,所述内部载入通路1231被开通,进而所述输入模块20的能源提供至所述内部贮能端31。

可无线充电的外部设备900或者内部的电池800能够获得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中效率较高的一个供能来源,使得及时地获得能源补充。

类似地,外部能源为有线充电,所述有线输入端21输出电压,电压交至所述检测输入检测端112,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判断比无线方式的电能优秀,所述输入执行端122将电压交至所述外设载入通路1232,进而提供至所述外设需能端32。特别地,所述有线输入端21输出的电压不会经所述输入执行端122返回所述无线输入端22。另外,所述无线载入部222具有单向性的电压通路,防止所述有线输入端21输出的电压对所述无线接收部221的干扰。保证电能传递效率的同时,保证用电的单向性安全。

如图12所示,藉由所述供电设备,所述外部设备900选择性地从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中获得可以被提供的电能。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之间合理的竞争被选择使用而提供电能,相互不会干扰,避免相互电能倒灌。保证能源传递效率,提高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的能源来源的适应度。所述外部设备900获得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来源的电能无需被固定在既定位置。所述携带式供电设备优选地被实时为背夹式的外形,适于随外部设备900移动地为外部设备900提供电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