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冷电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807发布日期:2019-04-17 03:0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冷电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冷电机机壳。



背景技术: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有能量损耗,能量损耗将导致发热,其产生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铜耗,也即主要取决于负载的大小,若电动机超载运行,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或没有按规定程序操作,则电动机的温升比较高,目前对于电动机降温的方法有风冷法以及液冷法等。

目前液冷电动机的液冷管一般都是安装在电动机机壳表面,现有的液冷电动机机壳上的液冷管内部的冷却液体不能进行重复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对于电动机的降温效果差。

江苏仪能电机有限公司在2017年11月30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水冷电机,公告号:cn207705997u。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流结构,该扰流结构安装在冷却水通道内,扰流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冷却通道的转轴、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的动力部件,和安装于所述转轴的若干扰流翅片;该扰流结构使得冷却水在机座中能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增加了冷却水与电机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延长了热交换时间,从而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了散热能力。本发明虽然解决了现有的冷凝管附着于电机壳表面冷却效果差的极柱问题,但是本发明公开的扰流结构也需要与外界的水流管路连接,冷却水不能得到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扰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冷去也能够在电机壳体内完成循环利用,高效智能的循环水冷电机机壳。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水冷电机机壳,包括机座、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的定子、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的转子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左右两端的端盖;

所述机座包括内筒、外筒和形成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内安装有扰流结构;

所述扰流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冷却水通道的转轴、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的动力部件,和安装于所述转轴的若干扰流翅片;

所述内筒为内凹阶梯型,所述外筒设置在内筒的阶梯上与内筒形成冷却水通道,外筒两端圆周与外筒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内筒位于右端端盖一方下部设有内端盖,内端盖与右端端盖之间形成空腔;内端盖与内筒为一体成型结构或与内筒焊接连接,空腔内设有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回流管、相变储能板、温控开关、制冷器、液体箱以及进液管;所述空腔的上方、内筒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装配在相变储能板上端,相变储能板安装在液体箱上端,液体箱前端设置有温控开关以及制冷器,温控开关装配在制冷器上侧,液体箱下端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与空腔下方的内筒进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的电路与电机的电路连接或者为独立电路与外界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箱内设有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开关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温控开关通过无线方式去外界的移动或固定的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相变储能板内部安装有内置管道,且内置管道通过软管与液体箱相连接,所述回流管穿过相变储能板上端与内置管道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温控开关通过电线与制冷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液体箱设置在右端端盖伸出段的上部,液体箱上设有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为液体箱两侧设置的至少三组的弹簧,液体箱左侧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液体箱与内端盖的距离,液体箱右侧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液体箱与右端端盖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为液体箱左侧设置的至少三个水平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安装孔,内端盖表面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支撑杆通过螺母或螺钉与内端盖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密封件为设置在外筒两端圆周的密封圈或者填料函;密封圈为开口向下的唇形密封圈。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原有的扰流结构电机机壳上进行改进优化,在电机机壳内增加设置冷却装置,使得冷却水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在机壳内部进行冷却循环,不仅保留了扰流结构的优点,而且节约了资源,控制开关与外部控制器的设置,使得整个水冷电机机壳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部结构半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机座1和冷却装置2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水冷电机机壳,包括机座1、与所述机座1固定连接的定子3、相对于所述定子3转动的转子4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1左右两端的端盖5、6;

所述机座1包括内筒11、外筒12和形成于所述内筒11与所述外筒12之间的冷却水通道13,

所述内筒11为内凹阶梯型,所述外筒12设置在内筒11的阶梯上与内筒11形成冷却水通道13,外筒12两端圆周与外筒12之间设有密封件9;所述内筒11位于右端端盖6一方下部设有内端盖7,内端盖7与右端端盖6之间形成空腔8;内端盖7与内筒11为一体成型结构或与内筒11焊接连接,空腔8内设有冷却装置2;

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回流管24、相变储能板25、温控开关26、制冷器27、液体箱28以及进液管29;所述空腔8的上方、内筒11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回流管24连接,回流管24装配在相变储能板25上端,相变储能板25安装在液体箱28上端,液体箱28前端设置有温控开关26以及制冷器27,温控开关26装配在制冷器27上侧,液体箱28下端连接有进液管29,进液管29与空腔8下方的内筒11进水口连接(图中未标出),形成一个进出水的循环。该设计可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利用,减小了资源浪费,提高了降温效果。

所述冷却水通道13内安装有扰流结构10,所述扰流结构10包括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冷却水通道13的转轴101、设置于所述外筒12的外侧壁并与所述转轴101传动连接的动力部件,和安装于所述转轴101的若干扰流翅片102。扰流结构10的设计可以使得冷却水通道13内的冷却液形成扰流,增加了冷却水与电机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延长了热交换时间,同时扰流的冷却水具有流动的动力,可直接借助此动力汇入回流管24内,然后经过制冷器27的制冷作用再次被排入冷却水通道13内。

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温控开关26上设置一个合适的温度值,在电动机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开启液体箱28内部的循环泵,循环泵工作将冷却液通过空腔8下方的内筒11进水口运输到冷却水通道13内中,扰流结构10启动对冷却液进行扰流,使得冷却液在整个冷却水通道13内流动,由于冷却水通道13位于内筒11表面,所以能够环绕整个机壳主体进行冷却,冷却液吸收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从空腔8上方的排水口流入回流管24中,再从回流管24中进入相变储能板25内部的内置管道中,相变储能板25对升温后的冷却液进行初次降温,经过初次降温的冷却液重新回到液体箱28中,液体箱28内的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液进行温度测量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温控开关26,此时的冷却液的温度依旧很高,未达到温控开关26所设置的温度值时,温控开关26自动工作,实现温控开关26与制冷器27的电路接通,制冷器27开启工作进行制冷,再次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确保冷却液达到合适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液对电机机壳的降温效果,该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具有扰流结构10的电机机壳内的冷却液不能进行重复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所述冷却装置2的电路可以与电机的电路连接也可以为独立电路与外界电源连接。

内端盖7与右侧端盖5、6的配合设计,不仅使电机机壳保持一个整体结构,外形美观、便于包装,搬运;而且内端盖7阻隔了电机内部结构与冷却装置2的接触,使得冷却装置2具有独立的工作空间,一方面保证了电机内部与冷却装置2各自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便于维修更换冷却装置2,只要卸除右端端盖6即可维修或更换冷却装置2而不会影响到电机内部的结构,避免维修过程中损伤电机内部结构。

由于温控开关26位于空腔8内,所以温控开关26通过无线方式去外界的移动或固定的控制器连接,无线方式为蓝牙或wifi连接。控制器为单片机或plc控制器等。

所述相变储能板25内部安装有内置管道,且内置管道通过软管与液体箱28相连接,所述回流管24穿过相变储能板25上端与内置管道相连接。

所述温控开关26通过电线与制冷器27相连接。

液体箱28设置在右端端盖6伸出段的上部,右端端盖6作为液体箱28的支撑结构,为了保证液体箱28的安装稳定性,在液体箱28两侧设有至少三组的弹簧282,液体箱28左侧弹簧282的自然长度大于液体箱28与内端盖7的距离,液体箱28右侧弹簧282的自然长度大于液体箱28与右端端盖6的距离。安装时,液体箱28左右两侧的弹簧282处于被压缩状态,可以起到左右的支撑作用。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在液体箱28的左侧设置至少三个水平支撑杆281,支撑杆281上设有安装孔,内端盖7表面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支撑杆281通过螺母或螺钉与内端盖7固定在一起。

密封件9为设置在外筒12两端圆周的密封圈或者填料函。密封圈为开口向下的唇形密封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