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2209发布日期:2019-04-29 13: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20439155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于转运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壳体和设置在配电柜壳体上的柜门,配电柜壳体左右两边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下方设有若干散热孔,配电柜壳体下方设有万向轮,配电柜壳体左右两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宽度大于万向轮高度;柜门设有透明观察窗。本实用新型利用万向轮能够轻易推动配电柜,从而便于转运配电柜,通过散热风扇和散热孔形成一个自然的通风道,吹进冷风,散去热气。本实用新型转运效率高,安全性能高,散热性能好。

上述专利采用自然对流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较低,当配电柜内电气元件发热量较大时,会导致配电柜内温度较高,影响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能够快速为配电柜降温的一种配电柜。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配电柜,包括有柜体:所述柜体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呈l型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柜体后下部分割成独立的安装腔。

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能够为柜体内部散热的冷却组件。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泵壳,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泵壳内的两个离心风扇,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离心风扇之间的环形制冷片。

两个所述离心风扇中,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的冷端固定连接的离心风扇为向柜体内提供冷气的冷离心风扇,,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的热端固定连接的离心风扇为用于环形制冷片散热的热离心风扇。

所述泵壳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两个离心风扇同步转动的离心电机。

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环形制冷片与离心电机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环形制冷片中心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离心风扇同轴设置的的下导电柱;所述下导电柱上部为电插头;电插头包括有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电连接的两个电极环。

所述泵壳内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导电柱同轴设置的上导电柱;所述上导电柱下部为与所述电插头转动套接的电插口;所述电插口内壁设有与两个电极环分别滑动电连接的电极套环。

所述环形制冷片通过下导电柱、上导电柱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泵壳一侧转动安装有为抽入冷离心风扇一端的气流除湿的除湿盒。

所述除湿盒内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储料腔;各个所述储料腔内放置有吸水袋,所述吸水袋内存放有吸水树脂。

所述除湿盒远离泵壳一端沿周向均匀成型有倾斜设置的由冷离心风扇抽入的气流驱动进而带动除湿盒转动的叶片。

所述冷离心风扇的进气端与储料腔远离叶片的一侧连通。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热离心风扇的出气端与除湿盒连通。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柜体前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靠近柜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插锁;所述柜体内壁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电插锁插接的固定插座。

所述柜门前端安装有能够控制电插锁工作的密码输入装置。

所述电插锁与密码输入装置上的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包括有喷气座体,以及连接在喷气座体后端的进气板。

所述喷气座体前端设有10个感应位,10个感应位分别对应10个数字键0~9。

每个所述感应位包括贯穿喷气座体前后端面的圆形的感应通孔,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感应通孔内的整体呈圆柱形的出风转子。

所述出风转子后端成型有圆管状的分隔套;所述出风转子上位于分隔套外周成型有多个呈螺旋状的正转出风通道;所述出风转子上位于分隔套内周成型有多个呈螺旋状的反转出风通道;所述正转出风通道与反转出风通道的旋向相反;各个所述正转出风通道、反转出风通道贯穿出风转子的前后端面。

所述喷气座体后端成型有传感器容腔,传感器容腔内安装有检测端与感应通孔连通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感应通孔内壁与传感器容腔之间成型有连通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端的气压感应孔。

所述进气板前端对应每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与正转出风通道连通的正转通气槽,以及与反转出风通道连通的反转通气槽;所述正转通气槽内成型有与分隔套插接或套接的反转通气管,所述反转通气管内周为所述反转通气槽。

所述进气板后端对应每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连通正转通气槽的正转气孔接头,以及连通反转通气槽的反转气孔接头。

所述柜门靠近柜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能够控制正转出风通道或反转出风通道出风的配气组件。

各个所述正转气孔接头和各个所述反转气孔接头分别通过软管与配气组件连接。

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前端安装有热释电传感器;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内还安装有用于确认输入状态的蜂鸣器。

所述配气组件、热释电传感器、蜂鸣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配气组件工作。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配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柜门上的配气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配气外壳内的轴流风扇,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流风扇的出气端的选通阀,以及驱动所述选通阀转动的选通阀电机。

所述配气外壳与选通阀相对的侧壁成型有通气座;所述通气座上靠近选通阀一端成型有转动槽;所述选通阀靠近通气座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

所述通气座上成型有多组沿周向均匀设置的通气通道组;每组通气通道组内包括沿同一半径方向分布的两个通气通道。

一组通气通道组与一个感应位对应,与正转气孔接头连通的通气通道为正转通气通道,与反转气孔接头连通的通气通道为反转通气通道。

所述选通阀上成型有多个能够与通气通道连通的选通通道。

所述选通通道分为只与正转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选通通道,以及只与反转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二选通通道,且第一选通通道、第二选通通道的数量之和小于感应位的数量;所述第一选通通道与第二选通通道处于不同的半径上。

所述轴流风扇、选通阀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环形制冷片、离心电机工作时,热离心风扇中心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下进气孔进入下泵壳内,并与热离心风扇接触,使得气流温度升高,并经过热出气管、弯管、侧向通孔进入储料腔内,并从除湿盖通孔与背向通孔流出。

上述过程中,进入储料腔内的热气流作用在吸水树脂上,使得吸水树脂上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实现吸水树脂的重复利用,延长吸水树脂的使用时间。

热气流最终从除湿盖通孔与背向通孔流出,在两个离心风扇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热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的推力小于冷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的推力,除湿盖整体的受力不平衡,使得除湿盒转动。

需要为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时(比如安装在柜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第一设定值时),第一控制器接收到启动信号,第一控制器控制环形制冷片和离心电机工作,使得两个离心风扇和环形制冷片转动。

环形制冷片将冷离心风扇的温度降低,并将热量传递给热离心风扇。

外界的空气经过除湿盒内的吸水树脂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吸走,干燥的空气进入上泵壳内,与冷离心风扇接触,温度降低,最终冷且干燥的气流进入柜体内,为内部设备进行降温。

与此同时,外界的空气进入下泵壳内,与热离心风扇接触,产生热气流,热气流经过下出气管进入储料腔内,对吸水树脂进行烘干,最终流入外界;同时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产生推力,使得除湿盒进行转动,进而更换储料腔。

本发明通过将环形制冷片固定在离心风扇上,使得离心风扇转动时,加快温度的传递效率。

本发明通过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驱动除湿盒转动,进而更换吸水树脂,使得在不增加驱动机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吸水树脂的更换;同时本发明将环形制冷片散热而产生的热气流对吸水树脂进行烘干,延长了吸水树脂的使用时间。

当柜体内温度不高时(比如柜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第二设定值低于第一设定值),环形制冷片可不工作,仅离心电机工作带动离心风扇转动实现散热。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冷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冷却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除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除湿外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插头与电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上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密码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图10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是本发明密码输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图1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6是本发明出风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配气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选通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配气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柜体;11、柜门;111、电插锁;13、后盖;131、通风孔;14、隔板;141、隔板进气孔;d、冷却组件;21、上泵壳;211、冷出气管;212、上进气管;2121、上挡板;2122、插线通道;213、除湿外壳转轴;214、导电柱连接套;22、下泵壳;221、下进气孔;222、热出气管;23、弯管;31、冷离心风扇;32、热离心风扇;33、离心电机;4、环形制冷片;5、除湿盒;51、除湿盖;511、除湿盖通孔;512、叶片;52、除湿外壳;521、储料腔;522、背向通孔;523、侧向通孔;524、除湿连接套;61、下导电柱;611、电插头;62、上导电柱;621、电插口;7、连接环;8、密码输入装置;80、喷气座体;801、转子转轴;802、转动架;803、感应通孔;804、气压感应孔;805、传感器容腔;81、外壳体;811、通孔;812、热释电传感器;82、线路板;821、气压传感器;822、穿孔;83、进气板;831、正转气孔接头;832、反转气孔接头;833、正转通气槽;834、反转通气槽;84、出风转子;841、正转出风通道;842、分隔套;843、反转出风通道;844、转子转动槽;9、配气组件;91、配气外壳;911、通气座;912、通气通道;913、转动槽;914、选通阀转动槽;92、选通阀;921、外齿轮;922、选通通道;923、选通阀转动轴;93、选通阀电机;94、配气盖;95、轴流风扇;951、选通阀转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包括有柜体1:所述柜体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呈l型的隔板14;所述隔板将柜体后下部分割成独立的安装腔;所述隔板上成型有与柜体内部连通的隔板进气孔141。

所述柜体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盖13;所述后盖下端成型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通风孔131。

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能够为柜体内部散热的冷却组件d。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泵壳,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泵壳内的两个离心风扇,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离心风扇之间的环形制冷片4;所述离心风扇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制成,比如铝或铜。

两个所述离心风扇中,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的冷端固定连接的离心风扇为向柜体内提供冷气的冷离心风扇31,,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的热端固定连接的离心风扇为用于环形制冷片散热的热离心风扇32;环形制冷片与两个离心风扇相抵且固定,增加了热量的传递效率,同时使得环形制冷片不会与离心风扇之间产生摩擦。

所述冷离心风扇靠近热离心风扇一端外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热离心风扇固定连接的连接环7;所述环形制冷片安装在所述连接环内周。连接环为低导热系数材质的塑料或陶瓷。

所述泵壳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两个离心风扇同步转动的离心电机33。

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环形制冷片与离心电机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环形制冷片工作时,与环形制冷片冷端相接触的冷离心风扇温度降低,使得流过冷离心风扇的气流温度降低,并进入柜体内,为柜体内的设备进行降温;环形制冷片热端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热离心风扇,热离心风扇转动时气流将热量带走,为环形制冷片散热。

所述泵壳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泵壳21、下泵壳22;所述冷离心风扇安装在所述上泵壳内;所述热离心风扇安装在下泵壳内。

所述下泵壳下端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机连接柱,所述电机上端与电机连接柱固定连接,使得电机安装在下泵壳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热离心风扇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制冷片中心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离心风扇同轴设置的的下导电柱61;所述下导电柱上部为电插头611;电插头包括有与所述环形制冷片电连接的两个电极环。

所述泵壳内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导电柱同轴设置的上导电柱62;所述上导电柱下部为与所述电插头转动套接的电插口621;所述电插口内壁设有与两个电极环分别滑动电连接的电极套环。

所述环形制冷片通过下导电柱、上导电柱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上泵壳内顶部成型有与所述上导电柱固定套接的导电柱连接套214;所述上泵壳上端成型有供导线穿过使导线与上导电柱电连接的插线通道2122。

通过相对转动的上导电柱与下导电柱,实现了为环形制冷片供电。

所述泵壳一侧转动安装有为抽入冷离心风扇一端的气流除湿的除湿盒5。

所述除湿盒远离泵壳一端均匀成型有除湿盖通孔511;所述除湿盒内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储料腔521;各个所述储料腔内放置有吸水袋,所述吸水袋内存放有吸水树脂。

所述除湿盒靠近泵壳一端均匀成型有背向通孔522;所述除湿盒靠近中心的侧壁上均匀成型有侧向通孔523。

所述除湿盒远离泵壳一端沿周向均匀成型有倾斜设置的由冷离心风扇抽入的气流驱动进而带动除湿盒转动的叶片512。

所述冷离心风扇的进气端与储料腔远离叶片的一侧连通。

所述除湿盒包括与泵壳转动连接的除湿外壳52,以及固定连接在除湿外壳远离泵壳一端的除湿盖51;所述除湿盖通孔与叶片设置在除湿盖上。

所述除湿外壳中心成型有通过连接板与除湿外壳连接的除湿连接套524;所述上泵壳外壁成型有与除湿连接套转动连接的除湿外壳转轴213。

所述上泵壳上部成型有与冷离心风扇中心连通的上进气管212;所述上进气管远离外壳一端与局部的背向通孔正对;所述上进气管远离外壳一端成型有延伸至除湿盒内侧的能够将侧向通孔遮住的上挡板2121,使得气流通过除湿盖通孔、储料腔、背向通孔进入上进气管中,不会从侧向通孔流出。

所述上泵壳侧壁与冷离心风扇外周相对的位置成型有与隔板进气孔连接的冷出气管211。

当环形制冷片、离心电机工作时,冷离心风扇中心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除湿盒内的吸水树脂除湿后进入上泵壳内,气流与冷离心风扇接触,使得气流温度降低,接着从冷出气管、隔板进气孔流入柜体内。

当气流流经叶片时,气流对叶片产生推力,使得除湿盒能够转动,进而改变与上进气管相对的储料腔。

所述热离心风扇的出气端与除湿盒连通。

所述下泵壳底部中心成型有下进气孔221;所述下泵壳侧壁与热离心风扇外周相对的位置成型有热出气管222;所述热出气管通过弯管23与部分侧向通孔连通。

当环形制冷片、离心电机工作时,热离心风扇中心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下进气孔进入下泵壳内,并与热离心风扇接触,使得气流温度升高,并经过热出气管、弯管、侧向通孔进入储料腔内,并从除湿盖通孔与背向通孔流出。

上述过程中,进入储料腔内的热气流作用在吸水树脂上,使得吸水树脂上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实现吸水树脂的重复利用,延长吸水树脂的使用时间。

热气流最终从除湿盖通孔与背向通孔流出,在两个离心风扇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热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的推力小于冷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的推力,除湿盖整体的受力不平衡,使得除湿盒转动。

需要为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时(比如安装在柜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第一设定值时),第一控制器接收到启动信号,第一控制器控制环形制冷片和离心电机工作,使得两个离心风扇和环形制冷片转动。

环形制冷片将冷离心风扇的温度降低,并将热量传递给热离心风扇。

外界的空气经过除湿盒内的吸水树脂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吸走,干燥的空气进入上泵壳内,与冷离心风扇接触,温度降低,最终冷且干燥的气流进入柜体内,为内部设备进行降温。

与此同时,外界的空气进入下泵壳内,与热离心风扇接触,产生热气流,热气流经过下出气管进入储料腔内,对吸水树脂进行烘干,最终流入外界;同时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对叶片产生推力,使得除湿盒进行转动,进而更换储料腔。

本发明通过将环形制冷片固定在离心风扇上,使得离心风扇转动时,加快温度的传递效率。

本发明通过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驱动除湿盒转动,进而更换吸水树脂,使得在不增加驱动机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吸水树脂的更换;同时本发明将环形制冷片散热而产生的热气流对吸水树脂进行烘干,延长了吸水树脂的使用时间。

当柜体内温度不高时(比如柜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第二设定值低于第一设定值),环形制冷片可不工作,仅离心电机工作带动离心风扇转动实现散热。

所述柜体前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柜门11;所述柜门靠近柜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插锁111;所述柜体内壁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电插锁插接的固定插座。

所述柜门前端安装有能够控制电插锁工作的密码输入装置8。

所述电插锁与密码输入装置上的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柜门上成型有与外界连通的柜门通气孔。

当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解锁信号时,电插锁与固定插座分离,使得柜门能够打开。

当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锁定信号时,电插锁与固定插座插接,使得柜门无法打开。

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包括有喷气座体80,以及连接在喷气座体后端的进气板83。

所述喷气座体前端设有10个感应位,10个感应位分别对应10个数字键0~9。

每个所述感应位包括贯穿喷气座体前后端面的圆形的感应通孔803,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感应通孔内的整体呈圆柱形的出风转子84。

所述出风转子后端成型有圆管状的分隔套842;所述出风转子上位于分隔套外周成型有多个呈螺旋状的正转出风通道841;所述出风转子上位于分隔套内周成型有多个呈螺旋状的反转出风通道843;所述正转出风通道与反转出风通道的旋向相反;各个所述正转出风通道、反转出风通道贯穿出风转子的前后端面;

所述喷气座体上位于所述感应通孔前端成型有转动架802;所述转动架中心成型有向感应通孔内延伸的转子转轴801;所述出风转子前端中心成型有与所述转子转轴转动连接的转子转动槽844。

所述喷气座体后端成型有传感器容腔805,传感器容腔内安装有检测端与感应通孔连通的气压传感器821;所述感应通孔内壁与传感器容腔之间成型有连通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端的气压感应孔804。

所述进气板前端对应每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与正转出风通道连通的正转通气槽833,以及与反转出风通道连通的反转通气槽834;所述正转通气槽内成型有与分隔套插接或套接的反转通气管,所述反转通气管内周为所述反转通气槽。

所述进气板后端对应每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连通正转通气槽的正转气孔接头831,以及连通反转通气槽的反转气孔接头832。

所述柜门靠近柜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能够控制正转出风通道或反转出风通道出风的配气组件9。

各个所述正转气孔接头和各个所述反转气孔接头分别通过软管与配气组件连接。

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前端安装有热释电传感器812;所述密码输入装置内还安装有用于确认输入状态的蜂鸣器。

所述配气组件、热释电传感器、蜂鸣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配气组件工作。

所述配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柜门上的配气外壳91,固定连接在所述配气外壳内的轴流风扇95,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流风扇的出气端的选通阀92,以及驱动所述选通阀转动的选通阀电机93。

所述选通阀外周成型有外齿轮921;所述选通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外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端面齿轮。

所述配气外壳与选通阀相对的侧壁成型有通气座911;所述通气座上靠近选通阀一端成型有转动槽913;所述选通阀靠近通气座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

所述通气座上成型有多组沿周向均匀设置的通气通道组;每组通气通道组内包括沿同一半径方向分布的两个通气通道912。

一组通气通道组与一个感应位对应,与正转气孔接头连通的通气通道为正转通气通道,与反转气孔接头连通的通气通道为反转通气通道。

所述选通阀上成型有多个能够与通气通道连通的选通通道922;所述选通通道靠近轴流风扇的一侧呈喇叭口状,增大进风面积。

所述选通通道分为只与正转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选通通道,以及只与反转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二选通通道,且第一选通通道、第二选通通道的数量之和小于感应位的数量;所述第一选通通道与第二选通通道处于不同的半径上。

所述轴流风扇、选通阀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由于通气通道均匀分布,使得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转动一个固定角度即可将下一位置的选通通道与通气通道相对,进而改变选通通道与通气通道的对应状态;比如:对于某一半径上的两个通气通道,当前状态为只有第二选通通道与反转通气通道连通,反转气孔接头进气;当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转动固定角度后,当前状态变为只有第一选通通道与正转通气通道连通,正转气孔接头进气;当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继续转动固定角度(通气通道组的数量为10个,对应0-9共10个感应位,则选通阀电机每次转动的角度为36°或者36°的整数倍)后,选通阀端面将两个通气通道遮住,当前状态变为两个通气通道均不与选通通道连通,正转气孔接头与反转气孔接头不进气。

所述选通阀两侧中心分别成型有选通阀转动轴923;所述轴流风扇内成型有与一个所述选通阀转动轴转动连接的选通阀转动套951;所述转动槽上成型有与一个所述选通阀转动轴转动连接的选通阀转动槽914。

所述配气组件一侧固定连接有配气盖94;所述配气盖上成型有多个连通配气外壳以外界的配气孔。

控制器控制轴流风扇工作,轴流风扇将外界的空气吹入选通通道内,并从与选通通道连通的通气通道流进密码输入装置内,为用户输入密码提供气流。

轴流风扇工作,当第一选通通道与一个感应位上的正转通气通道连通时,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沿正转通气通道喷出,使得出风转子顺时针转动,并且此时正转通气通道喷出逆时针旋转的气流,用户能够感受到逆时针旋转的气流,进而确定当前出风转子的状态。

当第二选通通道与一个感应位上的反转通气通道连通时,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沿反转通气通道喷出,使得出风转子逆时针转动,并且此时反转通气通道喷出顺时针旋转的气流,用户能够感受到顺时针旋转的气流,进而确定当前出风转子的状态。

当第一选通通道和第二选通通道均不与出风转子连通时,出风转子不转动,用户感受到无气流喷出。

当每次用户输入完密码后,控制器控制选通阀随机转动固定角度的整数倍,进而改变选通通道与通气通道的连通状态,以便下一次的密码输入。

通过密码输入装置输入数字密码序列时,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输入:

(1)、使用一根手指靠近设定密码序列的第一位数对应的感应位,直到对应感应位的气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蜂鸣器发声,即说明第一位数成功输入;

(2)、第二位数的输入值由第二位数的设定值,以及第一位数输入时对应位置的感应位的状态共同确定;使用一根手指靠近第二位数的输入值对应的感应位,直到对应感应位的气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蜂鸣器发声,即说明第二位数成功输入;

(2.1)、若第一位数输入值对应的感应位出风转子上的正转出风通道喷出正转的气流,则第二位数的输入值等于第二位数的设定值加上1;若第二位数的输入值是9,则第二位数的输入值为0;

(2.2)、若第一位数输入值对应的感应位出风转子上的反转出风通道喷出反转的气流,则第二位数的输入值等于第二位数的设定值减去1;若第二位数的输入值是0,则第二位数的输入值为9;

(2.3)、若第一位数输入值对应的感应位出风转子没有喷出气流,则第二位数的输入值等于第二位数的设定值;

(3)、后续位数的输入值由当前位数的设定值,以及前一位数输入时对应位置的感应位的状态共同确定,具体输入值的输入规则与第二位数的输入规则相同。

完整输入正确的数字密码序列之后,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解锁信号,同时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进行转动,改变各个出风转子的状态。

下面举例对密码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假如设定的数字密码序列为246159,在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接近,控制器控制轴流风扇工作,且此时各个数字键对应的感应位处于以下状态:1~正;2~正;3~正;4~反;5~反;6~反;7~停;8~停;9~停;0~停。其中“正”代表对应感应位的出风转子喷出正转的气流;“反”代表对应感应位的出风转子喷出反转的气流;“停”代表对应感应位的出风转子不喷出气流。

输入密码时,使用手指靠近数字2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一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5(4+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二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5(6-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三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0(1-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四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5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五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8(9-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六位数输入成功。

完成输入正确的数字密码序列之后,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解锁信号,同时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进行转动,改变各个出风转子的状态。

由上述举例可见,设定的数字密码序列为246159,而输入值为255058,输入值与设定值不同。

进一步的,在下一次使用密码输入装置输入密码时,在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接近,控制器控制轴流风扇工作,且此时各个数字键对应的感应位处于以下状态(与前一次状态不同):1~反;2~反;3~反;4~停;5~停;6~停;7~停;8~正;9~正;0~正。

输入密码时,使用手指靠近数字2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一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3(4-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二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5(6-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三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四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4(5-1)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五位数输入成功;

接着使用手指靠近数字9对应的感应位,至蜂鸣器发声,说明第六位数输入成功。

完成输入正确的数字密码序列之后,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解锁信号,同时选通阀电机带动选通阀进行转动,改变各个出风转子的状态。

由上述举例可见,设定的数字密码序列为246159,而输入值为235149,输入值与设定值不同,也与上一次的输入值不同,且由于每个感应位均有气流喷出,仅能够通知近距离的接触判断气流的状态,难以依靠听或看判断各个感应位的气流状态。这样即便旁人看到甚至有意观察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也无法知晓设定密码。

进一步的,下面对以上方案中未详述的部分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喷气座体前端连接有外壳体81,外壳体的后端外周罩在喷气座体和进气板外周;外壳体与喷气座体、进气板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也可以焊接为一体(各部件为金属时),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为一体(各部件为塑料时)。

所述外壳体上对应各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圆形的通孔811,所述外壳体前端面对应各个感应位的下端设有数字标签。

通过调整轴流风扇的功率,可以调整输入密码时的手指操作的距离(最佳操作距离在5-15mm)。每个所述感应位的面积在1cm²以内,这样普通人使用一根手指靠近感应位时,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气流是正转还是反转。

各个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一个线路板82上,所述线路板上对应各个感应位的位置成型有穿孔822。

此外,密码输入装置还具有两个感应位,分别对应“*”键和“#”键,其功能与常规的密码输入装置类似,可用于辅助输入设定密码、修改设定密码,发现密码输入错误时进行重新输入等。由于“*”键和“#”键不作为密码位,与“*”键和“#”键对应的正转气孔接头或反转气孔接头可直接通过软管与配气组件连接。

选通阀上还设有分别与“*”键和“#”键对应的正转气孔接头或反转气孔接头连通的通气通道。

由于增加了“*”键和“#”键两个感应区,使得感应区数量变为12个,选通阀电机转动的角度变为30°。

用户通过连续两次按下“#”键后,控制器向电插锁发送锁定信号,使得电插锁与固定插座插接,将柜门锁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