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1860发布日期:2019-05-22 02:1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



背景技术: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经检索,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授权公开号为cn208209268u),包括控制柜外壳、减震弹簧、进线管、控制柜内壳和控制柜柜门,所述控制柜外壳上设置有所述进线管,所述进线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控制柜内壳,所述控制柜内壳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减震弹簧,所述控制柜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柜柜门,所述控制柜柜门上设置有散热百叶窗,所述散热百叶窗的上方设置有柜门锁芯,所述柜门锁芯的上方设置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的上方置有显示屏,该技术将控制柜分为内外两层中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当外层受到碰撞时,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内层受到的力基本上消失或者很小,从而对控制开关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控制柜的实用性。

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弹簧的安装位置在控制柜内壳的上下两端,使得控制柜在移动时晃动较大,易影响控制柜内部构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能够在控制柜的两侧受到碰撞时缓冲对控制柜柜体的作用力,有效的保护了控制柜柜体,且通过电机的正反向转动使得风扇扇叶既能对控制柜柜体的内部通过气孔进行通风散热,也便于将控制柜柜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气孔排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柜体,所述控制柜柜体的前端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柜柜体的底部两外侧壁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位于控制柜柜体的外侧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对应第一卡块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且防护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控制柜柜体的顶部两外侧壁对应第二卡块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对应第二卡块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防护板的内侧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外侧壁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控制柜柜体的顶端中部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外侧壁设置有通风网口,且固定壳的内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风扇扇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柜柜体的顶端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吊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壳的底部与控制柜柜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控制柜柜体的顶部位于固定壳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气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与控制柜柜体的外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的内壁位于第一弹簧的一端位置处连接有焊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焊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的一侧端与控制柜柜体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门板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爆玻璃观察窗。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在安装时,先在控制柜柜体的底部两外侧壁均连接第一固定块,再将防护板进行安装,通过将防护板底部的第一卡块插入在第一固定块顶部的凹槽中,然后在将第二固定块套在防护板顶端的第二卡块的外部,并将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控制柜柜体的顶部外壁即可,通过防护板的内侧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外侧壁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凹槽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固定块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使得防护板安装后保持立状稳定,且在防护板受到碰撞时,能够通过安装的多个弹簧缓冲对控制柜柜体的作用力,有效的保护了控制柜柜体,由于在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不影响与其他柜体进行配套式组合连接;

2、本发明通过在控制柜柜体的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外侧壁设置有通风网口,便于防止灰尘流入固定壳的内部,且固定壳的内壁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底端连接有风扇扇叶,控制柜柜体的顶部位于固定壳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气孔,通过电机的正反向转动使得风扇扇叶既能对控制柜柜体的内部通过气孔进行通风散热,也便于将控制柜柜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气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固定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固定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控制柜柜体、2门板、3控制开关、4第一固定块、5防护板、6第一卡块、7第二固定块、8第二卡块、9第一弹簧、10固定孔、11固定壳、12通风网口、13电机、14风扇扇叶、15吊环、41凹槽、42第二弹簧、71通孔、7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柜体1,所述控制柜柜体1的前端连接有门板2,所述门板2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3,所述控制柜柜体1的底部两外侧壁均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顶部位于控制柜柜体1的外侧连接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块6,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内部对应第一卡块6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42,所述防护板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10,且防护板5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卡块8,所述控制柜柜体1的顶部两外侧壁对应第二卡块8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内部对应第二卡块8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71,所述通孔71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72,所述防护板5的内侧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外侧壁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9,所述控制柜柜体1的顶端中部安装有固定壳11,所述固定壳11的外侧壁设置有通风网口12,且固定壳11的内壁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底端连接有风扇扇叶14。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柜体1的顶端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吊环15,便于将控制柜吊起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11的底部与控制柜柜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控制柜柜体1的顶部位于固定壳11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便于固定壳11的安装,进而通过气孔方便散去控制柜柜体1内部的热量和通过风扇扇叶14转动对控制柜柜体1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7均与控制柜柜体1的外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便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7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5的内壁位于第一弹簧9的一端位置处连接有焊板,所述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焊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便于第一弹簧9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门板2的一侧端与控制柜柜体1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门板2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爆玻璃观察窗,便于门板2的安装,进而方便操作者观察控制柜柜体1的内部。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本发明在安装时,先在控制柜柜体1的底部两外侧壁均连接第一固定块4,再将防护板5进行安装,通过将防护板5底部的第一卡块6插入在第一固定块4顶部的凹槽41中,然后在将第二固定块7套在防护板5顶端的第二卡块8的外部,并将第二固定块7通过螺栓固定在控制柜柜体1的顶部外壁即可,通过防护板5的内侧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外侧壁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弹簧9,凹槽41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42,第二固定块7的内壁靠近控制柜柜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弹簧72,使得防护板5安装后保持立状稳定,且在防护板5受到碰撞时,能够通过安装的多个弹簧缓冲对控制柜柜体1的作用力,有效的保护了控制柜柜体1,由于在防护板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10,不影响与其他柜体进行配套式组合连接;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6,通过在控制柜柜体1的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壳11,固定壳11的外侧壁设置有通风网口12,便于防止灰尘流入固定壳11的内部,且固定壳11的内壁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底端连接有风扇扇叶14,控制柜柜体1的顶部位于固定壳11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气孔,通过电机13的正反向转动使得风扇扇叶14既能对控制柜柜体1的内部通过气孔进行通风散热,也便于将控制柜柜体1内部的热量通过气孔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