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9342发布日期:2020-01-07 12:31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电网通常采用高压单芯电缆输电,当电缆线芯有电流通过时,在电缆金属护套上有感应电压产生,且电缆负荷越大、线路越长,感应电压越高。如果三相电缆回路完全对称、三相回路中电流也完全对称,则三相电缆铝护套中感应的电压完全对称,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利用此原理,较长的电缆线路在接头位置设置三相金属护套交叉连接,通过两次交叉连接使得整个交叉互联段感应电压较小,在交叉互连段的绝缘接头处,目前采用同轴电缆与接头两侧金属护套连接,并通过交叉互连箱进行换位连接。若同轴电缆内外芯与绝缘接头两侧金属护套连接错误,需将所述同轴电缆重新接线,或更改交叉互连箱内部接线。上述操作复杂,维修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缆交叉互连箱操作复杂,维修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

一种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用于使上下游长输电缆的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包括箱体、上游连接装置组、下游连接装置组、保护装置组和第三连接装置。所述箱体围构形成第一空间。

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包括a相上游连接装置、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c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单芯电缆与对应相的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电连接。

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包括a相下游连接装置、b相下游连接装置和c相下游连接装置。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单芯电缆与对应相的下游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

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电连接。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电连接。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电连接。

所述保护装置组包括多个保护装置。所述多个保护装置固定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多个保护装置分别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分别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用于与接地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保护装置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件组。所述固定连接件组包括a相固定连接件、b相固定连接件和c相固定连接件,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保护装置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交联连接件组。所述交联连接件组包括第一交联连接件、第二交联连接件和第三交联连接件,所述第一交联连接件电连接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交联连接件电连接于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三交联连接件电连接于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与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滑块和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交联连接件组中的一个交联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开设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且抵压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滑块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固定连接件组中的一个第一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开设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且抵压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块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多个保护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绝缘子。所述多个绝缘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避免所述箱体带电,增加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第一接线管组。所述第一接线管组包括多个第一接线管。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管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管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管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一接线孔。所述输电上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单芯电缆穿过所述第一接线管卡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第二接线管组。所述第二接线管组包括多个第二接线管。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管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管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管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二接线孔。输电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所述第二单芯电缆穿过所述第二接线管卡接于所述第二接线孔。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包括箱体、上游连接装置组、下游连接装置组、保护装置组和第三连接装置。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中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包括a相上游连接装置、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c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单芯电缆与输电上游的一个所述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单芯电缆与输电下游的一个所述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当所述上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连接错误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单芯电缆与上游连接装置的连接关系或通过改变所述第二单芯电缆与下游连接装置的连接关系,使上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连接正确。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不必更换电缆或打开连接箱。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简化了维修步骤和操作程序,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4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箱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

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

箱体20

第一空间201

盖体202

把手203

密封圈204

绝缘子固定件205

第一接线管组210

第二接线管组220

上游连接装置组30

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

第一固定座311

第一滑块313

第一紧固螺栓314

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

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

第一绝缘板340

下游连接装置组40

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

第二固定座411

第二滑块413

第二紧固螺栓414

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

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

第二绝缘板440

保护装置组50

保护装置510

第三连接装置60

第一连接板610

绝缘子620

固定连接件组70

a相固定连接件710

b相固定连接件720

c相固定连接件730

交联连接件组80

第一交联连接件810

第二交联连接件820

第三交联连接件8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用于使上下游长输电缆的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包括箱体20、上游连接装置组30、下游连接装置组40、保护装置组50和第三连接装置60。所述箱体20围构形成第一空间201。

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3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30包括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和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单芯电缆301与对应相的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电连接。

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4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40包括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和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单芯电缆401与对应相的下游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

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与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电连接。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与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电连接。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电连接。

所述保护装置组50包括多个保护装置510。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固定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分别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分别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装置60用于与接地线60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装置60与所述保护装置组50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包括所述箱体20、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30、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40、所述保护装置组50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60。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单芯电缆301与输电上游的一个所述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单芯电缆401与输电下游的一个所述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当所述上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连接错误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单芯电缆301与上游连接装置的连接关系或通过改变所述第二单芯电缆401与下游连接装置的连接关系,使上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连接正确。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不必更换电缆或打开连接箱。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简化了维修步骤和操作程序,提高了维修效率。

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将a相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单芯电缆401与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电连接。将b相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单芯电缆401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电连接。此时所述b相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与b相下游电缆金属护套电连接,不能够形成三相电缆金属保护套之间的交叉互联。

操作人员仅需将与所述a相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连接的所述第一单芯电缆401的位置和所述b相上游电缆金属保护套连接的所述第一单芯电缆401的位置即可,使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与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电连接。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与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电连接。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电连接,形成三相电缆金属保护套之间的交叉互联,以中和电缆金属护套上感应电压,减小输电线的电能消耗。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不必更换电缆或打开连接箱。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简化了维修步骤和操作程序,提高了维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固定连接件组70。所述固定连接件组70包括a相固定连接件710、b相固定连接件720和c相固定连接件730,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710的一端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固定连接,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720的一端与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固定连接,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730的一端与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固定连接。

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710的另一端、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720的另一端和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73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710、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720和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730均为导体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交联连接件组80。所述交联连接件组80包括第一交联连接件810、第二交联连接件820和第三交联连接件830,所述第一交联连接件810电连接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与所述b相固定连接件720之间,所述第二交联连接件820电连接于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与所述c相固定连接件730之间,所述第三交联连接件830电连接于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与所述a相固定连接件710之间。所述第一交联连接件810、所述第二交联连接件820和所述第三交联连接件830均为导体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包括第一固定座311、第一滑块313和第一紧固螺栓314。所述第一固定座311固定于所述箱体20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与所述交联连接件组80中的一个交联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311开设第一接线孔312。所述第一滑块313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孔312。所述第一紧固螺栓314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且抵压于所述第一滑块313。所述第一紧固螺栓314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313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包括第二固定座411、第二滑块413和第二紧固螺栓414。所述第二固定座411固定于所述箱体20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座411与所述固定连接件组70中的一个第一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411开设第二接线孔412。所述第二滑块413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线孔412。所述第二紧固螺栓414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11,且抵压于所述第二滑块413。所述第二紧固螺栓414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块413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第一绝缘板340。所述第一绝缘板340固定于所述箱体20的内壁。所述上游连接装置组30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板3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第二绝缘板440。所述第二绝缘板440固定于所述箱体20的内壁。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组40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板4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610。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6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10,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510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6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10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还包括多个绝缘子620。所述多个绝缘子6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10与所述箱体20的内壁之间,避免所述箱体20带电,增加所述单芯电缆换位连接装置10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0包括第一接线管组210。所述第一接线管组210包括多个第一接线管211。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管211与所述箱体20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管211与所述a相上游连接装置310、所述b相上游连接装置320和所述c相上游连接装置330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管211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一接线孔312。所述输电上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单芯电缆301穿过所述第一接线管211卡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孔3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0包括第二接线管组220。所述第二接线管组220包括多个第二接线管221。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管221与所述箱体20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管221与所述a相下游连接装置410、所述b相下游连接装置420和所述c相下游连接装置430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管221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二接线孔412。输电下游的所述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所述第二单芯电缆401穿过所述第二接线管221卡接于所述第二接线孔4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管组210排布形成第一接线管行。所述第二接线管组220排布形成第二接线管行。所述第一接线管行和所述第二接线管行沿所述箱体20的高度方向错位排布,便于操作。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接地装置10还包括盖体202。所述盖体202与所述箱体20共同围构形成所述第一空间2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0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法兰结构。所述法兰结构开设多个螺栓孔。所述盖体202对应开设多个螺纹孔。通过多个螺栓拧入对应的螺栓孔,以使所述盖体202固定于所述箱体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接地装置10还包括密封圈204。所述箱体20的开口端面开设密封槽,所述密封圈204设置于所述密封槽,以密封所述箱体20与所述盖体202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电缆接地装置10还包括把手203,所述把手203设置于所述盖体202远离所述箱体20的表面,便于所述单芯电缆接地装置10的取放。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0的底部设置绝缘子固定件205。所述绝缘子固定件205开设固定孔,所述绝缘子的一端深入所述固定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