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79984发布日期:2019-11-29 22:4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配电、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线路距离长,经过的地形复杂,另外由于网状的电网结构、遭雷击的概率大,再加上配电网的绝缘水平低,存在有大量的绝缘弱点,不但直接雷能造成危害,而且感应雷也能造成危害,但配电网的防雷,基本上没有直击雷保护措施。因雷击引起的感应雷过电压,常会造成绝缘子串闪络烧毁,线路跳闸、架空绝缘导线断线等事故。通过近十年来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配电线路50%以上的事故是由雷害引起的,因此,目前大气过电压引起的绝缘闪络已经成为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配电线路在防雷措施方面主要有采用架设避雷线、耦合地线、采用加强绝缘、安装线路避雷器等方法,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加强绝缘可提高耐雷水平,但受杆塔尺寸的限制;安装线路避雷器效果好,但投资巨大,只能用于线路雷电易击段、易击点、易击相。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从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考虑,中性点常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经低电阻接地四种运行方式,其中,10kv配电线路的中性点一般采用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经过对大量的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证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雷击跳闸率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雷击时绝缘子的故障建弧率上。10kv配电网的不同接地方式的自身系统,其优缺点也不相同,再加上地区的差异性使得防雷措施和具体的防雷方案也各不相同,这大大加大了电网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进行配网防雷的工作量,而且采用不欠当的方式还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配电网中电网中性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防雷方式,并对雷击后的保护器件进行监测、确定其所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维护。

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

将电网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第一种运行方式、第二种运行方式;

将第一种运行方式和第二种运行方式分别与第一种防雷方式和第二种防雷方式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

第一种运行方式为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一种防雷方式为采用过电压保护器进行防雷;

第二种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二种防雷方式为采用绝缘子并联保护间隙进行防雷。

进一步的,

实时监测过电压保护的电压数据;

将电压数据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出现电压数据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过电压保护器时,将所述过电压保护器的ip地址进行输出;

对接收到的ip地址进行显示,并将ip地址发送至第一处理部,其中每个过电压保护器有且仅有一个ip地址。

进一步的,

在所述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施工人员输入的第一安装数据和第二安装数据;

将第一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一种运行方式进行存储,将第二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二种运行方式存储。

进一步的,

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网中设置多个电能感应装置,每个相邻的电能感应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分别获取每个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并将每个ip地址的电能感应装置与设置位置进行对应;

当存在电能感应装置输出的电能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以及电能输出值进行显示。

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系统,包括以下装置:

确定模块: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

处理模块:将电网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第一种运行方式、第二种运行方式;

对应模块:将第一种运行方式和第二种运行方式分别与第一种防雷方式和第二种防雷方式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

第一种运行方式为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一种防雷方式为采用过电压保护器进行防雷;

第二种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二种防雷方式为采用绝缘子并联保护间隙进行防雷。

进一步的,

保护器监测单元:实时监测过电压保护的电压数据;

保护器比对单元:将电压数据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出现电压数据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过电压保护器时,将所述过电压保护器的ip地址进行输出;

保护器显示单元:对接收到的ip地址进行显示,并将ip地址发送至第一处理部,其中每个过电压保护器有且仅有一个ip地址。

进一步的,

在所述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施工人员输入的第一安装数据和第二安装数据;

将第一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一种运行方式进行存储,将第二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二种运行方式存储。

进一步的,

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网中设置多个电能感应装置,每个相邻的电能感应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分别获取每个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并将每个ip地址的电能感应装置与设置位置进行对应;

当存在电能感应装置输出的电能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以及电能输出值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2为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3为配电网线路防雷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为配电网线路防雷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如图1所示其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步骤: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

s2、处理步骤:将电网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第一种运行方式、第二种运行方式;

s3、对应步骤:将第一种运行方式和第二种运行方式分别与第一种防雷方式和第二种防雷方式一一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法能够根据配电网中电网中性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防雷方式,并对雷击后的保护器件进行监测、确定其所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维护。并且由于每个过电压保护器的ip地址都会进行存储,方便工作人员寻找相应损坏或者是遭受过雷击的过电压保护器,进行维修或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运行方式为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一种防雷方式为采用过电压保护器进行防雷;

第二种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二种防雷方式为采用绝缘子并联保护间隙进行防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实时监测过电压保护的电压数据;

a1、保护器比对步骤:将电压数据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出现电压数据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过电压保护器时,将所述过电压保护器的ip地址进行输出;

a2、保护器显示步骤:对接收到的ip地址进行显示,并将ip地址发送至第一处理部,其中每个过电压保护器有且仅有一个ip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施工人员输入的第一安装数据和第二安装数据;

将第一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一种运行方式进行存储,将第二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二种运行方式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网中设置多个电能感应装置,每个相邻的电能感应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分别获取每个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并将每个ip地址的电能感应装置与设置位置进行对应;

当存在电能感应装置输出的电能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以及电能输出值进行显示。

一种配电网线路防雷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装置:

确定模块: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

处理模块:将电网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第一种运行方式、第二种运行方式;

对应模块:将第一种运行方式和第二种运行方式分别与第一种防雷方式和第二种防雷方式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运行方式为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一种防雷方式为采用过电压保护器进行防雷;

第二种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所述第二种防雷方式为采用绝缘子并联保护间隙进行防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保护器监测单元:实时监测过电压保护的电压数据;

保护器比对单元:将电压数据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出现电压数据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过电压保护器时,将所述过电压保护器的ip地址进行输出;

保护器显示单元:对接收到的ip地址进行显示,并将ip地址发送至第一处理部,其中每个过电压保护器有且仅有一个ip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电网中性点所在处的运行方式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施工人员输入的第一安装数据和第二安装数据;

将第一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一种运行方式进行存储,将第二安装数据统计为第二种运行方式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网中设置多个电能感应装置,每个相邻的电能感应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分别获取每个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并将每个ip地址的电能感应装置与设置位置进行对应;

当存在电能感应装置输出的电能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电能感应装置的ip地址以及电能输出值进行显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