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窗及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4897发布日期:2020-03-13 06:0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散热窗及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窗及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称为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将变压器和低压配电等设备组合安装在一个防潮、隔热、全封闭和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

随着对箱式变电站的防护等级和温升要求的逐年提升,满足温升要求及防护等级的预装式变电站的箱体散热结构研究,成为各生产厂家的重点。传统箱式变电站为了提高箱体的散热通风效果,采用最多的通风散热结构为百叶窗,其通过多个倾斜且层叠设置的叶帘进行通风散热,也对变电站具有一定的隔离防护作用。

但是,传统百叶窗在遇到风暴伴随降雨的天气时,方向不确定的雨水很容易通过百叶窗进入到变电站箱体内,使得变电站箱体整体防雨效果较差,影响变电站的防护等级,存在安全隐患。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窗及箱式变电站,以缓解了现有百叶窗防雨能力差,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窗,包括窗体本体、第一挡雨部和第二挡雨部;

所述窗体本体内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挡雨部和第二挡雨部间隔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

所述第一挡雨部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挡雨部的底部均与所述通风通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挡雨部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挡雨部的顶部位于所述窗体本体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雨部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挡雨部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雨部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窗体本体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窗体本体包括第一窗体、第二窗体和分隔体;

所述分隔体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之间,并沿所述第一窗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窗体通过所述分隔体与所述第二窗体连接;

所述第一窗体、所述第二窗体和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体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通风通道,所述第一窗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窗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分隔体间隔均匀且互相平行设置,沿所述第一通风口指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方向,所述分隔体呈下坡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雨部包括第一挡雨板,所述第一挡雨板的顶部与所述分隔体连接,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设置位置且高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雨板设置为矩形平板,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体之间距离的一半;

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为矩形开口,所述第一挡雨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雨部包括第二挡雨板,所述第二挡雨板的底部与所述分隔体连接,所述第二挡雨板的顶部低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设置位置且高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雨板设置为矩形平板,所述第二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分隔体之间距离的一半;

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为矩形开口,所述第二挡雨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长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盖、变电站箱体和所述的散热窗;

所述箱盖支撑于所述变电站箱体上,所述散热窗安装于所述变电站箱体上,且所述第二通风口朝向远离所述变电站箱体的腔室的方向设置。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窗,包括窗体本体、第一挡雨部和第二挡雨部;窗体本体内设置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挡雨部和第二挡雨部间隔设置于通风通道内;第一挡雨部的顶部和第二挡雨部的底部均与通风通道的内壁连接,第一挡雨部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的顶部位于窗体本体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由于第一挡雨部和第二挡雨部间隔设置于通风通道内,第一挡雨部的顶部和第二挡雨部的底部均与通风通道的内壁连接,且第一挡雨部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的顶部位于窗体本体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使得无论雨水沿任何方向经第一通风口进入到通风通道后均会受到第一挡雨部或第二挡雨部的阻挡,从而雨水不能从第二通风口排出,相应的,无论雨水沿任何方向经第二通风口进入到通风通道后也不能从第一通风口排出,相较于传统的百叶窗结构,提高了防雨能力。

若将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窗应用于箱式变电站,在保证良好通风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了变电站箱体的防雨能力,提高了变电站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窗体本体;110-第一窗体;120-第二窗体;130-分隔体;200-第一挡雨部;300-第二挡雨部;400-第一通风口;500-第二通风口;600-箱盖;700-变电站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窗,包括窗体本体100、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窗体本体100内设置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具有第一通风口400和第二通风口500,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间隔设置于通风通道内;第一挡雨部200的顶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底部均与通风通道的内壁连接,第一挡雨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顶部位于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具体的,窗体本体100可包括正反面窗框和密封窗框的挡板,通风通道设置为窗体本体100内的空腔,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均可设置为多种形状的挡雨板或挡雨块,第一通风口400和第二通风口500分别设置为窗体本体100两侧上的开口,冷却风可通过第一通风口4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并从第二通风口500排出或冷却风通过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并从第一通风口400排出;由于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在通风通道内间隔设置,且第一挡雨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顶部位于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冷却风可以绕过第一挡雨部200以及第二挡雨部300并从第一通风口400或第二通风口500排出;但是,沿各个方向从第一通风口400或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的雨水均会受到第一挡雨部200或第二挡雨部300的阻挡,充分保证了降雨不能通过通风通道从散热窗的一侧流到另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由于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间隔设置于通风通道内,第一挡雨部200的顶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底部均与通风通道的内壁连接,且第一挡雨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顶部位于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使得无论雨水沿任何方向经第一通风口400进入到通风通道后均会受到第一挡雨部200或第二挡雨部300的阻挡,从而雨水不能从第二通风口500排出,相应的,无论雨水沿任何方向经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后也不能从第一通风口400排出,相较于传统的百叶窗结构,提高了防雨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中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

具体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和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可设置为平行或相交;在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和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相交时,第一挡雨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挡雨部300的顶部之间要预留有一定的通风间隙;较佳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需求合理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平行于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

具体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时,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和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可设置为平行或相交,较佳的,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和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三者彼此平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通过第一挡雨部200所在平面、第二挡雨部300所在平面和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三者彼此平行设置,第一挡雨部200、第二挡雨部300在窗体本体100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重合面积最大,保证了第一挡雨部200和第二挡雨部300对雨水的最佳阻挡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中的窗体本体100包括第一窗体110、第二窗体120和分隔体130;分隔体130设置为多个,多个分隔体130均设置于第一窗体110和第二窗体120之间,并沿第一窗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窗体110通过分隔体130与第二窗体120连接;第一窗体110、第二窗体120和任意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围设形成通风通道,第一窗体110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400,第二窗体120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500。

具体的,第一窗体110可包括窗框和覆盖在窗框上的挡板,或者第一窗体11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第二窗体120的结构和第一窗体110的结构相同;分隔体130较佳的设置为金属分隔板,多个分隔体130均设置在第一窗体110和第二窗体120之间,且多个分隔体130沿第一窗体110的长度方向或第二窗体12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分隔体130可间隔均匀或不均匀的依次排布;分隔体130的一端可焊接在第一窗体110上,第二窗体120可焊接在多个分隔体130远离第一窗体110的端部;第一通风口400为设置在第一窗体110上的开口,第二通风口500为设置在第二窗体120上的开口,通风通道设置有多个时,第一通风口400和第二通风口500相应的也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的,多个分隔体130间隔均匀且互相平行设置,沿第一通风口400指向第二通风口500的方向,分隔体130呈下坡状设置。

具体的,分隔体130间隔均匀设置,且各分隔体130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平行;当沿第一通风口400指向第二通风口500的方向,分隔体130呈下坡状设置,此时第二通风口500作为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作为出风口,经第二进风口进入到通风通道内的雨水击打在第二挡雨部300,使得雨水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分隔体130从第二通风口500流出。

进一步的,第一挡雨部200包括第一挡雨板,第一挡雨板的顶部与分隔体130连接,第一挡雨板的底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且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挡雨板设置在通风通道内且靠近第一通风口400的一侧,第一挡雨板的顶部可通过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分隔体130上;由于第一挡雨板的底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且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充分保证了雨水沿个方向从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均不能够越过第一挡雨板从第一通风口400排出。

进一步的,第一挡雨板设置为矩形平板,第一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的一半;第一通风口400设置为矩形开口,第一挡雨板的长度大于第一通风口400的长度。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的一半,此处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优先的为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的竖直距离,又因为第一挡雨板的底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保证了异物不容易从第一通风口4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并越过第一挡雨板从第二通风口500穿出;第一挡雨板的长度大于第一通风口400的长度,保证了第一挡雨板对第一通风口400的全覆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分隔体130设置为多个时,对应形成了多个散热通道,提高了散热窗的散热能力;通过第一挡雨板的底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且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第一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的一半,一方面保证了雨水沿个方向从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均不能够越过第一挡雨板从第一通风口400排出,另一方面保证了异物不容易从第一通风口4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并越过第一挡雨板从第二通风口500穿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中的第二挡雨部300包括第二挡雨板,第二挡雨板的底部与分隔体130连接,第二挡雨板的顶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且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挡雨板设置在通风通道内且靠近第二通风口500的一侧,第二挡雨板的低部可通过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分隔体130上;由于第二挡雨板的顶部低于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位置,窗体本体100位于第一通风口400一侧的凝露或者其它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400进入到通风道内,液体逐渐积累并能够越过第二挡雨板经第二通风口500排出;第二挡雨板的顶部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使得通过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的内的雨水率先受到第二挡雨板的阻挡,被阻挡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分隔体130上最终经第二通风口500排出。

进一步的,第二挡雨板设置为矩形平板,第二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的一半;第二通风口500设置为矩形开口,第二挡雨板的长度大于第二通风口500的长度。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挡雨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的一半,此处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距离也优先的为相邻两个分隔体130之间的竖直距离,又因为第二挡雨板的顶部高于第二通风口500的设置位置,保证了异物不容易从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通风通道内并越过第二挡雨板从第一通风口400穿出;第二挡雨板的长度大于第二通风口500的长度,保证了第二挡雨板对第二通风口500的全覆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窗,通过对第一通风口400的设置高度、第一挡雨板底部的高度、第二挡雨板顶部的高度和第二通风口500高度的独特设计,一方面保证了雨水不能够从散热窗第二开口的一侧进入到第一开口的一侧,另一方面保证了异物如金属丝等不能穿过散热窗,具有良好的防雨和隔离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盖600、变电站箱体7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窗;箱盖600支撑于变电站箱体700上,散热窗安装于变电站箱体700上,且第二通风口500朝向远离变电站箱体700的腔室的方向设置。

具体的,箱盖600可焊接在变电站箱体700上,变电站箱体700上可设置有安装口,散热窗安装在安装口处,且散热窗的第二通风口500背离变电站箱体700的腔室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变电站箱体700的良好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外部雨水或异物均不能通过第二通风口500进入到变电站箱体700内,此外,变电站箱体700内的凝露可进入到第一通风口400并从第二通风口500排出;和传统百叶窗相比较,大大提高了箱式变电站的防雨能力,以及对变电站的防护隔离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