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418发布日期:2019-09-12 08:57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转子结构,主要涉及转子冲片以及永磁体,属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的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密度大因此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而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永磁体靠近气隙漏磁小,转动惯量小,动态响应快等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大多有气隙磁密谐波较大,容易产生转矩波动,并且由于永磁体和齿槽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大齿槽转矩,影响电机起动时的平稳性,因此根据此问题设计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改善气隙磁密正弦波形,降低齿槽转矩,提升电机起动与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目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改善气隙磁密的正弦波形,降低齿槽转矩,减小损耗,提升电机的起动与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电机运行时机械性能和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性能的提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转子结构技术方案,包括转子冲片,T型楔,轴向梯形通风孔,永磁体以及永磁体外围设置的凹槽。

上述方案中,T型楔与转子冲片为一体结构,T型楔中性线与永磁体中性线重合,且沿着转子周向等距分布。

上述方案中,转子冲片开设有轴向梯形通风孔且通风孔四角为圆角,通风孔沿转子周向等距分布。

上述方案中,永磁体外围设有两个弧形凹槽,且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极弧系数不同分别为0.66和0.88,而相隔的两个永磁体极弧系数相同,所述的极弧系数为每极永磁体所跨的弧长与极距的比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升表贴式永磁体同步电机性能的转子结构,与转子冲片(1)连成一体的T型楔(2)用于固定永磁体(4),避免电机高速运行时永磁体脱落,提升电机高速运行时的机械稳定性;转子冲片上(1)的梯形通风孔(3)降低了转子冲片的质量,提升了电机高速运行时的散热性能,通风孔的四角采用圆角方式稳定了电机运行时的机械性能;永磁体(4)外围凹槽(5)提升了气隙不均度,改善气隙磁密波形,减小电机运行时转矩波动,提升电机运行的稳定性;采用极弧系数分别为0.66和0.88的组合方法有效地降低齿槽转矩,同时提升输出转矩,提升电机起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二维平面图。

图2是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结构二维平面图。

图中,1、转子冲片,2、T型楔,3、梯形通风孔,4、永磁体,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包括转子冲片(1),T型楔(2),轴向梯形通风孔(3),永磁体(4)以及永磁体外围设置的凹槽(5)。

所述T型楔(2)与转子冲片(1)为一体结构,T型楔(2)中性线与永磁体(4)中性线重合,用于固定永磁体,避免电机高速运行时永磁体脱落,提升电机高速运行时的机械稳定性且沿着转子周向等距分布。

所述转子冲片开设有轴向梯形通风孔(3)且通风孔四角为圆角,通风孔沿转子周向等距分布,能够减小转子冲片质量,减小材料成本,提高电机高速运行时的散热效率以及稳定机械性能。

上述方案中,永磁体(4)外围设有两个弧形凹槽(5),提升了气隙的不均匀度,改善气隙磁密波形,减小转矩波动,提升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能;且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极弧系数不同分别为0.66和0.88,这样最佳的极弧系数组合方式,有效地较低了齿槽转矩,提升了输出转矩,从而提升电机起动时的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替换,这些操作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