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513发布日期:2019-09-17 21:3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损害变频器的运行,一般情况下,通过风冷散热,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且小型的变频器无法使用水冷散热。

如申请公布号CN201721365887.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的降温装置,属于降温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夹放架、第二夹放架、滚动槽、降温滚盘、吸风机、通风仓、电机、滚轮、第一摆动盘、第二摆动盘、吸风盘、摆臂、翻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卡齿和焊接座。本实用新型通过降温滚盘上的若干个吸风机以及第一、第二摆动盘对变频器内不断吸风,但是现在设备大都采用风冷和水冷进行降温,但都有不足之处,风冷降温效果不好,水冷降温设备体积大,结构比较复杂,在小型设备中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采用风力和水冷联合降温的降温方法,而且改进传统水冷设备,使其小型化,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散热性能较好,防尘性较好,便于安装,使用较为便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频器外壳,所述变频器外壳的底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变频器外壳的侧面设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所述变频器外壳的上表面设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侧面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管与循环水箱的内腔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管连接有水冷循环管,所述水冷循环管的端部与循环水箱连接,所述变频器外壳的底面设有辅助散热机构,所述变频器外壳内腔的侧面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连接有变频器主体,所述变频器外壳的侧面铰接有闭合门,所述闭合门内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设有密封胶圈,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底部的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螺栓,便于将该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进行安装和拆卸,灵活性较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侧面的通风箱,所述通风箱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与通风箱之间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箱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排风槽,所述排风槽内设有百叶窗,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便于提高该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通过设置百叶窗外部雨水从排风槽进入通风箱,损坏内部零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变频器外壳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侧面设有橡胶垫圈,便于外部线路的接入,便于提高接线槽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水箱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侧面设有控制阀门,便于向循环水箱内注入循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底面的散热翅片和通风槽,散热翅片和通风槽交错分布,便于辅助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进行散热,防止变频器外壳内部的温度过高,使用较为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合门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观察窗,所述闭合门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散热板,所述闭合门侧面靠近散热板的位置处设有防尘网,所述闭合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把手和安全锁,所述闭合门外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温度表,便于提高散热性,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内部,便于监测变频器外壳内部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温度表便于检测变频器外壳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辅助散热机构和散热板便于变频器主体进行散热,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进行风冷散热,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和水冷循环管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固定,通过设置防尘网和密封胶圈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内,使用较为便捷,适宜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频器外壳、2固定机构、21承重柱、22固定板、23固定螺栓、3防尘网、4辅助散热机构、41通风槽、42散热翅片、5风冷机构、51通风管、52鼓风机、53通风箱、54排风槽、6密封胶圈、7观察窗、8把手、9散热板、10闭合门、11安装架、12接线槽、13变频器主体、14水冷循环管、15循环泵、16循环水箱、17进水管、18温度表、19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频器外壳1,变频器外壳1的底部设有固定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2将该装置固定在适宜的位置处,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设有风冷机构5,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进行风冷散热,风冷机构5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19,变频器外壳1的上表面设有循环水箱16,循环水箱16的侧面设有循环泵15,循环泵15的进水管与循环水箱16的内腔连接,循环泵15的出水管连接有水冷循环管14,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和水冷循环管14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水冷循环管14的端部与循环水箱16连接,变频器外壳1的底面设有辅助散热机构4,变频器外壳1内腔的侧面设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上连接有变频器主体13,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铰接有闭合门10,闭合门10内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设有密封胶圈6,控制开关组19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19的输出端电连接循环泵15的输入端,固定机构2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底部的承重柱21,承重柱21的底部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螺栓23,风冷机构5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侧面的通风箱53,通风箱53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鼓风机52,鼓风机52与通风箱53之间连接有通风管51,通风箱53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排风槽54,排风槽54内设有百叶窗,鼓风机5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9的输出端,变频器外壳1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接线槽12,接线槽12的侧面设有橡胶垫圈,循环水箱16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的侧面设有控制阀门,辅助散热机构4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底面的散热翅片42和通风槽41,散热翅片42和通风槽41交错分布,闭合门10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观察窗7,闭合门10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散热板9,通过辅助散热机构4和散热板9可以促进变频器主体13进行散热,闭合门10侧面靠近散热板9的位置处设有防尘网3,通过防尘网3和密封胶圈6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1内,闭合门10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把手8和安全锁,闭合门10外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温度表18,通过温度表18可以检测变频器外壳1内部的温度,控制开关组19上设有与循环泵15和鼓风机52一一对应的控制按钮。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频器外壳1,变频器外壳1的底部设有固定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2将该装置固定在适宜的位置处,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设有风冷机构5,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进行风冷散热,风冷机构5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19,变频器外壳1的上表面设有循环水箱16,循环水箱16的侧面设有循环泵15,循环泵15的进水管与循环水箱16的内腔连接,循环泵15的出水管连接有水冷循环管14,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和水冷循环管14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水冷循环管14的端部与循环水箱16连接,变频器外壳1的底面设有辅助散热机构4,变频器外壳1内腔的侧面设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上连接有变频器主体13,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铰接有闭合门10,闭合门10内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设有密封胶圈6,控制开关组19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19的输出端电连接循环泵15的输入端,固定机构2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底部的承重柱21,承重柱21的底部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螺栓23,风冷机构5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侧面的通风箱53,通风箱53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鼓风机52,鼓风机52与通风箱53之间连接有通风管51,通风箱53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排风槽54,排风槽54内设有百叶窗,鼓风机5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9的输出端,变频器外壳1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接线槽12,接线槽12的侧面设有橡胶垫圈。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频器外壳1,变频器外壳1的底部设有固定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2将该装置固定在适宜的位置处,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设有风冷机构5,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进行风冷散热,风冷机构5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19,变频器外壳1的上表面设有循环水箱16,循环水箱16的侧面设有循环泵15,循环泵15的进水管与循环水箱16的内腔连接,循环泵15的出水管连接有水冷循环管14,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和水冷循环管14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水冷循环管14的端部与循环水箱16连接,变频器外壳1的底面设有辅助散热机构4,变频器外壳1内腔的侧面设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上连接有变频器主体13,变频器外壳1的侧面铰接有闭合门10,闭合门10内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设有密封胶圈6,控制开关组19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19的输出端电连接循环泵15的输入端,循环水箱16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的侧面设有控制阀门,辅助散热机构4包括设在变频器外壳1底面的散热翅片42和通风槽41,散热翅片42和通风槽41交错分布,闭合门10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观察窗7,闭合门10侧面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散热板9,通过辅助散热机构4和散热板9可以促进变频器主体13进行散热,闭合门10侧面靠近散热板9的位置处设有防尘网3,通过防尘网3和密封胶圈6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1内,闭合门10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把手8和安全锁,闭合门10外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温度表18,通过温度表18可以检测变频器外壳1内部的温度,控制开关组19上设有与循环泵15和鼓风机52一一对应的控制按钮。

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机构2将该装置固定在适宜的位置处,通过温度表18可以检测变频器外壳1内部的温度,通过辅助散热机构4和散热板9可以促进变频器主体13进行散热,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进行风冷散热,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和水冷循环管14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通过防尘网3和密封胶圈6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1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表18便于检测变频器外壳1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辅助散热机构4和散热板9便于变频器主体13进行散热,当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进行风冷散热,当温度过高时,通过风冷机构5和水冷循环管14同时进行散热,根据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降温设备组合,节能性较好,通过设置固定机构2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固定,通过设置防尘网3和密封胶圈6便于防止灰尘进入变频器外壳1内,使用较为便捷,适宜于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