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0436发布日期:2019-08-31 01:1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

现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3870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装置的高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组装架和配电柜外壳,所述配电柜外壳设置在所述配电柜组装架外,所述配电柜组装架上设置有元器件安装架,所述配电柜组装架的中部安装有控制箱,所述配电柜组装架内侧设置有风扇,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风扇动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柜外壳的上侧面设置有第一通风窗,所述配电柜外壳的正下面设置有第二通风窗,所述第一通风窗和所述第二通风窗上均设置有过滤网和栅栏。

常见的配电柜通风窗处的通风口大小不能够改变,在外界的风力较大时,进入配电柜内部的风力会比较大,故较大的风力容易对配电柜内部的电器元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柜,其通过能够改变通风孔大小的通风窗,实现了控制通过风力大小,避免配电柜内部电器元件损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柜,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上的通气孔,还包括设于通气孔处的通风窗,通风窗由多个横板构成;

横板水平设置,且横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横轴,横轴远离横板的端部和外壳的侧壁转动连接,使横轴能够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进而使横板能够沿着横轴的轴线转动;

外壳上设有能够驱动横板转动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转动,能够使相邻的横板之间形成通风孔,使风力能够通过,动力组件能够根据分离的大小控制横板转动的角度,进而控制通风孔的大小,风力越大,横板转动的角度越小,使通过的风力越小,避免进入配电柜的风力过大,从而防止电器元件的损坏,风力较小时,横板转动的角度增大,使配电柜内能够进入足够的风力,完成通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处于通风孔处,通风窗安装在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窗安装在安装槽内能够使通风窗不会突出外壳的表面,进而使外壳的表面不存在额外的凸起,增加配电柜的美观性,且安装槽也方便通风窗的安装,提高安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竖直的竖轴、设于竖轴上端的风扇以及设于竖轴下端的扭簧,竖轴在风扇的作用下能够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

且竖轴处于外壳内部,竖轴和横板一端的横轴通过锥齿轮组件连接在一起,使竖轴能够驱动横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随着风力的大小转动,从而带动竖轴转动,竖轴的下端的扭簧能够对竖轴施加反作用力,阻碍竖轴的转动,故风力较大时,才能够驱使竖轴转动,进而使横板转动,使两个相邻的横板之间的空隙减少,达到改变通风孔大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顶端内部开设有水平的涵道,涵道贯通外壳的两端,风扇处于涵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力经过涵道,能够吹动处于涵道内部的风扇转动,风扇能够将转动力传递到竖轴上,从而驱动横板的转动,改变通风孔的大小,风扇处于涵道内部,使风扇不会突出外壳的上表面,从而增加配电柜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扇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以及栓接在转轴表面上的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围绕着转轴的轴线均匀分布,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和涵道的顶面以及底面转动连接,使转轴能够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会停止不转,但是风力会对扇叶一直施力,时间过长后,会导致扇叶发生变形,扇叶和转轴栓接,使风扇能够拆卸更换,且能够使扇叶和转轴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空腔,竖轴的上端以及转轴的下端处于空腔内部,且竖轴的上端以及转轴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齿轮互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轴和转轴没有处于同一竖线上相互错位,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能够使竖轴和转轴连接一起,使风扇能够驱动竖轴转动,进而驱动横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斜面,相邻横板上的斜面能够互相贴合在一起且能够阻止横板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上下两侧的斜面能够使相邻的横板相互贴合在一起,对通气孔进行封闭,在风力多大的时候不会进入配电柜内,防止过大的风力对配电柜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且横板贴合在一起还能够使横板不再继续转动,进而使竖轴不再转动,避免扭簧受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叶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内固定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能够从中心处向四周张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力多大时,风扇停止转动后,风力强度超过一定的值,风力能够使弹性板打开,从而使风力能够通过通孔,减少风力对扇叶施加的力,减少扇叶发生变形的概率,从增加风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维修口,维修口处于风扇处,且维修口上固设有闸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维修口便于更换扇叶,闸门能够对维修口进行封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风窗包括框架以及能够转动的多个横板,相邻的横板之间形成空隙,外壳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横板转动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能够根据风力的大小,改变横板转动的角度,进而改变通风孔的大小,控制进入配电柜内部的风力大小,从而避免配电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因为风力的过大而损坏;

2.外壳顶端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外壳两端的涵道,风扇处于涵道内,能够使风扇不会暴露在外,从而使风扇能够随着风力转动,还不会影响配电柜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横轴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显动力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中:1、外壳;11、涵道;12、通气孔;13、空腔;14、维修口;15、闸门;2、通风窗;21、横板;211、斜面;22、横轴;3、动力组件;31、竖轴;311、扭簧;32、锥齿轮组件;33、风扇;34、转轴;35、扇叶;36、齿轮;37、通风孔;38、弹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配电柜,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以及开设于外壳1上的通气孔12,通气孔12内安装有通风窗2,通风窗2由多个水平的横板21构成,相邻的横板21之间的空隙可供风力的通过。

如图2和图4所示,横板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横轴22,横轴22的两端分别和通气孔12的两侧转动连接,使横轴22能够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进而使横板21能够随着横轴22转动,且外壳1内还设有能够驱动横板21转动的动力组件3;动力组件3能够根据风力大小驱动横板21转动,进而改变相邻横板21之间的空隙,从而控制通过的风力大小,避免风力多大时进入配电柜内部的风力过大,从而避免配电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受损。

如图3和图4所示,动力组件3包括竖直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竖轴31以及设于竖轴31上的锥齿轮组件32,竖轴31和横轴22通过锥齿轮组件32连接在一起;外壳1的靠近顶端处开设有贯通外壳1两端的涵道11,动力组件3还包括设于涵道11内部的风扇33,风扇33包括竖直的转轴34以及栓接在转轴34上的扇叶35;转轴34的上下两端分别和外壳1转动连接,转轴34的下端以及竖轴31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36,且两个齿轮36能够互相啮合,外壳1内开设有能够容纳两个齿轮36的空腔13,风力经过涵道11能够对扇叶35施力,从而驱动风扇33转动,且通过齿轮36能够带动竖轴31转动,进而达到横板21转动的目的,达到控制通过风力大小的目的。

如图3所示,竖轴31的下端固设有扭簧311,扭簧311的两端分别和竖轴31以及外壳1固定连接,扭簧311能够对竖轴31施加反作用力,在风力较小时,能够控制横板21转动,从而增加通过风力的大小,增加配电柜内部的通风力。

如图4所示,扇叶35上开设有通风孔37,通风孔37内固定连接有弹性板38,弹性板38从中间部分能够张开,在风力多大时,弹性板38从中间能张开,使风力能够通过通风孔37,便于减少过大的风力对扇叶35施加的风力,避免扇叶发生变形,增加扇叶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外壳1的外壁上开设有对应风扇33的维修口14,维修口14处固设有闸门15,打开闸门15便于扇叶35进行更换。

如图2所示,横板21的和上下两侧均为斜面211,在风力过大时,相邻横板21在风扇33的驱动下能够互相贴合,且相邻的横板21贴合在一起后,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横板21不再转动,避免使扭簧311受到的扭矩过大,导致扭簧311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