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218发布日期:2019-08-16 22:0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配电箱体积较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应用较为普遍,且具有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通常配电箱能够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操作电路的开合等,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一般的配电箱既不方便折叠,也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配电箱的大小尺寸,还不方便对配电箱进行拿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配电箱既不方便折叠,也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配电箱的大小尺寸,还不方便对配电箱进行拿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下方均连接有第一活动环,且第一活动环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的下端左侧贯穿连接有第三活动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四活动环,且第三连接杆的上端后方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右两侧均紧密贴合有上箱体,且上箱体的内侧上方贯穿连接有螺钉,所述上箱体的前表面左侧下方活动连接有挤压块,且挤压块的后端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且第四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滑槽,所述配电箱本体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关于配电箱本体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2组,且第二连接杆在配电箱本体上为转动结构,并且第二连接杆的纵截面呈倒“7”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关于把手的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且2组第三连接杆均设置有2个,并且第三连接杆在把手上为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在配电箱本体上为滑动结构,且上箱体在滑槽上为拆卸结构,并且挤压块关于上箱体的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第二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二连接块在封盖上为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折叠式配电箱,既方便折叠,也能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配电箱的大小尺寸,还方便对配电箱进行拿取;

1、设置了把手、第四活动环、第三连接杆和上箱体,通过在把手的前后两端上下滑动第三连接杆,从而便于带动上箱体在配电箱本体的上端左右滑动,通过第四活动环将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接杆活动连接在把手的前后两端,当配电箱本体的长度尺寸与实际所需尺寸较小时,通过上箱体来增加配电箱本体的长度尺寸,从而方便使用;

2、设置了挤压块、伸缩杆和加固块,通过对挤压块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杆开始收缩,加固块通过第二弹簧与伸缩杆相连接,从而带动加固块缩回第一连接块的内部,进而便于将第一连接块卡合到滑槽的下端,这样便于对上箱体的下端进行固定;

3、设置了卡块和第二连接块,在配电箱本体的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块,封盖的内端通过第二连接块与卡块相连接,当需要减小配电箱的长度尺寸时,将上箱体拆卸下来,然后将第二连接块卡合到卡块的内部,第二连接块在卡块上为转动结构,方便带动封盖左右转动,从而便于对配电箱本体的上端进行密封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上箱体与第一连接块的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配电箱本体与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块与封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电箱本体;2、第一活动环;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二活动环;6、第三连接杆;7、第三活动环;8、第四活动环;9、把手;10、上箱体;11、螺钉;12、挤压块;13、第一弹簧;14、第四连接杆;15、伸缩杆;16、第二弹簧;17、加固块;18、第一连接块;19、滑槽;20、卡块;21、第二连接块;22、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第一活动环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第二活动环5、第三连接杆6、第三活动环7、第四活动环8、把手9、上箱体10、螺钉11、挤压块12、第一弹簧13、第四连接杆14、伸缩杆15、第二弹簧16、加固块17、第一连接块18、滑槽19、卡块20、第二连接块21和封盖22,配电箱本体1的前表面左右两侧下方均连接有第一活动环2,且第一活动环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且第二连接杆4的下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活动环5,第二连接杆4的中间前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杆6,且第三连接杆6的下端左侧贯穿连接有第三活动环7,第三连接杆6的上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四活动环8,且第三连接杆6的上端后方设置有把手9,把手9的左右两侧均紧密贴合有上箱体10,且上箱体10的内侧上方贯穿连接有螺钉11,上箱体10的前表面左侧下方活动连接有挤压块12,且挤压块12的后端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4,且第四连接杆1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的外端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且第二弹簧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加固块17,上箱体10的下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8,且第一连接块18的上方设置有滑槽19,配电箱本体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20,且卡块20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封盖22。

如图1-2中第二连接杆4关于配电箱本体1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2组,且第二连接杆4在配电箱本体1上为转动结构,并且第二连接杆4的纵截面呈倒“7”字形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对上箱体10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从而带动上箱体10在配电箱本体1的上方左右滑动,进而便于改变配电箱本体1的长度尺寸,第二连接杆4的纵截面呈倒“7”字形结构,方便与第一连接杆3连接在一起,如图1-2中第三连接杆6关于把手9的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且2组第三连接杆6均设置有2个,并且第三连接杆6在把手9上为滑动结构,通过在把手9上上下滑动第三连接杆6,从而便于带动左右两侧的上箱体10在配电箱本体1上左右滑动,进而便于对上箱体10进行安装和拆卸。

如图1-4中上箱体10在配电箱本体1上为滑动结构,且上箱体10在滑槽19上为拆卸结构,并且挤压块12关于上箱体10的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通过对挤压块12进行挤压,从而便于将第一连接块18贯穿到滑槽19的内部,进而便于将上箱体10安装在配电箱本体1的上端,通过向内侧滑动上箱体10,从而增大了配电箱本体1的长度尺寸,通过对挤压块12进行挤压,使得加固块17缩回第一连接块18的内部,进而便于将上箱体10从配电箱本体1上拆卸下来,如图5-6中卡块20与第二连接块2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二连接块21在封盖22上为转动结构,这样方便将封盖22折叠到配电箱本体1的上端,从而对配电箱本体1的上端进行密封处理,进而改变了配电箱本体1的长度尺寸。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折叠式配电箱时,首先当实际需要的配电箱本体1长度尺寸较大时,通过对挤压块12进行挤压,然后第一弹簧13受到挤压向内侧移动,使得第四连接杆14推动伸缩杆15开始收缩,加固块17通过第二弹簧16与伸缩杆15相连接,所以带动加固块17缩回第一连接块18的内部,这样便于将第一连接块18贯穿到滑槽19的内部,进而使上箱体10活动连接在配电箱本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通过第四活动环8将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接杆6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把手9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三活动环7将第三连接杆6的下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3的前表面下方,第二连接杆4通过第二活动环5活动连接在配电箱本体1的前表面左右两侧,第一连接杆3通过第一活动环2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4的外侧,通过第三活动环7将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把手9上手动向下滑动第三连接杆6,从而带动配电箱本体1上端左右两侧的上箱体10向中间滑动,通过螺钉11将上箱体10固定在把手9的左右两端,从而增加了配电箱本体1的长度尺寸,当实际需要的配电箱本体1的长度尺寸较小时,将上箱体10从配电箱本体1上拆卸下来,然后在卡块20上转动第二连接块21,从而将封盖22向中间折叠,通过封盖22对配电箱本体1的上端进行密封处理,第二连接块21的前后两端贯穿于卡块20的内部,且第二连接块21在卡块20上为转动结构,这样便于对封盖22进行折叠,这就是该可折叠式配电箱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