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热电缆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850发布日期:2019-09-12 08:4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伴热电缆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固定座,尤其涉及一种伴热电缆固定座。



背景技术:

伴热电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道保温及防冻方案一直被广泛应用,目前对于伴热电缆在被伴热管道上的固定,并没有特殊的固定夹具,大都是将伴热电缆用铁丝直接绑扎固定在被伴热管道表面。然而,铁丝绑扎的方法在缠绕时可能会造成伴热电缆的局部损坏,并且给伴热电缆的后期维护和更换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伴热电缆损坏且方便维护、更换的伴热电缆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伴热电缆固定座,包括用于配合固定在被伴热管道表面的底托,所述底托上设有相向靠近的两个固定耳,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留有用于夹持伴热电缆的夹道。

优选地,所述底托包括用于贴合在被伴热管道表面的托片;所述托片具有朝向被伴热管道表面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

所述托片的相对两端向远离被伴热管道方向弯折并沿着所述托片的第二表面相向延伸,形成所述固定耳。

优选地,所述固定耳的自由末端向靠近所述托片第二表面弯折延伸,形成一个弧形部;

所述夹道位于两个所述固定耳的弧形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耳的宽度与所述托片的宽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底托为与被伴热管道表面配合的弧形托。

优选地,所述底托和/或固定耳上设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为条形孔或圆孔。

优选地,所述底托上的固定孔与相对的所述固定耳上的固定孔相对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托和固定耳为金属制成的金属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伴热电缆固定座,与用于配合固定在被伴热管道表面,从而将伴热电缆有效固定在被伴热管道上,代替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伴热电缆绑扎在被伴热管道上的方式,防止伴热电缆受到外界的拉力造成损坏,并且能够给后期维护和更换工作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伴热电缆固定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伴热电缆固定座,用于将伴热电缆固定在被伴热管道上,其可包括用于配合固定在被伴热管道表面的底托10,底托10上设有相向靠近的两个固定耳20,两个固定耳20之间留有用于夹持伴热电缆的夹道30。

安装时,将底托10安装固定到被伴热管道表面,将伴热电缆嵌入夹道30中,使其被两个固定耳20夹持而固定。夹道30的宽度小于伴热电缆的宽度(或直径),以对其形成有夹固作用。

其中,底托10可包括托片11,用于贴合在被伴热管道表面。对应被伴热管道通常为圆形管道,托片11为与被伴热管道表面配合的弧形托,从而可紧密贴合在被伴热管道的表面,提高传热效率。

托片11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朝向被伴热管道的表面。托片11的相对两端向远离被伴热管道方向弯折并沿着托片11的第二表面112相向延伸,形成固定耳20,使得底托10和固定耳20可为为一金属片制成的金属一体结构。金属片表面设有防护层,使其不易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固定耳20的宽度与托片11的宽度可一致。

进一步地,固定耳20的自由末端向靠近托片11第二表面112弯折延伸,形成一个弧形部21。两个固定耳20以弧形部21相向,夹道30位于两个固定耳20的弧形部21之间。伴热电缆被夹持于夹道30内时,固定耳20以其弧形部21的表面与伴热电缆接触,而非末端,避免末端边缘对伴热电缆造成划伤等。

为将底托10整体固定在被伴热管道上,底托10和/或固定耳20上设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固定孔40。固定孔40可为但不限于条形孔、圆孔等。对于底托10和固定耳20两者上均设有固定孔40时,底托10上的固定孔40与相对的固定耳20上的固定孔40相对(正相对)连通,便于绑扎带的穿设。

本实用新型的伴热电缆固定座,底座10的尺寸可根据被伴热管道的管径灵活设置,使其使用时可紧密贴合在被伴热管道上,从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热效率,发挥伴热电缆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