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1666发布日期:2019-08-31 01:2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驱电机转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



背景技术:

传统直驱电机转子结构通常采用在转盘贴永磁体表面上直接加工齿槽或者没有齿槽,直接贴装永磁体结构;

然而,上述直驱电机转子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不管是内转子还是外转子,转盘上直接加工齿槽加工的长度有限,只适合短的永磁体,且加工费用高;如果不加工齿槽直接贴永磁体,需要另做限位齿槽夹具贴装,永磁体之间如果没有缝隙,会导致永磁体最后一个贴不下,或最好一个贴后缝隙大,不均匀,影响电机性能,如果永磁体之间有间隙贴装,转子在运行过程中,NS极交替贴装永磁体会松动,吸在一起,电机磁场分布不均,会导致转子损坏。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包括转盘、支架组件、以及永磁体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圆环状第一支架和圆环状第二支架,转盘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卡槽,转盘内壁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壁均匀布置有若干齿槽,所述永磁体组件卡设于所述齿槽上。

其中,所述永磁体组件包括若干永磁体N极和永磁体S级,所述永磁体N极和永磁体S级交替贴设于所述转盘的内壁,每个永磁体N极和永磁体S级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的齿槽上。

其中,所述转盘为桶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紧凑体积小稳定性高,加工成本低,安装方便;

2、保持支架加工方便,可分段制作,可使用塑料件,精度高;

3、两保持架角度错开,可实现永磁体斜角度贴装,优化磁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中带保持架转盘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的爆炸图。

图4是支架组件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考虑到目前的直驱电机转子的转盘加工齿槽加工的长度有限,只适合短的永磁体,且加工费用高,而不加工齿槽会导致永磁体最后一个贴不下,或最好一个贴后缝隙大,不均匀,影响电机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包括转盘、支架组件、以及永磁体组件。其中,所述转盘贴永磁体表面两端带有卡槽;所述支架组件带有齿槽,可以是整圆,也可分段拼接,镶入转盘贴永磁体表面的两端卡槽内,前后齿槽对应,再将永磁体按NS极交替贴入转盘表面,永磁体两端卡在支架齿槽上,不会松动,形成一圈转子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稳定性高,转盘加工简单,不需要加工齿槽,永磁体装配不需要另配夹具安装,支架分段便于安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可靠,节约成本等特点。

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保持架直驱永磁转子包括转盘1、支架组件2、以及永磁体组件3,其中,所述转盘1为桶状。

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圆环状第一支架201和圆环状第二支架201,转盘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支架201的第一卡槽,转盘1内壁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支架201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架201和第二支架201的内壁均匀布置有若干齿槽,且所述第一支架201和第二支架201的结构相同,所述永磁体组件3卡设于所述齿槽上。

所述永磁体组件3包括若干永磁体N极301和永磁体S级302,所述永磁体N极301和永磁体S级302交替贴设于所述转盘1的内壁,每个永磁体N极301和永磁体S级302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的齿槽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紧凑体积小稳定性高,加工成本低,安装方便;

2、保持支架加工方便,可分段制作,可使用塑料件,精度高;

3、两保持架角度错开,可实现永磁体斜角度贴装,优化磁场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