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组合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752发布日期:2019-09-06 20:34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组合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模块组合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传统的配电箱通常采用整体式的焊接方式构成,因此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每种尺寸大小的配电箱只能应用于其各自所需要的工作环境,不能自适应地改变其自身大小,因此难免会有大材小用,空间利用率低的情况发生,而且一些尺寸较大的配电箱不方便运输。

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上述的不能改变自身尺寸大小、空间利用率低、运输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改变自身尺寸大小、空间利用率低、运输不方便的问题。

模块化组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叠设配合的配电箱单元、固定于所述配电箱单元之间的隔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配电箱本体背面且对所述配电箱单元形成止挡限位的背板;

所述配电箱单元内设有容置腔室,所述配电箱单元的顶面与底面均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室的第一开口,所述配电箱单元的顶面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位置固定有第一凸起条,所述第一凸起条顶面固定有导轨条,所述配电箱单元的底面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位置固定有第二凸起条,所述第二凸起条底面设有供所述导轨条滑动插设的导轨槽;

于叠合状态时,位于第n个所述配电箱单元上的所述第一凸起条之间与位于第n+1个所述配电箱单元上的所述第二凸起条之间围成供所述隔板活动插设的第一插槽;

所述配电箱单元的背面两侧分别固定有L型滑轨,所述L型滑轨之间形成供所述背板于竖直方向活动插设的第二插槽;

还包括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配电箱本体顶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配电箱本体底面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电箱单元的正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室的第二开口,所述配电箱单元正面于所述第二开口边沿固定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与所述配电箱单元铰接相连,所述防护门上固定有把手。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一侧边均固定有第一磁吸条,所述背板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磁吸条对应配合的第二磁吸条。

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四周边沿设有若干供螺栓通过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容置腔室的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导轨条的横截面呈Ω型。

可选地,所述隔板、所述背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模块化组合配电箱通过多个配电箱单元可拆卸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增加、减少组成配电箱本体的配电箱单元,通过导轨插设配合方式来安装、拆卸配电箱单元,通过插设于配电箱本体背面的背板来限制配电箱单元的竖直位置,使配电箱单元之间得以整齐配合,从而方便配电箱本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模块化的装配组合,有利于对配电箱本体的运输以及最大化地提高空间利用率,能够自适应达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配电箱尺寸大小,同时在运输时可将体积较大的配电箱本体拆分成若干体积较小的独立配电箱单元,从而更加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配电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配电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配电箱中所述配电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配电箱单元;102、隔板;103、背板;201、第一凸起条;202、导轨条;301、第二凸起条;302、导轨槽;401、第一开口;402、第二开口;501、第一插槽;502、第二插槽;601、顶板;602、底板;60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模块化组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配电箱本体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叠设配合的配电箱单元101、固定于配电箱单元101之间的隔板102、以及固定于配电箱本体背面且对配电箱单元101形成止挡限位的背板103;配电箱单元101内设有容置腔室,配电箱单元101的顶面与底面均设有连通容置腔室的第一开口401,配电箱单元101的顶面于第一开口401两侧位置固定有第一凸起条201,第一凸起条201顶面固定有导轨条202,配电箱单元101的底面于第一开口401两侧位置固定有第二凸起条301,第二凸起条301底面设有供导轨条202滑动插设的导轨槽302;于叠合状态时,位于第n个配电箱单元101上的第一凸起条201之间与位于第n+1个配电箱单元101上的第二凸起条301之间围成供隔板102活动插设的第一插槽501;配电箱单元101的背面两侧分别固定有L型滑轨,L型滑轨之间形成供背板103于竖直方向活动插设的第二插槽502;还包括顶板601与底板602,顶板601与配电箱本体顶面可拆卸连接,底板602与配电箱本体底面可拆卸连接。

以上实施,具体来说,模块化组合配电箱通过多个配电箱单元101可拆卸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增加、减少组成配电箱本体的配电箱单元101,通过导轨插设配合方式来安装、拆卸配电箱单元101,通过插设于配电箱本体背面的背板103来限制配电箱单元101的竖直位置,使配电箱单元101之间得以整齐配合,从而方便配电箱本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模块化的装配组合,有利于对配电箱本体的运输以及最大化地提高空间利用率,能够自适应达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配电箱尺寸大小;同时,在运输时,可将体积较大的配电箱本体拆分成若干体积较小的独立配电箱单元101,从而更加方便运输;在实际应用中,配电箱单元101之间的隔板102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的插设安装,在不安装隔板102时,则相邻配电箱内的的容置腔室是相互连接导通的,有利于连接线束走线,因此具有更大的配电空间,在安装隔板102时,则可将相邻两个配电箱单元101内的容置腔室隔开,形成各自独立的配电系统,而无需对箱体进行重新设计与定做。

可选地,配电箱单元101的正面设有连通容置腔室的第二开口402,配电箱单元101正面于第二开口402边沿固定有用于封闭第二开口402的防护门图未示,防护门图未示与配电箱单元101铰接相连,防护门图未示上固定有把手图未示,第二开口402是方便对配电箱单元101进行配电布置并观察配电箱单元101内部情况的主要开口,防护门图未示铰接于配电箱单元101上方便开启封闭第二开口402。

可选地,隔板102的一侧边均固定有第一磁吸条图未示,背板103固定有与第一磁吸条图未示对应配合的第二磁吸条图未示,通过第一磁吸条图未示与第二磁吸条图未示的磁吸作用,隔板102在插设进插槽中能够在背板103处得到有效的固定,同时也方便卸载隔板102。

可选地,底板602与顶板601四周边沿设有若干供螺栓通过的安装孔603,底板602通过螺栓固定于配电箱本体的底部,并对配电箱本体底部的第一开口401形成封闭;顶板601通过螺栓固定于配电箱本体的顶部,并对配电箱本体顶部的第一开口401形成封闭。

可选地,顶板601上设有若干连通容置腔室的通风孔图未示,通风孔图未示有利于对容置腔室内的电气元件进行及时散热。

可选地,导轨条202的横截面呈Ω型,Ω型导轨条202便于对相邻两个配电箱单元101的配合与固定,在装配配电箱本体时,两个配电箱单元101须顺着导轨条202长短的方向相对滑动,使导轨条插设于导轨槽302内,Ω型的导轨条与相应形状的导轨槽302配合,决定了配电箱单元101组合后不会因受到来自竖直方向的拉力而轻易分离。

可选地,隔板102、背板103、顶板601、以及底板602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铝合金是一种常用且可靠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减少配电箱本体的整体重量,从而方便运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