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3657发布日期:2019-09-06 20:43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三相发电机的接法电路通常采用星形或三角形接法,三相发电机绕组按照星形或三角形接法连接后连接一个三相整流桥,再连接负载。现有的三相发电机接法电路中通过三相整流桥内二极管的电流较大,对二极管的要求较高。大电流电机,多采用三角形接法;三相发电机采用三角形接法的前提为三项电压在任意瞬间有两相相等,而三相电压在实际由于各种因素是不可能完全相等,因此会造成发电机三相电动势有压差,绕组内产生环流,影响发电机性能,若采用现有的接法电路,并不能排除环流对电路的影响;并且采用三角形接法时,发电机的三相绕组需头尾相接,需要考虑定子线头跨距和顺序问题,很大程度增加了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所述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减小了三相绕组输出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流经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大小,降低了对整流二极管性能的要求,减小了电路成本;同时保证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三角形接法存在的环流问题,且不用再考虑定子线头跨距和顺序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第三相绕组、第一三相整流桥以及第二三相整流桥;第一三相整流桥与第二三相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在一起;第一三相整流桥与第二三相整流桥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在一起;第一三相整流桥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分别连接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以及第三相绕组的一端;第二三相整流桥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分别连接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以及第三相绕组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相整流桥包括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以及第十六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第十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以及第十六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出端负极;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以及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出端正极。

优选地,所述第二三相整流桥包括第二十一二极管、第二十二二极管、第二十三二极管、第二十四二极管、第二十五二极管以及第二十六二极管;第二十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四二极管、第二十五二极管以及第二十六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出端负极;第二十一二极管、第二十二二极管以及第二十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输出端正极。

优选地,发电机额定电流为200A,三相整流桥的额定电流为100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发电机电路相比,当三相绕组输出电流相同时,通过并联一个三相整流桥以及每一相绕组单独连接整流桥,以减小流经整流桥内二极管的电流,进而降低了电路对二极管性能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电路的成本(200A整流桥的价格是100A整流桥的三倍);且三相绕组不采用现有的三角形接法,每一相绕组单独整流,解决了三角形接法存在的环流问题,而且不用再考虑定子线头跨距和顺序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电流顺时针流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的电流逆时针流向图。

图中标记:1-第一节点,2-第二节点,3-第三节点,4-输出端正极,5-输出端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永磁同步三相发电机电路,包括第一相绕组L1、第二相绕组L2、第三相绕组L3、第一三相整流桥以及第二三相整流桥;第一三相整流桥与第二三相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4连接在一起;第一三相整流桥与第二三相整流桥的输出端负极5连接在一起;第一三相整流桥的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以及第三节点3分别连接第一相绕组L1、第二相绕组L2以及第三相绕组L3的一端;第二三相整流桥的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以及第三节点3分别连接第一相绕组L1、第二相绕组L2以及第三相绕组L3的另一端。三相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与输出端负极之间连接负载。

第一三相整流桥包括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以及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五二极管D15以及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出端负极5;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以及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输出端正极4。

第二三相整流桥包括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二十五二极管D25以及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正极;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的正极;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二十五二极管D25以及第二十六二极管D26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出端负极5;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以及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的负极连接输出端正极4。

如图3和图4所示,以第三绕组L3所在电路进行接法电路的电路分析,当电流以图3所示的顺时针流向流动时,电流从第三绕组L3流出,流经第十三二极管D13,从整流桥输出端正极流出,经过负载,回到整流桥输出端负极,经过第二十六二极管D26,回到第三绕组L3;当电流以图4所示的逆时针流向流动时,电流从第三绕组L3流出,流经第二十三二极管D23,从整流桥输出端正极流出,经过负载,回到整流桥输出端负极,经过第十六二极管D16,回到第三绕组L3。

第一绕组L1与第二绕组L2所在电路与第三绕组所在电路的电路分析相似。

电流顺时针流向时,第一绕组L1流出的电流流经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二十四二极管D24回到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流出的电流流经第十二二极管D12和第二十五二极管D25回到第二绕组L2;电流逆时针流向时,第一绕组L1流出的电流流经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和第十四二极管D14回到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流出的电流流经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和第十五二极管D15回到第二绕组L2。

本实施例所述的接法电路采用三相绕组的每一相绕组单独连接两个三相整流桥的方式,减小了流经二极管的电流大小;解决了三角形接法存在的环流问题,而且不用再考虑定子线头跨距和顺序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性。

两个三相整流桥并联,根据并联分流的原理,减小了流经每个二极管的电流大小,而现有的整流二极管额定电压较大,额定电流的大小即可决定整流二极管的性能与价格,额定电流越大的整流二极管性能越好价格越高,而二极管的额定电流提高一倍,价格往往提高数倍,因此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二极管虽然数量多了一倍,但由于减小了流经二极管的电流大小,使减小了流经二极管的电流大小为现有接法电路流经二极管的电流的二分之一,因此还减小了电路成本。例如,当发电机额定电流为200A时,可以选用额定电流为100A的整流桥整流。

而三相绕组的每一相绕组单独整流,不采用现有的三角形接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三角形接法存在的环流问题,而且不用再考虑定子线头跨距和顺序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替换、变型以及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