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576发布日期:2019-11-12 23:1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磁场共振原理,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由于无线充电器摆脱传统充电器需要将充电线连接至终端设备的束缚,因此,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多数无线充电器为卧式结构或者立式结构,并不能够同时实现移动终端,平放时也能充电,立着放时也可以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实现移动终端既可以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也可以稳固立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通孔;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在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平板状态或支架状态;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撑件抵接;或者,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抵接。

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垂直,或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撑件垂直。

可选的,所述充电器本体朝向所述定位件的一面设有限位部,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并排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面向所述定位件的一面的竖直方向。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凹槽结构,所述定位部为一凸起结构,或者所述限位部为一凸起结构,所述定位部为一凹槽结构;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部凹凸配合。

可选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件套接于所述转动孔,所述转动件固定在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通孔内,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器本体设有支撑件收容槽,所述支撑件收容槽与所述支撑件相适配,当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平板状态时,所述支撑件收容于所述支撑件收容槽内。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定位件的一面设有定位件收容槽,所述定位件收容槽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当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平板状态时,所述定位件收容于所述定位件收容槽内。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收容槽内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面设有第一卡脚,所述第一卡脚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以使定位件固定于所述定位件收容槽。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延伸有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充电器本体、支撑件和定位件,充电器本体设有贯穿充电器本体的通孔,支撑件的一端传过通孔,并且支撑件与充电器本体在通孔内转动连接,以使支撑件与充电器本体可相对转动,当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时,定位件的一端与充电器本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抵接,或者定位件的一端与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充电器本体抵。通过定位件,可使无线充电器处于支架状态或者平板状态,以使从而实现移动终端既可以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也可以稳固立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支撑件收起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充电器本体的爆炸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定位板收起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支撑板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和图2,无线充电器10包括:充电器本体1、支撑件2、定位件3、转动件4。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定位件3的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2抵接,或者,定位件3 的一端与支撑件2连接,另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抵接,此时,定位件3、支撑件2和充电器本体1每两两之间相互连接,并且形成三角支架状态,此时移动终端设备可倾斜放置在充电器本体1上时,充电器本体1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感应充电。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平板状态时,定位件3、支撑件2和充电器本体1均与支撑面的平行,此时移动终端设备可水平放置在充电器本体1上时,充电器本体1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感应充电。

请参阅图2和图3,对于上述充电器本体1,设有通孔11、限位部 12和支撑件收容槽13。所述通孔11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的一端,并且贯穿所述充电器本体1该端相对的两侧面,通孔11用于将转动件4与充电器本体1连接在通孔11内,并使支撑件2的一端通过与转动件4 的连接,可在通孔11内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12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面向定位件3的一面的竖直方向上,当定位件3的一端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12用于与定位件3的另一端抵接,以使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限位部1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限位部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在充电器本体1面向定位件3的一面的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槽12,当定位件3的另一端与不同的限位槽12抵接时,使得充电器本体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呈不同的角度,从而使得无线充电器10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架状态。限位部12和支撑件收容槽13均设置在充电器本体1 相同的一侧面,并且限位部12位于支撑件收容槽13内。支撑件收容槽 13与支撑件2相适配,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平板状态时,支撑件2被收容在所述支撑件收容槽13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为了使充电器本体1与水平面的夹角始终呈锐角状态,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两个限位部12,并且一上一下并排设置。当定位件3的一端与上面的限位部 12抵接时,定位件3的另一端与支撑件2垂直,当定位件3的一端与下面的限位部12抵接时,定位件3的另一端均与充电器本体1垂直。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定位件3的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 转动连接,并且定位件3的转轴的轴线垂直于充电器本体的朝向所述定位件3的一面,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定位件3与支撑件2 抵接,或者定位件3的一端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并且定位件3的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支撑件,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定位件3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从而使充电器本体1处于支架状态时,定位件 3与支撑件2垂直或者定位件3与充电器本体1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充电器本体1由无线充电模组15、指示灯16、前壳17、电路板18、后壳19、输入电源线20等组成,前壳17 和后壳19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并且前壳17和后壳19 连接后形成有收容空间,电路板18设置于收容空间内,指示灯16设置于前壳17,并且指示灯16、电路板18、输入电源线20和无线充电模组 15通过电连接。充电器本体1采用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为了描述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再度对相关的部件进行细分讲解,统一作为充电器本体1进行描述。

请再参阅图2、图3和图5,对于上述支撑件2,设有定位件收容槽 21、转动孔22和缓冲块23,转动孔22设置于支撑件2的一端,定位件收容槽21设置于支撑件2面对充电器本体1的一面,缓冲块23设置于远离定位件收容槽21的一面,并且设置于该表面相对的两边。所述转动孔22用于与转动件4套接。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平板状态时,定位件3被收容于定位件收容槽21内。缓冲垫23可用于支撑无线充电器10,并且避免支撑件2直接与支撑面直接刚性接触,避免其磨损。另外,支撑件2在设有转动孔22的一端延伸有支撑部24,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支撑部24可用于支撑移动终端设备,使移动终端设备能够稳定的贴合在充电器本体1上。充电器本体1远离支撑件收容槽13 的一面设有支撑部收容槽14,支撑部收容槽14与支撑部24相适配。当无线充电器10处于平板状态时,支撑部24收容于支撑部收容槽14内。

请参阅图7,对于上述的定位件3,设有定位部31、第一卡脚32和连接部33,所述定位部31设置于定位件3的一端,定位件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33,所述第一卡脚32设置于定位件3面向定位件收容槽21 的一面。请结合图2和图6,当定位件3的连接部33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时,定位部31与限位部12相抵接,以使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当限位部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定位部31与不同高度的限位部 12卡接时,无线充电器10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限位部12和定位部31,具体的,限位部12为一凹槽结构,定位部31为一凹槽结构,当连接部 33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时,凹槽结构与凹槽结构凹凸配合,以使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当然,限位部12和定位部31也可以是其他配合结构,比如:限位部12为一凹槽结构,限位部12为卡勾结构,卡勾与凹槽卡接,又或者限位部12为一凸起结构,定位部31直接与该凸起结构抵接。只要能够实现限位部12与定位部31抵接以使无线充电器10 处于支架状态的其他形式的结构均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6-图8所示:

为了使无线充电器10在处于平板状态时,充电器本体1、支撑件2 和定位件3能够更紧凑更可靠的收置在一起,支撑件收容槽13内设有第二卡槽131,定位件收容槽21,设有第一卡槽211,当无线充电器10 处于平板状态时,定位件的定位部收容于第二卡槽,第一卡脚32与第一卡槽211卡接,从而使充电器本体1、支撑件2和定位件3能够稳固的收合在一起。

对于上述连接部33,当定位件3的一端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时,连接部33设有连接孔331,定位件收容槽21设有连接圆台212,连接孔 331与连接圆台212间隙配合,以使定位件3的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当定位件3与支撑件2滑动连接时,所述连接部33可沿定位收容槽21 侧壁相对支撑件2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3 也可通过设置销轴,销轴穿过连接部33的连接孔331,并且固定于支撑件2,从而使定位件3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当然,定位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支撑件2实现转动连接,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3的连接部33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定位件3的定位部31与支撑件2的抵接,以使定位件3的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2抵接,从而使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

请再参阅图8,对于上述转动件4,包括弹性元件41和转动轴块42,所述转动轴块4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动轴块42的分别设置于弹性元件41的两端,并且转动轴块42与弹性元件41套接于支撑件2的转动孔22内。请再结合图2,当支撑件2设有转动孔22的一端位于充电器本体1的通孔11时,一转动轴块42的一端与分别与弹性元件41的一端和转动孔2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转动轴块42的一端分别与弹性元件41的另一端和转动孔2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从而使支撑件2通过转动件4与充电器本体1在通孔11内转动连接。

具体的,对于转动孔22、转动轴块42和通孔11,转动孔22其相对的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凹槽221。转动轴块42的一端设有梯形凹槽421,并且该端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422。通孔11宽边的侧壁均设有连接柱体111,并且连接柱体111的侧壁设有梯形凸起1111,并且梯形凹槽421、梯形凸起1111和限位部12的数量相同。限位凸起422和限位凹槽221相套接,以使转动轴块42的一端与转动孔22连接,转动轴块42的另一端连接柱体111转动连接。从而使支撑件2通过转动件4 在通孔11内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当定位件3的定位部31与充电器本体1的限位部12卡接时,所述梯形凸起1111与梯形凹槽421套接,从而使在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可以保持其结构稳定性,避免因定位件3连接不牢靠,导致无线充电器10处于支架状态时突然倒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与充电器本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比如,通过设置轴销,轴销套接于支撑件2的通孔的,轴销的两端再与充电器本体1连接。又或者不借助转动件4,充电器本体1的连接柱体111直接与支撑件2的转动孔套接,以使支撑件2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充电器本体1、支撑件2、定位件3 和转动件4,充电器本体1设有贯穿充电器本体1的通孔11,支撑件2 的一端穿过通孔11,并且支撑件2通过转动件4与充电器本体1在通孔 11内转动连接,以使支撑件2与充电器本体1可相对转动。当电器本体 1和支撑件2通过定位件3两两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时,无线充电器10 处于支架状态,当支撑件2收容于支撑件收容槽13,定位件3收容于定位件收容槽21时,无线充电器10处于平板状态。从而实现移动终端既可以平放在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也可以稳固立放在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