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969发布日期:2019-10-19 03: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箱体,具体涉及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



背景技术:

在土建施工图设计时,会出现电井或配电箱的空间大小不好确定的问题,当占用空间偏大时,甲方和业主会认为浪费空间,当占用空间小时,可能会导致电气箱体排布不下。现有技术中,电气箱体并排独立布置,分别固定至墙面上,导致占用空间以及墙体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并排设置的电气箱体占用空间及墙体面积大的问题,减小占用空间及墙体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箱体,用于放置第一电气组件,且包括顶面、底面和位于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的四周侧面;后箱壳,其与所述前箱体的一侧面围合成用于放置第二电气组件的容纳腔体,且所述前箱体相对于所述后箱壳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腔体;箱体支撑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前箱体的第一支撑架和用于固定所述后箱壳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至墙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卯榫连接;在所述前箱体相对于后箱壳转动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开,且所述前箱体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于所述后箱壳转动。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后箱壳和所述前箱体之间通过百页或铰链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包括接线卡槽,所述接线卡槽包括上接线卡槽和下接线卡槽,所述上接线卡槽与所述下接线卡槽套接且可旋转,所述上接线卡槽设置在所述前箱体的引线口,用于向前箱体内电气元件供电的桥架上设置有所述下接线卡槽,所述桥架的接线沿着所述上接线卡槽和下接线卡槽并穿过所述上接线卡槽引入所述引线口。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上接线卡槽的一端为外展的圆弧形部分,且所述下接线卡槽的一端也为外展的圆弧形部分,所述上接线卡槽的圆弧形部分和下接线卡槽的圆弧形部分套接,所述上接线卡槽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引线口,且所述下接线卡槽的另一端设置在桥架上。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前箱体上开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接线卡槽包括设置在所述进线口的第一接线卡槽和设置在所述出线口的第二接线卡槽;所述第一接线卡槽包括第一上接线卡槽和第一下接线卡槽,所述上接线卡槽与所述第一下接线卡槽套接且可旋转;所述第二接线卡槽包括第二上接线卡槽和第二下接线卡槽,所述第二上接线卡槽与所述第二下接线卡槽套接且可旋转;所述桥架上设置有第一下接线卡槽和第二下接线卡槽,所述桥架的引出线沿着所述第一上接线卡槽和第一下接线卡槽并穿过所述第一上接线卡槽引入所述前箱体的进线口;从所述前箱体的出线口引出的接线穿过所述第二上接线卡槽并沿着所述第一上接线卡槽和第一下接线卡槽引回所述桥架。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接线卡槽的材质为铁片。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前箱体的四周侧面中一个侧面为前门体,在所述前门体和所述后箱壳的与所述前门体平齐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把手,用于相对于所述后箱壳转动打开所述前箱体。

如上所述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所述前箱体的四周侧面中一侧面为前门体,在所述前门体和所述后箱壳的与所述前门体平齐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密码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前箱体包括顶面、底面和四周侧面,其围合成的空间放置第一电气组件,前箱体的一个侧面用作后箱壳的一个侧面且与后箱壳围合成用于放置第二电气组件的容纳腔体,前箱体相对于后箱壳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该容纳腔体,前箱体和后箱壳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前后的复式箱体,这样,在需要检修第二电气组件时前箱体转动打开,且在检修前箱体时仅打开前箱体,相比并排两个箱体分开布置节省占用空间;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卯榫连接,且仅第二支撑架固定至墙体上,减少固定时对墙面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图2示出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中的箱体支撑架的局部图;

图6为图5示出的A部分的结构图;

图7为图1示出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的接线卡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降低电气箱体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100,如图1所示,该箱体100包括:前箱体10,用于放置第一电气组件且包括顶面11、底面12和位于顶面11和底面12之间的四周侧面,如图1中示出的侧面13-16,后箱壳20与前箱体10的一个侧面16围合成用于放置第二电气组件的容纳腔体(未示出),且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体;如图1和图3所示,箱体支撑架30,包括用于固定前箱体10的第一支撑架31和用于固定后箱壳20的第二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2固定至墙体上且与第一支撑架31卯榫连接;在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转动打开时,第一支撑架31与第二支撑架32分开,且前箱体10带动第一支撑架31相对于后箱壳20转动。

本实施例的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100包括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前箱体10具体第一容纳腔体,用于放置第一电气组件,前箱体10的侧面16作为后箱壳20的一侧面,使得后箱壳20与该侧面16围合成第二容纳腔体,用于放置第二电气组件,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可以作为相同功能的电气腔体使用,即第一电气组件与第二电气组件相同,此时可认为是两个相同的腔体叠加使用,也可以作为具有不同功能的电气腔体使用,即第一电气组件和第二电气组件不相同。本实施例定义的前、后、左、右、顶、底六个方位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方向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只是为了清楚地反映各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已。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前箱体10是具有由顶面11、底面12和四个侧面13-16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体,如图4所示,后箱壳20和侧面16围合成第二容纳腔体,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可转动,具体如图1所示,前箱体10的后侧面15和后箱壳20的后侧面(未标注)通过百页60连接,或通过铰链连接等。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第一支撑架31支撑并固定前箱体10,第二支撑架32支撑并固定后箱壳20且固定至墙面上,由于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可转动打开,因此,在打开前箱体10时也需要前箱体10带动第一支撑架31一起转动,箱体支撑架30的结构参考图3以及图5至图6进行如下描述。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之间的连接位置仅涉及用于支撑前箱体10的底面12和后箱壳20的底面的部分,具体如图2和图3以及图5至图6所示,第一支撑架31与第二支撑架32的连接位置,如图3中标记的A和B,连接点A和连接点B处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出于简要说明的目的,仅描述连接点A处的结构,具体参考图5和图6,在连接位置处,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尽量贴合,并设置有如图6示出的卯榫结构进行固定,具体第一支撑架31的位于连接位置处的端部设置成凸型,而第二支撑架32的位于连接位置处的端部设置成凹型,在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关闭时,凸型端部过盈插入凹型端部,形成整个箱体支撑架30,用于支撑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在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转动打开时,克服卯榫结构之间的力,在连接位置处分开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第一支撑架31由于固定至前箱体10上,因此,第一支撑架31随前箱体10转动,在关闭前箱体10时,借助外力再将凸型端部过盈插入凹型端部。

由于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内部都设有一定数量的表计或单元模块,具有一定的重量,为了便于打开前箱体10以使其连同第一支撑架31转动,如图2所示,在前箱体10的前门体14上设置有把手141且在后箱壳20的与前门体14平齐的前侧面21上也设置有把手211,其中把手141与把手211处于同一高度上,便于用户手握。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需要对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进行检修时,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均闭合,如图1所示,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所在的平面上垂直于墙面;在工作人员需要检修后箱壳20,转动前箱体10,露出第二容纳腔体,以便检修第二容纳腔体内的第二电气组件时;在需要检修前箱体10时,不需转动前箱体10,此时只需要打开前箱体10的前门体14,露出第一容纳墙体,以便检修第一容纳腔体内的第一电气组件。

为了避免没有访问该电气箱体100权限的人随便打开该电气箱体100,在本实施例中,在前箱体10的前门体14上还设置有密码锁142,用于将前门体14和前箱体10的侧面13锁在一起,且在后箱壳20的前门体21上也设置有密码锁212,用于将前门体21与前箱体10的侧面16锁在一起。在用户需要检修后箱壳20时,在密码锁212上输入正确密码,解锁前门体21和侧面16,此时转动前箱体10以露出第二容纳腔体,即可对其内的第二电气组件进行检修;而在用户需要检修前箱体10时,仅需要在密码锁142上输入正确密码,打开前门体14以露出第一容纳腔体,即可对其内的第一电气组件进行检修。

如图4所示,其示出电气箱体100的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的展开图。具体地,在需要检修第二容纳腔体内的第二电气组件时,在后箱壳20的前门体21的密码锁212上输入正确密码,前门体21打开,此时可以手握前箱体10的前门体14上的把手141转动打开前箱体10成90°,使得第二容纳腔体完全露出。

如图1所示,该电气箱体100还包括接线卡槽40和50,接线卡槽40和50在结构及工作原理上是一样的,具体如图7所示,接线卡槽40包括上接线卡槽41和下接线卡槽42,上接线卡槽41的一端为外展的圆弧形部分,且下接线卡槽42的一端也为外展的圆弧形部分,上接线卡槽41的圆弧形部分和下接线卡槽42的圆弧形部分套接,且上接线卡槽41相对于下接线卡槽42可旋转,前箱体10的顶面11上形成有进线口111,上接线卡槽41的另一端(例如焊接)固定至进线口111,而下接线卡槽42的另一端(例如焊接)至桥架(未示出)上,从桥架上引出的线路沿着下接线卡槽42进入上接线卡槽41并穿过上接线卡槽41进入进线口111,用于向前箱体10内的第一电气组件供电。在需要检修第二电气组件而转动打开前箱体10时,上接线卡槽41带动其内的线路转动,避免因转动前箱体10导致前箱体10到桥架的线路紧绷,而在检修完成后导致线路松动而造成箱体10内电气组件的线路的接触不良。同理地,如图1所示,在前箱体10的侧面15上形成有出线口151,对应地,上接线卡槽51的另一端(例如焊接)固定至出线口151,下接线卡槽52的另一端(例如焊接)至桥架上,从前箱体10的出线口151引出的接线穿过上接线卡槽51并沿着上接线卡槽51和下接线卡槽52引回至桥架。如图1所示,根据进线口111和出线口151的形成位置,上接线卡槽另一端的结构稍有不同,但是套接部分都是一样的。本实施例中接线卡槽由光滑铁片制成。

此外,如图2所示,在前门体14和前门体21上分别设置有标识区143和213,用于将当前箱体的功能进行标注,例如低压照明配电柜AL、应急照明配电柜ALE、弱电箱AHD等。在箱体100开始制制作时,能够按照复式进行生产,不同功能的箱体结合箱体的性质及规范进行,例如AHD和AL的箱体进行复式组合时需要进行屏蔽处理。

本实施例复式开关门电气箱体,前箱体10包括顶面11、底面12和四周侧面13-16,其围合成的空间放置第一电气组件,前箱体10的侧面16用作后箱壳20的一个侧面且与后箱壳20围合成用于放置第二电气组件的容纳腔体,前箱体10相对于后箱壳20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该容纳腔体,前箱体10和后箱壳20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串联的复式箱体,这样,在需要检修第二电气组件时前箱体10转动打开,且在检修前箱体10时仅打开前箱体10,相比并排两个箱体分开布置节省电井、配电间空间,方便施工图设计,由此用户可以减少部分公摊面积;第二支撑架32与第一支撑架31卯榫连接,且仅第二支撑架32固定至墙体上,减少固定时对墙面的占用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