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855发布日期:2019-12-20 21: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



背景技术:

电力线缆架设是重要的电力施工工程之一,在施工工程中铺设安装电力线缆形成输送电力的通路(包括干线和支线),在城市的地下电网、工矿企业内部的供电等场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采用的工艺为电缆沟铺设,也就是先在电力线缆延伸的通路上开挖电缆沟,之后将电力线缆铺设在电缆沟内,并覆土将电缆沟填平压实,在延伸通路上设置警示标识。

由于电力线缆出厂后、输送至施工现场时都是以电缆辊的方式存在的,故在铺设电力线缆的过程中需要将电力线缆从电缆辊上展开,之后才能进行铺设。由于电缆辊通常较为沉重,上述展开操作需要辅助设施才能进行,一般情况下辅助设施选取为布线车。电缆辊安装在布线车上,布线车沿着开挖得到的电缆沟移动,同时将电力线缆展开放卷至电缆沟内。现有的布线车一般只具有车辆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载着电缆辊沿铺设方向移动,电力线缆的展开和放卷需要另由人工单独进行,这导致操作繁琐费力,或者在布线车上设置电力驱动装置驱动放卷,然而施工现场通常难以获取电源供应,导致需要额外的电力供应设施(如柴油发电机等),导致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电力线缆能够随车展开放卷的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包括带有车轮的底盘,在底盘上设有扶手,在底盘上还设有驱动组件和转轴组件,电缆辊装载在驱动组件与转轴组件之间,在底盘的底部还设有动力组件,在底盘上设有为驱动组件提供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箱,在驱动箱的外侧设有连接动力组件和驱动箱的传动箱;驱动组件包括外侧带有背部方形轴、内侧带有第一插接轴的第一端块;驱动箱包括箱体,在箱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支撑套环,在支撑套环内设有轮盘,在轮盘的背部安装有背部齿环、正面中心设有方形轴孔;背部方形轴插装在方形轴孔内,第一端块与轮盘固定连接;传动箱包括外壳,在内腔安装有横置的蜗轮轴,在蜗轮轴的外端安装有蜗轮、内端安装有与背部齿环啮合传动的驱动齿轮,还包括竖直的蜗杆;动力组件包括采用滚筒基座安装在底盘上的贴地滚筒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竖直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上端与蜗杆的下端对接连接、下端与贴地滚筒的轴采用锥齿轮组连接传动;转轴组件包括采用支撑立柱支撑的轴套,在轴套内设有中心轴,在中心轴的内端设有第二端块,在第二端块的内侧设有第二插接轴,在第二端块上还设有多个轴向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各螺纹孔内设有内端为尖端的固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与现有的布线车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由贴地滚筒、传动轴等构成的动力组件,实现了在车辆移动(人力推动或者机具拉动)过程中随车获取电力线缆的展开和放卷动力的技术效果,在外部推力或者拉力足够的情况下,电缆辊也随车获得了足够的旋转驱动力,因此无需另外由人工转动电缆辊也无需为布线车设置电力放卷装置,简化了布线车的结构,更有利于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通过设置传动箱和驱动箱对驱动组件进行旋转驱动,令动力组件获取的旋转驱动力得到放大,保证了对驱动组件的旋转驱动效果。通过设置可以横向移动的转轴组件,令电缆辊更易于向驱动组件与转轴组件之间进行装载和卸载,便于现场使用,操作便捷省力。

优选地:在第一端块上设有多个轴向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轮盘外表面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在第一端块的各螺纹孔内设有长螺钉,各长螺钉的内端分位于轮盘的各连接孔内。

优选地:在底盘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传动箱的底部与第一垫块固定连接,驱动箱的底部与第二垫块固定连接,传动轴位于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之间。

优选地:驱动箱的箱体与传动箱的外壳一体铸造成型,在传动箱的外壳上设有扣盖,在驱动箱的箱体上设有带有中部透窗的箱盖,轮盘的主体部分由中部透窗露出。

优选地:轴套包括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上轴套和下轴套,下轴套安装固定在支撑立柱的顶部。

优选地:背部齿环与轮盘之间采用周向分布的多个紧固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滚筒基座内、贴地滚筒的上方还安装有用于清除贴地滚筒上的杂物的毛刷。

优选地:在底盘的前部还设有牵拉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驱动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驱动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去掉箱盖;

图4是图1中驱动箱的内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底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驱动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转轴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手;2、驱动箱;2-1、箱体;2-2、箱盖;2-3、轮盘;2-4、连接孔;2-5、方形轴孔;2-6、支撑套环;2-7、背部齿环;2-8、紧固螺钉;3、传动箱;3-1、蜗杆;3-2、蜗轮轴;3-3、蜗轮;3-4、驱动齿轮;4、第一垫块;5、车轮;6、动力组件;6-1、毛刷;6-2、滚筒基座;6-3、贴地滚筒;6-4、锥齿轮组;6-5、传动轴;7、底盘;7-1、牵拉环;8、第二垫块;9、驱动组件;9-1、第一端块;9-2、长螺钉;9-3、第一插接轴;9-4、背部方形轴;10、转轴组件;10-1、第二插接轴;10-2、第二端块;10-3、固定螺钉;10-4、上轴套;10-5、中心轴;10-6、下轴套;10-7、支撑立柱;11、电缆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力线缆铺设的布线车包括带有车轮5的底盘7,在底盘7上设有扶手1,在底盘7上还设有驱动组件9和转轴组件10,电缆辊11装载在驱动组件9与转轴组件10之间,在底盘7的底部还设有动力组件6,在底盘上设有为驱动组件9提供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箱2,在驱动箱2的外侧设有连接动力组件6和驱动箱2的传动箱3。

如图中所示,扶手1用于人力推行本布线车沿开挖的电缆沟移动,车轮5对底盘7进行支撑,车轮5在电缆沟侧部的地面滚动移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量避免布线车的车轮5陷入土体内,本方案中的车轮5应选取为宽幅车轮,并且车轮的表面需要带有合适的防滑胎纹。

动力组件6在本布线车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地面的摩擦配合获取驱动力,动力组件6将驱动力传递给传动箱3,传动箱3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箱2,驱动箱2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组件9,在驱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转矩得到提升。电缆辊11装载在驱动组件9与转轴组件10之间,驱动组件9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电缆辊11转动。

请参见图6,可以看出:驱动组件9包括外侧带有背部方形轴9-4、内侧带有第一插接轴9-3的第一端块9-1。其中,第一端块9-1可以为金属材质、木质或者工程塑料材质,背部方形轴9-4与第一插接轴9-3两者的内端与第一端块9-1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线共线,第一插接轴9-3用于插装在电缆辊11中部辊筒的一端,第一插接轴9-3的外径略小于辊筒的内径。

请参见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驱动箱2包括箱体2-1,在箱体2-1的内壁上安装有支撑套环2-6,在支撑套环2-6内设有轮盘2-3,在轮盘2-3的背部安装有背部齿环2-7、正面中心设有方形轴孔2-5。支撑套环2-6为轮盘2-3提供了一个轴套结构,将轮盘2-3限定在内部进行自由转动,也就是说轮盘2-3自身并没有转轴。如图中所示,支撑套环2-6采用周向分布的多个耳板与箱体2-1固定连接,轮盘2-3就放置在支撑套环2-6的内部,支撑套环2-6的内径略大于轮盘2-3的外径,可以在轮盘2-3的边缘涂抹膏状润滑油脂,降低转动的阻力并且减少摩擦损耗,当支撑套环2-6被磨损至一定程度,可以将旧的拆卸移除并更换新的支撑套环2-6,同理轮盘2-3磨损后也可以进行更换处理。

如图4中所示,背部齿环2-7与轮盘2-3之间采用周向分布的多个紧固螺钉2-8固定连接,当轮盘2-3磨损后需要更换时,可以通过固定螺钉2-8进行两者的拆装。然而可以想到的是,背部齿环2-7与轮盘2-3两者也可以一体铸造成型并在加工中心进行精加工得到,此种成型方式下将提升部件的加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

背部方形轴9-4插装在方形轴孔2-5内,第一端块9-1与轮盘2-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端块9-1上设有多个轴向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轮盘2-3外表面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孔2-4,在第一端块9-1的各螺纹孔内设有长螺钉9-2,各长螺钉9-2的内端分位于轮盘2-3的各连接孔2-4内。也就是说,第一端块9-1与轮盘2-3之间是通过多个长螺钉9-2固定连接的,因此驱动组件9能够进行拆卸更换。

请参见图4和图6,可以看出:传动箱3包括外壳,在内腔安装有横置的蜗轮轴3-2,在蜗轮轴3-2的外端安装有蜗轮3-3、内端安装有与背部齿环2-7啮合传动的驱动齿轮3-4,还包括竖直的蜗杆3-1,蜗杆3-1与蜗轮3-3两者构成蜗轮蜗杆结构,蜗杆3-1在外界驱动下回转,蜗轮3-3在蜗杆的驱动下回转,蜗轮轴3-2带动驱动齿轮3-4转动,进而驱动背部齿环2-7和轮盘2-3回转转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箱2的箱体2-1与传动箱3的外壳一体铸造成型,在传动箱3的外壳上设有扣盖,在驱动箱2的箱体2-1上设有带有中部透窗的箱盖2-2,轮盘2-3的主体部分由中部透窗露出,箱盖2-2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压盖的作用,将轮盘2-3压持在内侧。

请参见图5,可以看出:动力组件6包括采用滚筒基座6-2安装在底盘7上的贴地滚筒6-3以及安装在底盘7上的、竖直的传动轴6-5,传动轴6-5的上端与蜗杆3-1的下端对接连接、下端与贴地滚筒6-3的轴采用锥齿轮组6-4连接传动。如图中所示,贴地滚筒6-3位于车轮5之间,其底部的筒体边缘低于车轮5的底部轮缘约1-3cm,这样能够保证贴地滚筒6-3更充分地与地面接触。在贴地滚筒6-3的筒体外表面还可以焊接设置锥形的尖刺,在滚动的过程中尖刺刺入地面土体内,有效避免空转转动。贴地滚筒6-3可以采用厚钢板加工成型,在其轴与滚筒壁之间焊接设置多条辐射筋。

具体地:贴地滚筒6-3的滚筒壁的线速度等于本布线车移动的速度,传动轴6-4的角速度等于贴地滚筒6-3的角速度等于蜗杆3-1的角速度;蜗轮3-3的角速度等于驱动齿轮3-4的角速度,驱动齿轮3-4的线速度等于背部齿环2-7的线速度,背部齿环2-7的角速度等于轮盘2-3和驱动组件9的角速度,因此若贴地滚筒6-3的外径为r、背部齿环2-7的外径为r1、驱动齿轮的半径为r2、布线车的移动速度为v、蜗轮蜗杆的传动比为i,则驱动组件9的角速度为:w=(v*i*r2)/(r*r1),可见布线车的移动速度与驱动组件9(也就是电缆辊11)的角速度有对应关系,移动速度越大则电力线缆的展开和放卷越快。

本实施例中,在滚筒基座6-2内、贴地滚筒6-3的上方还安装有用于清除贴地滚筒6-3上的杂物的毛刷6-1,在贴地滚筒6-3转动的过程中,毛刷6-1将表面的泥土等刷除。

本实施例中,在底盘7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垫块4和第二垫块8,传动箱3的底部与第一垫块4固定连接,驱动箱2的底部与第二垫块8固定连接,传动轴6-5位于第一垫块4与第二垫块8之间,两个垫块的主要作用是将传动箱3和驱动箱2垫起一定高度。

请参见图7,可以看出:转轴组件10包括采用支撑立柱10-7支撑的轴套,支撑立柱10-7的下端与底盘7焊接固定,在轴套内设有中心轴10-5,在中心轴10-5的内端设有第二端块10-2,在第二端块10-2的内侧设有第二插接轴10-1,在第二端块10-2上还设有多个轴向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各螺纹孔内设有内端为尖端的固定螺钉10-3。其中,第二端块10-2可以为金属材质、木质或者工程塑料材质,中心轴10-5与第二插接轴10-1两者的内端与第二端块10-2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线共线,第二插接轴10-1用于插装在电缆辊11中部辊筒的另一端,第二插接轴10-1的外径略小于辊筒的内径。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插接轴10-1、第二端块10-2与中心轴10-5三者构成的组合体是可以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的,这样有利于电缆辊11向驱动组件9与转轴组件10之间进行装载和卸载。第一插接轴9-3和第二插接轴10-1两者分别插入电缆辊11的中部辊筒的两端,依靠第一插接轴9-3与中部辊筒之间的摩擦力来进行放卷的传动,为了保证上述摩擦力以及两者之间的传动作用,可以在第一插接轴9-3和第二插接轴10-1两者的外壁上设置橡胶外套,依靠橡胶外套的形变作用来增大摩擦。也正是上述摩擦作用令第一插接轴9-3和第二插接轴10-1两者不能轻易地从所在辊筒端脱离,在连续工作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转轴组件10通过多个固定螺钉10-3与电缆辊11连接固定,由于电缆辊11两端的圆形端板一般采用木质材料制作,因此当第二插接轴10-1插入电缆辊11的中部辊筒内之后,通过旋转各固定螺钉10-3(具备一定的自攻效果)令各固定螺钉10-3的内端嵌入电缆辊11的圆形端板板体内,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电缆辊11充分放卷后将各固定螺钉10-3旋出从而解除两者之间的连接,可以将空的电缆辊11卸载并重新装载满卷的电缆辊11。

本实施例中,轴套包括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上轴套10-4和下轴套10-6,下轴套10-6安装固定在支撑立柱10-7的顶部,轴套设计成分体组合的形式能够提升拆装维护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在底盘7的前部还设有牵拉环7-1,用于外置牵拉机具的牵拉绳索的连接。

工作过程:

初始情况下,将本布线车移动到布线的起点位置(位于开挖的电缆沟的一侧);采用吊装机械将满卷的电缆辊11横向吊装至驱动组件9与转轴组件10之间;横向推移电缆辊11令第一插接轴9-3插入中部辊筒的一端,横向推移转轴装置10的第二端块10-2直至第二插接轴10-1插入中部辊筒的另一端;去除吊装机械;采用扳手等工具旋转各固定螺钉10-3直至第二端块10-2与电缆辊11的圆形端板固定连接;之后沿着电缆沟的延伸方向推动本布线车,或者采用机具(如履带车等)牵拉本布线车向前移动,或者采用具备牵引功能的工程车辆通过钢绞线向前牵拉;在布线车移动的同时电力线缆被展开放卷,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电缆沟,持续移动时完成持续布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