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8559发布日期:2020-03-24 15:5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建筑物自身消耗约占世界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建筑应该是主要的节能领域,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原地发电,就地利用,同时降低了墙面及屋顶的温升,减轻了建筑的空调负荷,降低了空调的能耗等诸多优点,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太阳能光伏应用的最重要的形式。

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架在使用时无法进行倾斜角度调节,使得光伏组件无法全天进行阳光照射,降低了光伏组件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光伏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光伏组件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能够使光伏组件全天进行阳光照射,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包括呈u字型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光伏组件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顶部的对丝一,对丝一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螺纹连接有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一和连杆二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共同铰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一,固定板一的顶部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光伏组件底部较高的一端底部,光伏组件较低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部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对丝一,对丝一上的连杆一和连杆二沿对丝的轴向相向一侧水平滑移,推动连杆一和连杆二顶部的固定板一向上滑移,推动光伏组件向上倾斜,增大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反向转动对丝一,使对丝一上的连杆一和连杆二沿对丝一的轴向向相背的一侧水平滑移,带动固定板一向下滑移,即可带动光伏组件围绕其与支撑板的铰接点向下转动,降低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光伏组件的倾斜度便于调节,能够使光伏组件全天进行阳光照射,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伏组件较低的一端相对于支撑板竖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光伏组件较低的一端也能竖向滑移,进而能够对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作进一步的改变,调节光伏组件较低一端的位置也能够改变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伏组件较低一端的两侧铰接有滑移杆,滑移杆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将滑移杆与支撑板固定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先拧松固定螺栓,使滑移杆在支撑板上竖向滑移,滑移至适当位置后,再拧紧固定螺栓,将滑移杆与支撑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上连接有驱动支撑架竖向滑移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板相对于支撑架竖向滑移,便于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进而能够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便于控制光伏组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对丝二,对丝二的两端与支撑架的侧壁转动连接且延伸出支撑架,对丝二上靠近两端的位置上螺纹连接有连杆三和连杆四,连杆三和连杆四远离对丝二的一端共同铰接有一块水平设置的固定板二,固定板二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对丝二,对丝二上的连杆三和连杆四沿对丝的轴向相向滑移,推动连杆三和连杆四顶部的固定板二向上滑移,即可推动固定板二顶部的支撑板向上滑移,升高光伏组件的高度;反向转动对丝二,使对丝二上的连杆三和连杆四沿对丝二的轴向向相背的一侧滑移,带动固定板二向下滑移,即可带动支撑板向下滑移,降低光伏组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移槽,支撑板的两端固设有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支撑板在支撑架内竖向滑移时,滑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滑块与滑移槽配合能够对支撑板起导向作用,防止支撑板在滑移的过程中跑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连接有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光伏组件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堆积有大量的灰尘,清洁机构能够对其进行清理,使光伏组件的功能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竖向固设于支撑板靠近光伏组件较高一端的定位板,定位板远离光伏组件的一侧固设有风机,风机上连接有穿过定位板水平设置的通风管,定位板靠近光伏组件的一侧沿其轴向均匀固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经喷头喷到光伏组件上,将光伏组件上的灰尘吹下,使光伏组件的作用良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光伏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光伏组件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能够使光伏组件全天进行阳光照射,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率;

2.通过使支撑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上连接有驱动支撑架竖向滑移的驱动组件,撑板相对于支撑架竖向滑移,便于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进而能够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便于控制光伏组件的高度;

3.通过在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能够对光伏组件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使光伏组件的功能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支撑板和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板和光伏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支撑板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凸显支撑板和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滑移槽;12、驱动组件;121、对丝二;122、连杆三;123、连杆四;124、固定板二;2、支撑板;21、滑块;3、光伏组件;31、滑移杆;32、固定螺栓;4、调节机构;41、对丝一;42、连杆一;43、连杆二;44、固定板一;45、连接板;5、清洁机构;51、定位板;52、风机;53、通风管;5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参见图1,包括呈u字型的支撑架1,支撑架1内竖向滑移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2,光伏组件3倾斜设置于支撑板2的顶部,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支撑板2倾斜度的调节机构4,且支撑板2的上方设置有对光伏组件3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5。

参见图2和图3,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顶部的对丝一41,对丝一41沿支撑板2的宽度方向设置,对丝一4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上螺纹连接有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远离对丝一41的一端共同铰接有一块水平设置的固定板一44,固定板一4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根连接板45,连接板45的远离铰接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光伏组件3较高一端的底部。光伏组件3的较低一端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移杆31,滑移杆31滑移连接于支撑板2上,支撑板2上螺纹连接有将滑移杆31与支撑板2固定的固定螺栓32。转动对丝一41,对丝一41上的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沿对丝的轴向相向一侧水平滑移,推动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顶部的固定板一44向上滑移,推动光伏组件3向上倾斜,增大光伏组件3的倾斜角度;反向转动对丝一41,使对丝一41上的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沿对丝一41的轴向向相背的一侧水平滑移,带动固定板一44向下滑移,即可带动光伏组件3围绕其与滑移杆31的铰接点向下转动,降低光伏组件3的倾斜角度。

参见图4,支撑架1两侧的内侧壁上竖向开设有滑移槽11,支撑板2的两端固设有能够滑移连接于支撑架1两侧的滑块21,支撑架1内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支撑板2竖向滑移到的驱动组件12,驱动组件12包括沿支撑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对丝二121,对丝二121的两端与支撑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且延伸出支撑架1,对丝二12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上螺纹连接有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远离对丝二121的一端共同铰接有一块水平设置的固定板二124,固定板二12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的底部。转动对丝二121,对丝二121上的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沿对丝的轴向相向滑移,推动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顶部的固定板二124向上滑移,即可推动固定板二124顶部的支撑板2向上滑移,升高光伏组件3的高度;反向转动对丝二121,使对丝二121上的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沿对丝二121的轴向向相背的一侧滑移,带动固定板二124向下滑移,即可带动支撑板2向下滑移,降低光伏组件3的高度。

参见图5,清洁机构5包括竖向固设于支撑板2靠近光伏组件3较高一端的定位板51,定位板51远离光伏组件3的一侧固设有风机52,风机52上连接有穿过定位板51的通风管53,通风管53水平设置于定位板51的侧壁上,定位板51靠近光伏组件3的一侧沿其轴向均匀固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喷头54。由于光伏组件3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光伏组件3上会堆积大量的灰尘,风机52产生的气流能够经喷头54喷到光伏组件3上,将光伏组件3上的灰尘吹下,使光伏组件3的作用良好。

使用原理:需要调节光伏组件3的倾斜度时,转动对丝一41,使连杆一42和连杆二43沿对丝一41的轴向相向滑移或相背滑移,即可驱动固定板一44竖向滑移,调节光伏组件3的倾斜度;需要调节光伏组件3的高度时,转动对丝二121,使连杆三122和连杆四123眼对丝一41的轴向相向或相背滑移,即可推动支撑板2竖向滑移,进而能够改变光伏组件3的高度;需要对光伏组件3进行清洗,使光伏组件3的倾斜度调至最大,再打开风机52,使喷头54对光伏组件3进行清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