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8543发布日期:2020-02-21 20:5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



背景技术:

防雷设备就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防雷设备从类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电源防雷器、电源保护插座、天馈线保护器、信号防雷器、防雷测试工具、测量和控制系统防雷器、地极保护器。

防雷设备都配备有防雷器,而防雷器在使用时容易发热从而导致爆炸起火等事故,为此我们提出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正面设有喇叭,所述箱体正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有漏电保护器,安装槽内固定有温度感应器,安装槽内固定有防雷器,安装槽内固定有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正面一端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朝向矩形槽外侧的一端固定有卡块,所述限位杆侧壁活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左右两侧设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铰接有箱门,箱体和箱门通过拉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电保护器、温度感应器、防雷器、喇叭、风扇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采用钛合金金属材料制成,防护罩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限位杆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矩形槽为间隙配合,卡块位于矩形槽外侧的一端设有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

1、通过温度感应器和风扇等结构的设置,可以对防雷器进行风冷,使得防雷器处于正常温度,温度感应器可以探测箱体内的温度,当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2、通过卡块和防护罩等结构的设置,可以防止防雷器爆炸导致的伤人事件,减少爆炸造成的伤害,且防护罩便于拆卸,减少检修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防护罩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的限位杆的仰视剖视图。

图中:1箱体、2喇叭、3安装槽、4漏电保护器、5温度感应器、6防雷器、7限位杆、8弹簧、9卡块、10防护罩、1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带漏电保护装置的防雷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正面设有喇叭2,箱体1正面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内固定有漏电保护器4,安装槽3内固定有温度感应器5,安装槽3内固定有防雷器6,安装槽3内固定有多个限位杆7,限位杆7正面一端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固定有弹簧8,弹簧8朝向矩形槽外侧的一端固定有卡块9,限位杆7侧壁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0,防护罩10左右两侧设有风扇11,箱体1正面铰接有箱门,箱体1和箱门通过拉扣连接,漏电保护器4、温度感应器5、防雷器6、喇叭2、风扇11为电性连接,防护罩10采用钛合金金属材料制成,防护罩10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限位杆7为间隙配合,卡块9与矩形槽为间隙配合,卡块9位于矩形槽外侧的一端设有斜面。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器4可以起到漏电保护的功能,防雷器6可以起到防雷的功能,本装置工作时,防护罩10可以防止防雷器6爆炸造成的破坏,当防雷器6意外起火时,温度感应器5发送信号给喇叭2,喇叭2提醒工作人员,拆卸防护罩10时,将所有的卡块9按进矩形槽中即可拿下防护罩10,安装时,直接将防护罩10按压上去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