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298发布日期:2020-02-28 08:1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铺设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线缆(动力电缆、信号线缆、光纤电缆等)集中区分铺设,特别适用于数字油田的重型多种类线缆的保护铺设。



背景技术:

线缆(电缆、数据线或光纤等)为电气设备提供传导的线路,在远距离铺设时,需将其集约设置在槽体内,起到布线规则、保护线缆的作用。传统的保护槽结构简单,内部的线缆散乱,不易区分,给后期检测和维护造成了困扰;其次是该槽体一般为开口设置,将线缆扣压在托架或基面上,槽体内部空气流动性差,雨水易在内部淤积,对线缆腐蚀严重,缩短了使用寿命,并且长槽安装固定后,拆开十分麻烦,不利于局部故障检修;其次是现有的线缆槽为金属制成,易腐蚀、使用周期短,有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的线缆槽,但是缺乏避雷和防屏蔽结构,对精密数据线缆和安全性要求高的电缆的保护功能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重线缆铺设通道、实现多种类线缆区分集约铺设且质量轻巧、便于拆装的线缆保护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其罩体内设置能够引导线缆铺设的贯通腔,所述罩体包括多个沿线缆铺设方向的拼接单元,所述贯通腔内设置一层或多层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贯通腔分为多个铺设通道,所述隔板上设置若干排水孔,相邻所述排水孔之间设置尼龙捆扎带,用于固定铺设线缆。

构成上述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罩体内壁对称设置多层插槽,所述隔板两侧置于所述插槽内;

——所述罩体的顶部连续或间隔设置多个检测口,所述检测口的开合盖板的侧部与所述罩体活动连接;

——所述罩体的侧壁设置若干通风槽或通风孔;

——所述通风槽内设置由倾斜叶片构成的百叶窗;

——所述罩体的侧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分线口,所述分线口内设置弹簧管或折叠管;

——所述罩体底部沿线缆铺设方向或与线缆铺设方向垂直设置多个定位板条,所述定位板条上设置用于将罩体与铺设支架或地基平面固定的螺栓;

——所述定位板条内设置与线缆连接的防雷引线;

——所述罩体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罩体内设置电磁屏蔽网,所述防雷引线为镀锌铜带或镀锌扁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罩体的贯通腔内设置一层或多层隔板,隔板将所述贯通腔分为多个铺设通道,可以根据铺设线缆的不同种类进行区分,避免相互混淆、干扰,隔板上设置若干排水孔,相邻排水孔之间设置尼龙捆扎带,用于固定同种类型的铺设线缆,使铺设通道内的线缆集约成束,走向清晰,排放规整,便于后期检查维护;其二,由于罩体的顶部连续或间隔设置多个检测口,检测口的开合盖板的侧部与罩体活动连接,线缆出现故障,或者老化需要局部更换时,直接打开盖板,在检测口内操作即可,如果铺设线缆的局部位置上安装检测元件,检测口也便于实时观察;其三,由于该保护罩的主要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质量轻巧,便于施工安装,耐腐蚀抗老化,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底部的定位板条内设置与线缆连接的防雷引线,防雷抗暴,安全性能好,罩体内如果设置电磁屏蔽网,确保铺设信号线缆传输精准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构成该多重线缆集约保护罩的拼接单元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多重线缆的集约保护罩的罩体1内设置能够引导线缆a铺设的贯通腔2,罩体1包括多个沿线缆a铺设方向的拼接单元,贯通腔2内设置一层或多层隔板21,隔板21将贯通腔2分为多个铺设通道22,隔板21上设置若干排水孔23,相邻排水孔23之间设置尼龙捆扎带24,用于固定铺设线缆a。

其工作原理为:按照线缆a的铺设路径拼接设置该保护罩,线缆a铺设在罩体1内的贯通腔2内,根据线缆a的不同种类将其区分,置于由隔板21形成的不同铺设通道22内,隔板21上的排水孔23既可以快速排净积水,避免线缆a浸泡腐蚀,又可以用尼龙捆扎带24将区分的线缆a集约成束,固定在排水孔23之间。

在构成上述多重线缆a的集约保护罩的结构中,

——为了动态管理贯通腔2内的铺设通道22的容量,上述罩体1内壁对称设置多层插槽3,隔板21两侧置于插槽3内,即通过调整隔板21在贯通腔2内的位置,实现动态调整铺设通道22的宽度,适用于线缆a主路铺设过程中分线和并线处理;

——为了便于拆开罩体1,检修线缆a故障,上述罩体1的顶部连续或间隔设置多个检测口41,检测口41的开合盖板42的侧部与罩体1活动连接,线缆a老化或是遭遇故障时,可以快速打开罩体1,及时检修,同时随着数字化工业的普及,检测电气元件越来越多的应用的生产当中,如果线缆a局部设置了监测元件,打开检测口41的开合盖板42就可以实时观察线缆a内部情况,增强了线缆a的功能扩展;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罩体1的侧壁设置若干通风孔或通风槽51,便于内部通风散热,尤其对于精密数控设备,防止罩体1内部温度过高,过载损坏;

——进一步的,上述通风槽51内设置由倾斜叶片构成的百叶窗52,在保证通风散热的基础上,防止小型动物进入罩体1内噬咬损害线缆a;

——在线缆a铺设主路上会出现分线和并线情况,上述罩体1的侧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分线口61,便于线缆a分并处理,分线口61内设置弹簧管或折叠管62,加强对分线口61线缆a弯折处的保护,避免线缆a过度弯折出现损坏现象;

——为了便于罩体1安装固定,上述罩体1底部沿线缆a铺设方向或与线缆a铺设方向垂直设置多个定位板条71,定位板条71上设置用于将罩体1与铺设支架或地基平面固定的螺栓72,使得该保护罩可以铺设在地面上,也可以架铺设在托架上,施工方便,实用性强;

——优选地,上述定位板条71内设置与线缆a连接的防雷引线73,提高线缆a对雷暴恶劣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了铺设线缆a的安全稳定性;

——优选地,上述罩体1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质量轻巧,便于施工安装,并且耐腐蚀抗老化,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罩体1内设置电磁屏蔽网8,加大对信号电缆和光线电缆的保护,确保传送信号稳定精确,防雷引线73为镀锌铜带或镀锌扁钢,截面积不小于50mm2,为实现线缆a的接地,防雷引线73应与埋设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将线缆a每隔一定距离做接地,防雷引线最好与线缆a垂直,一旦遇雷击,雷电流可安全泄流入地,为了实现线缆a的均压连接,在各条线缆a之间应做横向连接线,而在每条电缆的接头处、端头处做跨接线以达等电位,以减少或避免外皮间因雷电流产生的电位差而跳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