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终端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4165发布日期:2020-06-09 20:5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配电终端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终端外壳。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降低综合能源成本;依靠主动性防御的维护及服务,保证能源使用的高效可靠、平稳连续;监视并分析电能质量问题,降低故障风险,通过有效的诊断工具分析故障原因,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目前配电自动化的开关柜自动化成套技术领域中,智能分布式终端主要有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根据国家以及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设计,符合环网柜一二次融合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易于安装的小型结构设计,同时适应批量制造和批量检测的要求,适应各种安装环境,支持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方便与城市配电自动化调度系统进行通讯,实现故障信息主动上传和线路设备实时数据上传,完成对配电线路的各种监控功能。保护测控单元则具备遥信、遥控、遥测、短路等故障检测及隔离、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及隔离等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开关柜往往在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中采用两者中的一种,而通常厂家设计两款机身结构,且综合测控通信单元的机身结构较深,而保护测控单元的结构较浅,以此来实现配电终端与开关柜的成套。

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机身结构种类多,装配难度大,在一台开关柜内,必须用两种机身结构,才能满足要求,且由于机身结构种类多,与之配套的硬件板卡尺寸必然不同;(2)不利于维护,因机身结构的不同,硬件板卡也不同,产品维修时,工作量较大;(3)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机身结构的不同,单一物料的用量相对较少,且物料管理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终端外壳,其旨在解决现有配电终端机身种类多、装配难度大、不利于后期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配电终端外壳,用于供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终端外壳包括外壳和用于与所述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所述保护测控单元连接的面板,所述外壳包括背壳和与所述背壳连接的前板,所述背壳和所述前板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所述保护测控单元的收容腔,所述前板贯穿设有若干个窗口,所述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面板本体上的指示灯、显示屏和按键,所述面板本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前板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所述指示灯、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窗口中。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前板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面板卡设于所述卡槽中并与所述前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面板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前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卡槽相对的两侧壁分别相向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面板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反向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前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间隔设置,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间隔设置,所述前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前板具有往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侧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三侧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均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面板、所述前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均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板体。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面板、所述前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的表面均设有保护喷涂层或氧化层。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前板包括远离所述背壳的前端面、分别设于所述前端面两侧的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与所述侧面之间的斜面,所述斜面从所述前端面以逐渐靠近所述背壳的方式倾斜延伸至所述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终端外壳包括外壳和面板,外壳用于收容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面板用于与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连接的面板,外壳和面板具有兼容性,能够适用于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只需要在面板上贴装相应的名牌和贴装相应指示灯的名称对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进行区分即可,如此设计,能够减少配电终端外壳的种类,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应用相同尺寸的硬件板卡,解决了与之配套的硬件板卡兼容设计问题,便于后期维护,此外,由于面板与外壳是可拆卸连接的,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配电终端外壳1;外壳11;前板111;显示屏窗口1111;按键窗口1112;显示灯窗口1113;卡槽1114;第一延伸部1115;第三延伸部1116;前端面117;侧面118;斜面119;背壳112;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121;第四侧板1122;第五侧板1123;第一弯折部1124;第二弯折部1125;收容腔113;面板12;面板本体121;指示灯122;显示屏123;按键124;第二延伸部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终端外壳1,用于供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安装,包括外壳11和用于与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连接的面板12,外壳11包括前板111和背壳112,背壳112包括第一侧板(图未示)、第二侧板1121、第三侧板(图未示)、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第一侧板与前板111间隔设置,第二侧板1121与第三侧板间隔设置,第四侧板1122与第五侧板1123间隔设置,前板111、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121、第三侧板、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围合形成用于收容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或保护测控单元的收容腔113,前板111贯穿设有显示屏窗口1111、按键窗口1112和显示灯窗口1113,面板12包括面板本体121和安装在面板本体121上的指示灯122、显示屏123和按键124,面板本体121可拆卸安装于前板111朝向收容腔113的一侧,指示灯122、显示屏123和按键124分别穿设于显示屏窗口1111、按键窗口1112和显示灯窗口1113中。

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的显示屏123、按键124和指示灯122数量相同,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均具有13个指示灯122,但是灯指示的意义不同,具体如下:

保护测控单元指示灯122定义如下:电源(红)、运行(绿)、通信(绿)、告警(红)、过流(红)、接地(红)、重合(红)、合位(红)、闭锁(红)、联络(绿)、x计时(绿)、y计时(绿)、备用(绿)。

综合测控通信单元指示灯122定义如下:电源(红)、运行(绿)、备用(绿)、告警(红)、通讯1(绿)、通讯2(绿)、通讯3(绿)、通讯4(绿)、通讯5(绿)、通讯6(绿)、备用(绿)、备用(绿)、备用(绿)。

其中“红”表示红色led,“绿”表示绿色led。

本实施例的外壳11和面板12具有兼容性,能够适用于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只需要在面板12上贴装相应的名牌和贴装相应指示灯122的名称对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和保护测控单元进行区分即可,如此设计,能够减少配电终端外壳1的种类,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应用相同尺寸的硬件板卡,解决了与之配套的硬件板卡兼容设计问题,便于后期维护,此外,由于面板12与外壳11是可拆卸连接的,装配简单。

优选地,前板111朝向收容腔113的一侧设有卡槽1114,面板12卡设于卡槽1114中,便于组装。

更进一步地,卡槽1114相对的两侧壁分别相向延伸有第一延伸部1115,面板12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反向延伸有第二延伸部125,第一延伸部1115与第二延伸部125贴合并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这样设计,一是能够起到定位作用,二是装配方式简单可靠,便于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前板111与面板12的连接方式除了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扣合方式等方式连接,例如,可以在前板111上开设扣槽,在面板12上设置与扣槽相适配的凸起部,通过凸起部与扣槽的配合卡扣,对面板12进行定位。

优选地,前板111具有往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116,第三延伸部1116对称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朝向收容腔113的端面贴合,用于与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螺丝连接,第二侧板1121具有朝向第三侧板的第一弯折部1124,第一弯折部1124设有三个,分别与第一侧板、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朝向收容腔113的端面贴合,用于与第一侧板、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螺丝连接,第三侧板具有朝向第二侧板1121的第二弯折部1125,第二弯折部1125设有三个,分别与第一侧板、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朝向收容腔113的端面贴合,用于与第一侧板、第四侧板1122和第五侧板1123螺丝连接,这样设计,外壳11直接由前板111、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121、第三侧板、第四侧板1122、第五侧板1123通过螺丝紧固组装而成,不需要开模,节省了开模费用。

可选地,前板111、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121、第三侧板、第四侧板1122、第五侧板1123和面板1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板体,例如可采用不锈钢材质、钣金材质或者铝合金材质。

优选地,前板111、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121、第三侧板、第四侧板1122、第五侧板1123和面板12表面均进行喷涂处理形成喷涂保护层或者进行氧化处理形成氧化层,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损性能。

优选地,前板111包括远离背壳112的前端面117、分别设于前端面117两侧的侧面118、以及连接于前端面117与侧面118之间的斜面119,斜面119从前端面117以逐渐靠近背壳112的方式倾斜延伸至侧面118,如此设计,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能够增强外壳11的整体美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