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417发布日期:2020-05-26 18:2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太阳能作为无污染的能源,深受社会欢迎。

因此,太阳能充电器应运而生;现有的太阳能充电器分为两类一是直充型,通过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后直接通过充电线输送至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二是蓄电型,通过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后储存在蓄电池中,再通过蓄电池向电子设备充电。

上述两类均存在以下问题:采光困难;对于白领等常在室内工作的人群,只有在窗边甚至将电池板伸出窗外才能正常使用,因此导致太阳能充电器的普及率不高;

但栏杆、防护栏等,在建筑上十分常见,同时也是采光良好的地方;因此,对此条件加以利用,设计一款能固定在栏杆、防护栏上的集光装置以达到较好的采光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爪和相对应设置的第一电池板、第二电池板;所述夹爪包括安装体以及活动安装在该安装体上的第一夹指、第二夹指;所述第一电池板、第二电池板分别与第一夹指、第二夹指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体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夹指、第二夹指相向移动夹紧的动力机构。

所述安装体上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指、第二夹指分别通过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活动安装在该安装体上。

所述第一夹指、第二夹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指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集热固定框,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安装体上;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转轴通孔,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安装体的正、反面且穿插在该转轴通孔中;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有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末端与所述集热固定框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还活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摆杆平行的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末端与所述集热固定框活动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体固定连接的机构安装架和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首端与所述机构安装架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摆杆活动连接。

对应所述机构安装架设有限位轴,所述第三驱动杆的首端通过该限位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末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首端还固定有驱动柄。

所述机构安装架的下端通过一连接柱与所述安装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上对应第二摆杆的首端设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机构安装架的上端固定有握把;所述握把上对应所述第一摆杆的首端设有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一电池板、第二电池板的表面设有吸收涂层。

所述第一电池板上对应所述第二电池板固定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电池板对应所述第一电池板固定有第二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结构简单,通过第一电池板、第二电池板夹紧栏杆、防护栏等建筑体,将本装置固定在能接收到充足太阳光的位置,大幅提高采光效率;解决了常规太阳能充电器由于受场地限制而无法高效工作的问题,且采用夹紧式的固定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太阳能充电器的集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爪和相对应设置的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所述夹爪包括安装体3以及活动安装在该安装体3上的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所述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分别与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体3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相向移动夹紧的动力机构6。

具体地,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的相对面设有一定的弧度,防止夹紧后滑落;在使用时,通过动力机构6驱使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相向移动,通过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夹紧栏杆、防护栏等建筑体,将本装置固定在能接收到充足太阳光的位置,大幅提高采光效率;该第一电池板、第二电池板为太阳能电池板。

另外,本装置转化的电能通过充电线引出,该充电线可直接接在电子设备上充电,也可接在蓄电电源中,给电源充电;解决了常规太阳能充电器由于受场地限制而无法高效工作的问题,且采用夹紧式的固定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所述安装体3上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分别通过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活动安装在该安装体3上。

具体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能同时转动,且转动的幅度相同,则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的夹紧过程更为平稳,不会发生偏移,提高本装置在固定后的稳定程度。

所述第一夹指4、第二夹指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指4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41、集热固定框42,所述连接板41固定在所述安装体3上;于所述连接板4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转轴通孔,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安装体3的正、反面且穿插在该转轴通孔中;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有第一摆杆43,所述第一摆杆43的末端与所述集热固定框42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1上还活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摆杆43平行的第二摆杆44,所述第二摆杆44的末端与所述集热固定框42活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摆杆43与第二摆杆44平行,且其长度相等;使集热固定框42不论怎么移动均能平行于该连接板41,又因为连接板41是竖直设置的,则在夹紧或松开的过程,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均相互平行。

所述动力机构6包括与所述安装体3固定连接的机构安装架61和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杆62、第二驱动杆63、第三驱动杆64;所述第一驱动杆62的首端与所述机构安装架61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64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摆杆43活动连接。

具体地,逆时针摆动第一驱动杆62,驱使第二驱动杆63一边右移,一边顺时针转动,再通过第二驱动杆63驱使第三驱动杆64一边下移一边顺时针转动,则带动第一摆杆43顺时针摆动,驱使第一电池板1朝左下方移动;

在第一摆杆43顺时针摆动的同时,通过第一齿轮同步驱使第二转轴反向转动,则第二电池板2在第一电池板1朝左下方移动的同时朝右下方移动,最终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相互挤压,以达到夹紧的效果。

对应所述机构安装架61设有限位轴65,所述第三驱动杆64的首端通过该限位轴65与所述第二驱动杆63的末端活动连接。

具体地,限位轴65的设置,限制了第三驱动杆64的摆动幅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驱动杆62的首端还固定有驱动柄66。驱动柄66的设置,提高本装置的夹紧操作便利性。

所述机构安装架61的下端通过一连接柱与所述安装体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上对应第二摆杆44的首端设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机构安装架61的上端固定有握把67;所述握把67上对应所述第一摆杆43的首端设有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的表面设有吸收涂层。

所述第一电池板1上对应所述第二电池板2固定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电池板2对应所述第一电池板1固定有第二缓冲垫。防止夹紧使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第一摆杆43的首末两端设有夹紧定位块,该夹紧定位块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平面,其下端为弧形面;弧形面是转动过程不受阻,在夹紧后该平面紧贴在第二摆杆44上,实现夹紧状态的定位。

在使用时,通过驱动柄66逆时针摆动第一驱动杆62,驱使第二驱动杆63一边右移,一边顺时针转动,再通过第二驱动杆63驱使第三驱动杆64一边下移一边顺时针转动,则带动第一摆杆43顺时针摆动,驱使第一电池板1朝左下方移动;

在第一摆杆43顺时针摆动的同时,通过第一齿轮同步驱使第二转轴反向转动,则第二电池板2在第一电池板1朝左下方移动的同时朝右下方移动,最终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相互挤压,夹紧栏杆、防护栏等建筑体,通过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采集太阳光,最后转化为电能向电子设备充电。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结构简单,通过第一电池板1、第二电池板2夹紧栏杆、防护栏等建筑体,将本装置固定在能接收到充足太阳光的位置,大幅提高采光效率;解决了常规太阳能充电器由于受场地限制而无法高效工作的问题,且采用夹紧式的固定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