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2374发布日期:2020-05-08 14: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基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电气连接设备主要靠母排、铝导线等导电体连接,在设备停电检修时,在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内,在四周有可能来电的地方,设置接地装置,保护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的实现临时接地功能的设备主要有两种接地装置,一种是带螺栓孔型接地装置,另一种接地装置是接地桩头,两种接地装置皆有缺点,第一种接地装置由于需要焊接,接地线的导线端经过多次焊接后,接地端容易损坏,接触不牢固,导致导电能力下降,影响接地功能,同时焊接费时费力,给检修工作增加难度;第二种接地装置在压紧接地扁铁后,需再将接地线的螺栓孔套接在接地桩头的接地螺栓上,然后再通过u型夹连接体上的螺栓孔旋紧,从而实现接地,该操作程序繁杂,增加维修难度,延长了维修时间;现有的两种接地装置为保证稳定固定,皆固定的埋于地下,从而无法移动,无法根据现实情况灵活移动,从而导致接地装置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接线复杂麻烦,线路连接的稳定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实现临时接地功能的设备主要有两种接地装置,一种是带螺栓孔型接地装置,另一种接地装置是接地桩头,两种接地装置皆有缺点,第一种接地装置由于需要焊接,接地线的导线端经过多次焊接后,接地端容易损坏,接触不牢固,导致导电能力下降,影响接地功能,同时焊接费时费力,给检修工作增加难度;第二种接地装置在压紧接地扁铁后,需再将接地线的螺栓孔套接在接地桩头的接地螺栓上,然后再通过u型夹连接体上的螺栓孔旋紧,从而实现接地,该操作程序繁杂,增加维修难度,延长了维修时间;现有的两种接地装置为保证稳定固定,皆固定的埋于地下,从而无法移动,无法根据现实情况灵活移动,从而导致接地装置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接线复杂麻烦,线路连接的稳定性不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包括按钮、支撑架、导电压杆、导电板、埋地导电杆、尖头、卡扣结构、控制把手以及锁头,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导电板上端面上,所述导电板下端固定有埋地导电杆,所述埋地导电杆下端面固定有尖头,所述卡扣结构设于埋地导电杆内侧,且卡扣结构上端穿透导电板伸于导电板上端,所述导电压杆设于卡扣结构上端,且导电压杆下端与卡扣结构上端相配合,所述导电压杆设于支撑架上,且导电压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把手通过铰链固定于支撑架两侧上,且控制把手与导电压杆相配合,所述锁头内嵌于支撑架上,且锁头与控制把手相配合,所述锁头上端面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内嵌于支撑架上端面上,且按钮于支撑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头包括挤压弹簧、卡块以及锲形槽,所述卡块对称内嵌于支撑架上,所述卡块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挤压弹簧设于卡块与支撑架之间,所述挤压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卡块与支撑架,所述卡块上端面上设有锲形槽,所述按钮设于锲形槽上侧,所述按钮下端为与锲形槽相配合的锲形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由矩形板以及支撑柱组成,所述矩形板设于导电板上端,所述支撑柱设于矩形板与导电板之间,所述支撑柱均匀固定于矩形板四角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压杆包括实心导电柱,所述实心导电柱外侧壁下侧部分设有导电压杆螺纹,所述实心导电柱上端穿透支撑架的矩形板且实心导电柱与支撑架的矩形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把手包括卡槽、把手、环齿以及转芯,所述把手与转芯固定连接,所述转芯外侧壁上设有环齿,所述把手通过转芯转动固定于实心导电柱左右两侧,所述转芯通过铰链固定于支撑架的支撑柱上,所述环齿与导电压杆螺纹相啮合,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卡扣凹槽,所述支撑柱上的卡扣凹槽内设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扣凹槽滑动配合,所述把手对应支撑柱上的卡扣凹槽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六方头旋钮、旋转卡块铰链、旋转卡块、卡块转齿、螺杆齿以及螺杆,所述螺杆内嵌于埋地导电杆内侧,所述螺杆与埋地导电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上端穿透导电板且固定有六方头旋钮,所述螺杆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杆齿,所述旋转卡块通过旋转卡块铰链转动固定于埋地导电杆内侧壁上,所述旋转卡块一端设于埋地导电杆外侧,另一端设于埋地导电杆内侧且与螺杆外侧壁接触,所述旋转卡块与螺杆外侧壁接触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卡块转齿,所述卡块转齿与螺杆齿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板包括六方头螺母以及导电矩形板,所述六方头螺母固定于导电矩形板上端面上,所述六方头螺母内侧壁与螺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埋地导电杆为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外侧壁上固定有导电杆螺纹,所述空心圆柱体上端固定于导电矩形板下端面上,所述空心圆柱体下端固定有尖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及原理:

1)将尖头插入地面,使用扳手拧动六方头螺母,使本实用新型埋入地底;

2)扳手拧动六方头旋钮,此时螺杆转动,通过螺杆齿使旋转卡块转动,从而旋转卡块插入地层中;

3)将需要接地的接线放入导电矩形板上,且绕六方头螺母一至两圈,向上扳动把手;

4)此时把手绕铰链转动,环齿推动实心导电柱下移,从而实心导电柱下移压紧需要接地的接线,同时卡槽扳动至竖直状态,此时卡块卡入卡槽内,完成固定;

5)拆卸时,按动按钮,此时卡块收缩,卡块与卡槽分离,向下扳动卡槽,此时实心导电柱上移,卡槽与需要接地的接线分离,将需要接地的接线由六方头螺母上拆除即可,反向扳动六方头旋钮,旋转卡块由地层中回到空心圆柱体内,反向扳动六方头螺母,将本实用新型由地面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螺纹以及旋转卡块,将本实用新型快速埋入地下,并通过旋转卡块进一步固定的,避免本实用新型脱落,采用实心导电柱与六方头螺母配合,从而夹持接地的接线,六方头螺母与实心导电柱内啮合,从而提高夹持的固紧力,利用环齿与固定螺纹配合,使得实心导电柱可迅速下移,从而快速压紧接线,提高接线速度,降低接线难度,节省接线时间,从而提高维修效率,利用卡块对控制把手进行固定,避免控制把手回转,导致实心导电柱夹持松弛进而导致接线脱落,按钮与锁头配合,使锁头可快速解锁,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相比较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可根据现实情况随意移动,拆装速度快,接线效率高,接线牢固,大大降低接线难度,节省接线时间,从而提高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支撑架、导电压杆以及控制把手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卡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的导电板与埋地导电杆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变电站智能化接地装置,包括按钮1、支撑架2、导电压杆3、导电板4、埋地导电杆5、尖头6、卡扣结构7、控制把手8以及锁头9,支撑架2固定于导电板4上端面上,导电板4下端固定有埋地导电杆5,埋地导电杆5下端面固定有尖头6,卡扣结构7设于埋地导电杆5内侧,且卡扣结构7上端穿透导电板4伸于导电板4上端,导电压杆3设于卡扣结构7上端,且导电压杆3下端与卡扣结构7上端相配合,导电压杆3设于支撑架2上,且导电压杆3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控制把手8通过铰链固定于支撑架2两侧上,且控制把手8与导电压杆3相配合,锁头9内嵌于支撑架2上,且锁头9与控制把手8相配合,锁头9上端面连接有按钮1,按钮1内嵌于支撑架2上端面上,且按钮1于支撑架2滑动连接。

如图2所示,锁头9包括挤压弹簧91、卡块92以及锲形槽93,卡块92对称内嵌于支撑架2上,卡块92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挤压弹簧91设于卡块92与支撑架2之间,挤压弹簧91两端分别连接卡块92与支撑架2,卡块92上端面上设有锲形槽93,按钮1设于锲形槽93上侧,按钮1下端为与锲形槽93相配合的锲形凸块。

如图3所示,支撑架2由矩形板21以及支撑柱22组成,矩形板21设于导电板4上端,支撑柱22设于矩形板21与导电板4之间,支撑柱22均匀固定于矩形板21四角的下端面上。

如图3所示,导电压杆3包括实心导电柱31,实心导电柱31外侧壁下侧部分设有导电压杆螺纹32,实心导电柱31上端穿透支撑架2的矩形板21且实心导电柱31与支撑架2的矩形板21滑动连接。

如图3所示,控制把手8包括卡槽81、把手82、环齿83以及转芯84,把手82与转芯84固定连接,转芯84外侧壁上设有环齿83,把手82通过转芯84转动固定于实心导电柱31左右两侧,转芯84通过铰链固定于支撑架2的支撑柱22上,环齿83与导电压杆螺纹32相啮合,支撑柱22上设有卡扣凹槽,支撑柱22上的卡扣凹槽内设有卡块92,且卡块92与卡扣凹槽滑动配合,把手82对应支撑柱22上的卡扣凹槽位置设有卡槽81,卡槽81与卡块92相配合。

如图4所示,卡扣结构7包括六方头旋钮71、旋转卡块铰链72、旋转卡块73、卡块转齿74、螺杆齿75以及螺杆76,螺杆76内嵌于埋地导电杆5内侧,螺杆76与埋地导电杆5转动连接,螺杆76上端穿透导电板4且固定有六方头旋钮71,螺杆76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杆齿75,旋转卡块73通过旋转卡块铰链72转动固定于埋地导电杆5内侧壁上,旋转卡块73一端设于埋地导电杆5外侧,另一端设于埋地导电杆5内侧且与螺杆76外侧壁接触,旋转卡块73与螺杆76外侧壁接触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卡块转齿74,卡块转齿74与螺杆齿75相啮合。

如图5所示,导电板4包括六方头螺母41以及导电矩形板42,六方头螺母41固定于导电矩形板42上端面上,六方头螺母41内侧壁与螺杆76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埋地导电杆5为空心圆柱体51,空心圆柱体51外侧壁上固定有导电杆螺纹52,空心圆柱体51上端固定于导电矩形板42下端面上,空心圆柱体51下端固定有尖头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及原理:

1)将尖头6插入地面,使用扳手拧动六方头螺母41,使本实用新型埋入地底;

2)扳手拧动六方头旋钮71,此时螺杆76转动,通过螺杆齿75使旋转卡块73转动,从而旋转卡块73插入地层中;

3)将需要接地的接线放入导电矩形板42上,且绕六方头螺母41一至两圈,向上扳动把手82;

4)此时把手82绕铰链转动,环齿83推动实心导电柱31下移,从而实心导电柱31下移压紧需要接地的接线,同时卡槽81扳动至竖直状态,此时卡块92卡入卡槽81内,完成固定;

5)拆卸时,按动按钮1,此时卡块92收缩,卡块92与卡槽81分离,向下扳动卡槽81,此时实心导电柱31上移,卡槽81与需要接地的接线分离,将需要接地的接线由六方头螺母41上拆除即可,反向扳动六方头旋钮71,旋转卡块73由地层中回到空心圆柱体51内,反向扳动六方头螺母41,将本实用新型由地面拆除。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