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跨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4225发布日期:2020-05-01 17:4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跨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跨越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建设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进行线路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跨越其他线路、障碍物的作业,这些线路和障碍物包括广播电视电话线、通讯通信光缆、高低压电力线路、临时用电线路、公路、铁路等。为了不影响被跨物的正常安全运行,需要在这些交叉跨越处搭设跨越架,使导线安全顺利通过。

常规跨越架通常由钢管连接搭建而成,跨越架的搭设和拆除过程都十分繁琐,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面对交叉跨越较多的线路施工时,反复搭建与拆除跨越架会导致施工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导致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的跨越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跨越架,其无需在搭设与拆除步骤耗费时间,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使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式跨越架,包括:

竖架,其安装在车厢上、并适配用于调整其角度的第一液压缸;

横梁,其一端与竖架的顶端铰接、并适配用于调整其角度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竖架铰接、另一端与横梁铰接;

牵引机构,其包括绞盘和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缠绕于绞盘、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挡块;所述拉绳沿竖架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块悬垂于横梁远离竖架的一端,所述绞盘位于竖架的下部;所述横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对拉绳构成限位的限位环,所述挡块的尺寸大于限位环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绞盘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限位环与滑槽共同构成对拉绳的限位,所述滑槽的两端设置有滚轮。

优选的,还包括转动台,所述转动台安装在车厢上;所述竖架与转动台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转动台铰接、另一端与竖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台包括底座、盖板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空心转盘;所述底座与车厢固接、且设置竖直向上延伸的轴杆,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与轴杆对应的凹槽、并通过螺栓与轴杆固接;所述转盘的周面设置齿棱并适配啮合的齿盘,所述齿盘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以轴杆为圆心的第一环形槽,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与第一环形槽适配的第一环形棱;所述第一环形槽分隔成多个腔室、且腔室内一一设置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设置以轴杆为圆心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与第二环形槽适配的第二环形棱;所述第二环形槽分隔成多个腔室、且腔室内一一设置有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车行驶至被跨物的对面,通过第一液压缸调整竖架的角度、使竖架立起,并通过第二液压缸调整横梁的角度,使横梁的长度方向与跨越方向一致,最后对车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横梁跨过被跨物。转动绞盘松放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挡块,在挡块重力的作用下,拉绳会降落到地面上,将挡块从拉绳上拆下、并将导线的端部与拉绳进行连接,接着转动绞盘卷收拉绳,拉绳会带着导线沿横梁跨过被跨物,如此,即可完成导线的跨越作业。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跨越架无需进行搭设与拆除,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通过操作人员攀爬跨越架来完成导线的跨越作业,大大提高了跨越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横梁设置滑槽与滚轮的示意图;

图3为转动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底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竖架;2、第一液压缸;3、横梁;4、第二液压缸;5、绞盘;6、拉绳;7、挡块;8、限位环;9、滑槽;10、滚轮;11、转动台;12、底座;13、盖板;14、转盘;15、齿盘;16、第二伺服电机;17、第一环形槽;18、第二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式跨越架,该车载式跨越架包括:

竖架1,其安装在车厢上、并适配用于调整其角度的第一液压缸2;

横梁3,其一端与竖架1的顶端铰接、并适配用于调整其角度的第二液压缸4;所述第二液压缸4的一端与竖架1铰接、另一端与横梁3铰接;

牵引机构,其包括绞盘5和拉绳6,所述拉绳6的一端缠绕于绞盘5、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挡块7;所述拉绳6沿竖架1和横梁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块7悬垂于横梁3远离竖架1的一端,所述绞盘5位于竖架1的下部;所述横梁3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对拉绳6构成限位的限位环8,所述挡块7的尺寸大于限位环8的孔径。应当理解的是,挡块7的尺寸大于限位环8的孔径,可以避免拉绳6远离绞盘5的一端朝绞盘5端回缩、从横梁3上滑落。竖架1也可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限位环8。

下面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车行驶至被跨物的对面,通过第一液压缸2调整竖架1的角度、使竖架1立起,并通过第二液压缸4调整横梁3的角度,使横梁3的长度方向与跨越方向一致,最后对车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横梁3跨过被跨物。转动绞盘5松放拉绳6,拉绳6的另一端连接有挡块7,在挡块7重力的作用下,拉绳6会降落到地面上,将挡块7从拉绳6上拆下、并将导线的端部与拉绳6进行连接,接着转动绞盘5卷收拉绳6,拉绳6会带着导线沿横梁3跨过被跨物,如此,即可完成导线的跨越作业。在下次进行跨越作业之前,需要重新将拉绳6沿竖架1和横梁3的长度方向牵出、使拉绳6远离绞盘5的一端从横梁3远离竖架1的一端穿出,并在拉绳6的该端连接上挡块7。本实用新型无需进行跨越架的搭设与拆除,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通过操作人员攀爬跨越架来完成导线的跨越作业,大大提高了跨越作业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绞盘5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绞盘5转动,即可对拉绳6进行松放或收卷。第一伺服电机选用具有抱闸功能的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3的上表面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9,所述限位环8与滑槽9共同构成对拉绳6的限位,所述滑槽9的两端设置有滚轮10。应当理解的是,滚轮10可以减少拉绳6、导线与横梁3之间的摩擦、降低拉绳6与导线的磨损。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台11,所述转动台11安装在车厢上;所述竖架1与转动台11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一端与转动台11铰接、另一端与竖架1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转动台11带动竖架1转动,从而对横梁3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跨越方向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台11包括底座12、盖板13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空心转盘14;所述底座12与车厢固接、且设置竖直向上延伸的轴杆,所述盖板13的底面设置与轴杆对应的凹槽、并通过螺栓与轴杆固接;所述转盘14的周面设置齿棱并适配啮合的齿盘15,所述齿盘15由第二伺服电机16驱动。应当理解的是,转盘14套设在底座12的轴杆上、并可绕轴杆进行转动。底座12和盖板13分别对转盘14的上下表面构成限位,轴杆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盖板13设置与轴杆的螺纹孔对应的定位通孔,盖板13与轴杆通过穿设在螺纹孔的螺栓进行连接。第一液压缸2与竖架1分别与转盘14铰接、且两铰接点沿底座12的轴杆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2的上表面设置以轴杆为圆心的第一环形槽17,所述转盘14的底部设置与第一环形槽17适配的第一环形棱;所述第一环形槽17分隔成多个腔室、且腔室内一一设置有滚珠。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环形槽17与第一环形棱的配合,可以更好对转盘14进行限位;第一环形槽17的每个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滚珠,滚珠的尺寸与腔室的大小相适配,在第一环形槽17内设置滚珠,可以大大减少转盘14转动时其与底座12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14的上表面设置以轴杆为圆心的第二环形槽18,所述盖板13的底部设置与第二环形槽18适配的第二环形棱;所述第二环形槽18分隔成多个腔室、且腔室内一一设置有滚珠。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二环形槽18与第二环形棱的配合,可以更好对转盘14进行限位;第二环形槽18的每个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滚珠,滚珠的尺寸与腔室的大小相适配,在第二环形槽18内设置滚珠,可以大大减少转盘14转动时其与盖板13之间的摩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