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9313发布日期:2020-06-02 20:3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产品的应用领域广泛,生活中的手持类、便携类电器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大量的手持类电器具有功能部件的共性;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加强,为了减少电池污染与资源消耗,越来越多的产品朝着模块化的趋势发展。现有技术通过设计专用机身、专用电源等储供电产品努力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整合,然而机身、电源多为专用设计互不通用,功能领域专一,使其通用性较差、适用面较窄;而以充电宝等产品直接或以简单方式连接安装功能模块实现的临时性功能电器,其对防水、防震和连接等可靠性不足,供电电压单一,在使用中操作体验感较差,可实现的实用功能有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以适合持握的储供电手柄为基础,并设计有防水防震和可靠连接的通用端口,同时通过可切换的电路实现供电电压和电量的按需切换,从而适配更多的功能模块供电需求。通过通用传导模块、通用usb模块、通用充电模块等专属模块的配套设计,实现了具有普适性、轻量化、多领域适用、环保便携的功能组合电器产品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通过通用的储供电手柄和通用传导模块的组合,产品实现了高效节约的丰富组合应用功能,其中可通过切换键切换储供电手柄的输出电压以适配不同功能模块的电压需求,可结合不同的功能模块头,满足用户对产品使用的多样、轻量、便携、灵活、通用化需求,是一种绿色可持续设计,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举例实施方案包括手柄外壳、电池、手柄的两端和顶部功能模块、底部功能模块上设计有通用连接端口和导电连接点,手柄与功能模块由通用连接端口便捷可靠连接,形成工作电路,可按需实现功能丰富的手持组合电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案一的储供电手柄的顶端、底端接口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案一的储供电手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实施方案一的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案一的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案二的多级扩展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案二的多级扩展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案三的储供电手柄的顶端、底端接口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案三的储供电手柄结构分解图

图9为实施方案三的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整体示意图

图10为实施方案三的储供电手柄与适配模块组合实现应用功能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案三的储供电手柄整体示意图

图中: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模块1、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传导模块与功能模块连接位4、通用传导模块5、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防水减震圈7、转接限位块8、卡接块9、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卡接块16、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绝缘分隔21、传导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22、第一储供电手柄23、储供电手柄壳体24、电压/电量指示灯25、电源指示灯26、电源开关27、切换键28、电池29、电路板30、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32、储供电手柄串接位33、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底部功能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36、底部功能模块37、第二储供电手柄38、顶部功能模块39、usb供电口40、定位装置41、导电片凹点42、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连接卡扣44、导电片凸点45、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顶部功能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47、第三储供电手柄48、储供电手柄壳体49、切换键50、电源灯51、电源开关52、电压/电量指示灯53、电池54、电路板55、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储供电手柄与底部功能模块连接位58、通用充电模块59、接头定向点60、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充电接口63、有线充电模块64、电源线6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三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举例说明。

实施方案一

参见图1至图4,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包括第一储供电手柄23、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通用传导模块5、底部功能模块37、电压/电量指示灯25、电源指示灯26、电源开关27、切换键28、电池29、电路板30、储供电手柄壳体24、传导模块与功能模块连接位4、防水减震圈7、转接限位块8、卡接块9、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卡接块16、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绝缘分隔21、传导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22、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

本实施例的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以电动牙刷头作为示例。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顶端设有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包括卡接块16、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绝缘分隔21、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底端设有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所述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包括防水减震圈7、转接限位块8、卡接块9、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设有电压/电量指示灯25、电源指示灯26、电源开关27和切换键28。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内部主要由电池29、电路板30组成。

本实施例的应用功能由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连接通用传导模块5、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底部功能模块37组合实现。

所述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通过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与通用传导模块5上的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连接,通用传导模块5通过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与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连接,第一储供电手柄23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与底部功能模块37上的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连接。

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与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是同类型接口,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与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是同类型接口。所述通用传导模块5通过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上所设的不等弧长卡接块9与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实现定向对接,并由转接限位块8限定旋接角度,使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与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实现对应接触形成设计供电电路。同时防水减震圈7与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对接压合接触,实现密封防水及减震效果。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与底部功能模块37上的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连接,连接形式同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与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的连接。

所述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通过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与通用传导模块5上的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连接,所述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根据通用传导模块5的特定传导需求设计符合传导要求的相应连接方式,所述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设有与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的传导方式对应的统一接口。

开启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的电源开关27,第一储供电手柄23供电使通用传导模块5工作并传导驱动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实现功能。

实施方案二

参见图5至图6,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包括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传导模块与功能模块连接位4、通用传导模块5、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防水减震圈7、转接限位块8、卡接块9、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卡接块16、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绝缘分隔21、传导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22、第一储供电手柄23、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32、储供电手柄串接位33、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底部功能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36、第二储供电手柄38、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有线充电模块64、电源线65。

本实施例的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以电钻作为示例。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顶端设有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包括卡接块16、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绝缘分隔21、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底端设有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所述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包括防水减震圈7、转接限位块8、卡接块9、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设有电压/电量指示灯25、电源指示灯26、电源开关27和切换键28。

本实施例的应用功能由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连接通用传导模块5、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第二储供电手柄38、有线充电模块64组合实现。

所述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通过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与通用传导模块5上的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连接,通用传导模块5通过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与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连接,第一储供电手柄23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与第二储供电手柄38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32连接,第二储供电手柄38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与有线充电模块64上的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连接。

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与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32、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是同类型接口,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与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是同类型接口。所述通用传导模块5通过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上所设的不等弧长卡接块9与第一储供电手柄23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实现定向对接,并由转接限位块8限定旋接角度,使导电触点10、导电触点11、导电触点12、导电触点13与导电片17、导电片18、导电片19、导电片20实现对应接触形成设计供电电路。同时防水减震圈7与通用连接端对接接触面62对接压合接触,实现密封防水及减震效果。

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1和第二储供电手柄38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32的连接形式、第二储供电手柄38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和底部功能模块37上的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的连接形式,均与传导模块下端通用连接端6和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14的连接形式相同。

所述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通过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与通用传导模块5上的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连接,所述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根据通用传导模块5的特定传导需求设计符合传导要求的相应连接方式,所述功能头端传导接口2设有与传导模块上端接口3的传导方式对应的统一接口。

所述有线充电模块64上设有电源线65连接市电,有线充电模块64内设有变压电路,有线充电模块64通过底部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35和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34连接形成设计电路实现对第二储供电手柄38和第一储供电手柄23内的电池29充电。

开启所述第一储供电手柄23和第二储供电手柄38上的电源开关27,并相应调整第一储供电手柄23和第二储供电手柄38上的切换键28,由第一储供电手柄23和第二储供电手柄38组合供电实现电压切换满足不同电压需求的通用传导模块5工作并传导驱动通用传导模块专配功能头模块15实现功能。

实施方案三

参见图7至图11,一种适配功能模块的手持组合电器,包括第三储供电手柄48、连接卡扣44、储供电手柄壳体49、切换键50、电源灯51、电源开关52、电压/电量指示灯53、电池54、电路板55、顶部功能模块39、usb供电口40、通用充电模块59、定位装置41、导电片凹点42、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储供电手柄与底部功能模块连接端连接位58、接头定向点60、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顶部功能模块与储供电手柄连接位47、充电接口63。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顶端设有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包括连接卡扣44、导电片凸点45、接头定向点60。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底端设有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所述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包括定位装置41、导电片凹点42、接头定向点60。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上设有切换键50、电源灯51、电源开关52、电压/电量指示灯53。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内部主要由电池54、电路板55组成。

本实施例的应用功能由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连接顶部功能模块39、通用充电模块59组合实现。

所述顶部功能模块39通过接头定向点60与第三储供电手柄48上的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连接,通用充电模块59通过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与第三储供电手柄48上的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连接。

所述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与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是同类型接口,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与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是同类型接口。所述顶部功能模块39通过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与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实现与第三储供电手柄48的对接,同时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与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上通过接头定向点60实现定向对接,并由连接卡扣44和定位装置41实现对接锁定,使导电片凹点42和导电片凸点45实现对应接触形成设计供电电路。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通过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和通用充电模块59上的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对接,对接形式与储供电手柄顶部适配功能模块通用连接端43和储供电手柄顶部通用连接端46的对接形式相同。

开启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上的电源开关52,第三储供电手柄48供电使顶部功能模块39实现功能。

所述第三储供电手柄48亦可通过控制其上的切换键50实现电压切换以满足不同电压需求的顶部功能模块39工作,并由电压/电量指示灯53指示当前供电电压。

所述通用充电模块59上设有充电接口63用以连接外部电源,通用充电模块59通过通用充电模块顶部连接端57和储供电手柄底部通用连接端56连接形成设计电路实现对第三储供电手柄48内的电池54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设计思路和运用方式衍生、延伸、引申所作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设计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