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139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由槽式、托盘式或梯级式的直线段、弯通、三通、四通组件以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密接支撑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称为电缆桥架(简称桥架)。电缆桥架可以独立架设,也可以敷设在各种建(构)筑物和管廊支架上,其具有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配置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阶梯式的三通电电缆桥架,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缆槽1和竖直电缆槽2,竖直连接槽2设置在水平电缆槽1的中间位置,水平电缆槽1上开设有与竖直电缆槽2连通的缺口3。铺设电缆时,从水平电缆槽1两端进来的电缆都汇聚在竖直电缆槽2内,此时,竖直电缆槽内2的汇聚有大量的电缆。出于安全和行业检修规范,电缆汇聚多的地方必须要定期检查,况且,电缆在正常工作时会发热,发热的电缆相互堆积在一起,更容易引发危险,因此,必须定期对竖直电缆槽内2的电缆进行散热或检修。

但是,竖直电缆槽2内的电缆很多,而检修时要需要全面检修,那么在检修压在底下的电缆时,需要将上面的电缆抬起来,否则查看不到底下的电缆,检查竖直电缆槽2内的电缆情况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具有方便查看电缆情况、省时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缆槽和竖直电缆槽,所述水平电缆槽包括水平底架和设置在水平底架两侧的水平侧板,所述竖直电缆槽包括竖直底架和设置在竖直底架两侧的竖直侧板,所述水平底架与竖直底架相连,靠近竖直电缆槽一侧的水平侧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竖直侧板与有缺口一侧的水平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且水平侧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水平底架上,所述竖直侧板在竖直底架上沿着两竖直侧板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电缆散热或定期检修时,使竖直侧板沿着两竖直侧板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此时,与连接板相连的水平侧板之间也相互远离,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增大,竖直电缆槽之间层叠堆积铺设的电缆可以摊开在竖直电缆槽底壁上,减少电缆的层叠堆积,不需要人工手动抬起上层电缆,就可以对电缆散热或检修,省时省力。散热完或检修完后,将摊开的电缆聚拢,使两竖直侧板往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恢复原状,此时,可以将电缆槽盖盖合在竖直电缆槽或水平电缆槽上,不影响电缆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底架包括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两端均穿过竖直侧板且与竖直侧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杆靠近连接板设置,第一底杆和远离竖直电缆槽的水平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二底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竖直侧板位置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竖直侧板往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此时,两竖直侧板分别沿着第二底杆的两端移动,可增大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将竖直电缆槽里面的电缆摊开;使两竖直侧板往相互靠近的方向拉动,此时,两竖直侧板沿着第二底杆的中心移动,可以使两竖直侧板恢复原状;改变两竖直电缆之间的距离时,竖直侧板在第二底杆上滑动,不需要移动承载有电缆的竖直底架,省时省力,限位件的设置有利于限定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竖直电缆槽内电缆的稳定保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与第二底杆同轴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两竖直侧板固定连接,当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与两水平侧壁之间的距离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拉伸并固定住,此时,可对竖直电缆槽内的电缆进行散热或检修;散热完毕或检修完毕时,松开对弹簧的固定,此时,弹簧在自身作用下可恢复原状,此时,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与两水平侧壁之间的距离一致,归拢电缆,即可将电缆槽盖盖合在竖直电缆槽上,电缆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侧板之间设置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套设在弹簧外,且与弹簧同轴设置,所述伸缩套筒两端分别与竖直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套筒同轴套设在弹簧外,电缆可铺设在伸缩套筒上,避免电缆夹在弹簧的缝隙内,有利于保护电缆;伸缩套筒两端与竖直侧板固定连接,伸缩套筒可与弹簧同步伸长或缩短,不影响竖直侧板之间距离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底杆两端设置有用于阻止竖直侧板与第二底杆脱离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可阻止竖直侧板与第二底杆脱离,便于竖直侧板的稳定滑动,从而使得电缆始终位于竖直电缆槽内,便于电缆的稳定安铺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侧板上活动连接有卡勾,所述挡板上固定设置有卡圈,当卡勾与卡圈相卡合时,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当卡勾与卡圈相离时,弹簧复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拉长,然后使卡勾与卡圈相卡合,此时,弹簧维持在伸长状态,不需要人工维持弹簧的状态,省时省力;卡勾与卡圈相离时,弹簧复原,卡勾与卡圈的结构简,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底架上水平设置滑槽,所述水平侧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块滑动的阻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竖直侧板滑动时,滑块随着在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缺口一侧的水平侧板在水平底架上滑动,便于水平侧板的滑动。滑槽的设置为水平侧板的滑动限定方向,便于水平侧板的稳定滑动。滑槽与滑块配合,也有利于水平电缆槽与竖直电缆槽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块为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块,所述阻止件为穿设在燕尾块上的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位于燕尾槽内的一端与燕尾槽底壁抵触,所述抵紧螺栓与燕尾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与燕尾块相互配合,阻止滑槽与滑块脱离,从而有利于水平电缆槽与竖直电缆槽之间的稳定连接。旋转抵紧螺栓,使抵紧螺栓与燕尾槽底壁抵触,此时,燕尾块被固定在燕尾槽内,水平侧板不能移动;回转抵紧螺栓,使抵紧螺栓与燕尾槽底壁相离,可滑动燕尾块,抵紧螺栓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竖直侧板沿着两竖直侧板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竖直侧板之间的距离增大,竖直电缆槽之间层叠堆积铺设的电缆可以摊开在竖直电缆槽底壁上,减少电缆的层叠堆积,不需要人工手动抬起上层电缆,就可以对电缆散热或检修,省时省力;

2、伸缩套筒同轴套设在弹簧外,电缆可铺设在伸缩套筒上,避免电缆夹在弹簧的缝隙内,有利于保护电缆;

3、将弹簧拉长,然后使卡勾与卡圈相卡合,此时,弹簧维持在伸长状态,不需要人工维持弹簧的状态,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底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三通式电缆桥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平电缆槽;11、水平底架;12、水平侧板;2、竖直电缆槽;21、竖直底架;211、第一底杆;212、第二底杆;2121、挡板;22、竖直侧板;3、缺口;4、连接板;5、连接杆;6、弹簧;61、伸缩套筒;7、卡勾;71、卡圈;8、滑槽;81、滑块;9、抵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阶梯式三通电缆桥架,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缆槽1和竖直电缆槽2,水平电缆槽1包括水平底架11和设置在水平底架11两侧的水平侧板12,竖直电缆槽2包括竖直底架21和设置在竖直底架21两侧的竖直侧板22。竖直底架21包括第一底杆211和第二底杆212,第一底杆211靠近连接板4设置,第一底杆211和远离竖直电缆槽2的水平侧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第一底杆211和第二底杆212两端均穿过竖直侧板22且与竖直侧板22滑动连接,竖直侧板22在第一底杆211和第二底杆212上沿着两竖直侧板22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滑动,靠近竖直电缆槽2一侧的水平侧板12上开设有缺口3,竖直侧板22与有缺口3一侧的水平侧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且水平侧板12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水平底架11上。

对电缆散热或定期检修时,将两竖直侧板22往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此时,两竖直侧板22分别沿着第二底杆212的两端移动,此时,与连接板4相连的水平侧板12之间也相互远离,两竖直侧板22之间的距离增大,竖直电缆槽2之间层叠堆积铺设的电缆可以摊开在竖直电缆槽2底壁上,减少电缆的层叠堆积,不需要人工手动抬起上层电缆,就可以对电缆散热或检修,省时省力。散热完或检修完后,将摊开的电缆聚拢,使两竖直侧板22往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恢复原状,此时,可以将电缆槽盖盖合在竖直电缆槽2或水平电缆槽1上,不影响电缆的正常工作。改变两竖直电缆之间的距离时,竖直侧板22在第二底杆212和第一底杆211上滑动,不需要移动承载有电缆的竖直底架21,省时省力,限位件的设置有利于限定两竖直侧板22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竖直电缆槽2内电缆的稳定保持。

参照图1和图2,第二底杆212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竖直侧板22位置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与第二底杆212同轴设置的弹簧6,弹簧6两端分别与两竖直侧板22固定连接,当弹簧6处于正常状态时,两竖直侧板22之间的距离与两水平侧壁之间的距离一致。竖直侧板22上活动连接有卡勾7,本实施例中,卡勾7与竖直侧板22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实现活动连接,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橡胶条、绳子等连接。挡板2121上固定设置有卡圈71,当卡勾7与卡圈71相卡合时,弹簧6处于伸长状态,当卡勾7与卡圈71相离时,弹簧6复原。

将弹簧6拉长,使卡勾7与卡圈71相卡合,此时,弹簧6维持在伸长状态,不需要人工维持弹簧6的状态,可对竖直电缆槽2内的电缆进行散热或检修,省时省力;散热完毕或检修完毕时,归拢电缆,使卡勾7与卡圈71相离,此时,弹簧6复原,两竖直侧板22之间的距离与两水平侧壁之间的距离一致,即可将电缆槽盖盖合在竖直电缆槽2上,电缆正常工作。

参照图1和图3,竖直侧板22之间设置有伸缩套筒61,伸缩套筒61套设在弹簧6外,且与弹簧6同轴设置,伸缩套筒61两端分别与竖直侧板22固定连接。伸缩套筒61同轴套设在弹簧6外,电缆可铺设在伸缩套筒61上,避免电缆夹在弹簧6的缝隙内,有利于保护电缆;伸缩套筒61两端与竖直侧板22固定连接,伸缩套筒61可与弹簧6同步伸长或缩短,不影响竖直侧板22之间距离的改变。

参照图2和图3,第二底杆212两端设置有用于阻止竖直侧板22与第二底杆212脱离的挡板2121,挡板2121的设置可阻止竖直侧板22与第二底杆212脱离,便于竖直侧板22的稳定滑动,从而使得电缆始终位于竖直电缆槽2内,便于电缆的稳定安铺设。

参照图4和图5,水平底架11上水平设置滑槽8,水平侧板12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在滑槽8内滑动的滑块81,本实施例中,滑槽8为燕尾槽,滑块81为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块,在其它实施例中,滑槽8还可以设置为t型槽,滑块81设置为与t型槽相配合的t型块。拉动竖直侧板22滑动时,滑块81随着在滑槽8内滑动,从而带动缺口3一侧的水平侧板12在水平底架11上滑动,便于水平侧板12的滑动。滑槽8的设置为水平侧板12的滑动限定方向,便于水平侧板12的稳定滑动,燕尾槽与燕尾块相互配合,阻止滑槽8与滑块81脱离,从而有利于水平电缆槽1与竖直电缆槽2之间的稳定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滑块81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块81滑动的阻止件,阻止件为穿设在燕尾块上的抵紧螺栓9,抵紧螺栓9位于燕尾槽内的一端与燕尾槽底壁抵触,抵紧螺栓9与燕尾块转动连接。旋转抵紧螺栓9,使抵紧螺栓9与燕尾槽底壁抵触,此时,燕尾块被固定在燕尾槽内,水平侧板12不能移动;回转抵紧螺栓9,使抵紧螺栓9与燕尾槽底壁相离,可滑动燕尾块,抵紧螺栓9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电缆散热或定期检修时,将两竖直侧板22往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此时,弹簧6和伸缩套筒61被拉长,两竖直侧板22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卡勾7与卡圈71相卡合,弹簧6维持在伸长状态,竖直电缆槽2之间层叠堆积铺设的电缆可以摊开在竖直电缆槽2底壁上,减少电缆的层叠堆积,不需要人工手动抬起上层电缆,就可以对电缆散热或检修,省时省力;散热完或检修完后,将摊开的电缆聚拢,使卡勾7与卡圈71相离,堂皇在自身作用下恢复原状,伸缩套筒61收缩回原状,此时,可以将电缆槽盖盖合在竖直电缆槽2或水平电缆槽1上,不影响电缆的正常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