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233发布日期:2020-05-22 21:5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吸尘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一种介于普通家用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之间的家庭清洁类产品,比较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主要用于车内的清洁,对键盘,电器等也有良好效果。但是,为了达到轻便小巧可手持使用的效果,一般的手持式吸尘器的体积都不能太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电机及电池等设备的安装空间,进而限制了手持式吸尘器的功率及使用工作时间,存在功率较小、吸力不够强劲及续航能力不足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其包括电机本体、静叶轮、动叶轮、风罩及线路板;静叶轮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的驱动轴伸出前端,且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穿过静叶轮;动叶轮同轴固定于驱动轴的伸出端;风罩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风罩口及吸气口,该风罩通过风罩口罩住动叶轮并与静叶轮匹配固定;线路板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的后端。

其中,电机本体包括驱动轴、前支架、前轴承、磁环、定子铁心、线架、漆包线、后轴承及后支架;前支架的后端开设有与之同轴且与定子铁心相匹配的定子安装孔,该前支架的前端开设有同轴贯通定子安装孔且与前轴承相匹配的前轴承安装孔;后支架的前端上开设有与后轴承相匹配的后轴承安装孔;

所述漆包线通过线架匹配固定于定子铁心上,该定子铁心匹配同轴安装固定于前支架的定子安装孔内;前轴承匹配套接固定于前支架的前轴承安装孔内,后轴承匹配套接固定于后支架的后轴承安装孔内;磁环同轴套接固定于驱动轴上;驱动轴的后端匹配套接固定于后轴承的内孔中,该驱动轴的前端依次匹配穿过定子铁心的中间及前轴承的内孔并从前支架的前端伸出一段后通过前轴承套接固定;后支架与前支架匹配连接固定。

其中,线架包括前线架及后线架,前线架及后线架分别固定于定子铁心的前后两端。

其中,定子铁心以其轴心线为轴心城圆形阵列均匀分布的三等分拼接而成;前线架及后线架也是由与定子铁心相匹配的三等分拼接组成;漆包线也根据定子铁心匹配设置成三组。

其中,三等分的所述后线架各匹配插接一个接线端子;线路板上开设有三个与接线端子匹配插接的插接口;线路板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的后端时,三个接线端子各匹配插接一个插接口。

其中,线路板的后端面还设置有线路板保护盖。

其中,静叶轮通过螺钉固定于前支架的前端;动叶轮通过衬套、垫片及螺母匹配固定于驱动轴的前端;驱动轴的前端设置有与螺母相匹配螺纹;衬套、动叶轮及垫片依次从驱动轴的前端匹配套接,该衬套的两端分别抵住前轴承的内圈侧面及动叶轮的侧面,动叶轮通过螺母与螺纹之间的螺纹紧固而夹紧固定于衬套垫片之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动静叶轮、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及线路板依次轴向分布,结构紧凑,分布合理,在保证电机驱动高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体积,可以在保持高吸尘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手持式吸尘器的体积,方便人们持握使用,省力又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架及定子铁心的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静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本体;2、静叶轮;3、动叶轮;4、风罩;5、线路板;6、线路板保护盖;11、驱动轴;12、前支架;13、前轴承;14、磁环;15、定子铁心;16、线架;17、漆包线;18、后轴承;19、后支架;21、内环;22、静导风叶片;23、外环;31、衬套;32、垫片;33、螺母;34、底板;35、动导风叶片;36、顶板;41、风罩口;42、吸气口;51、插接口;111、螺纹;121、定子安装孔;122、前轴承安装孔;161、前线架;162、后线架;163、接线端子;191、后轴承安装孔;211、衬套孔;341、轴通孔;361、导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手持式吸尘器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静叶轮2、动叶轮3、风罩4及线路板5;静叶轮2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1的驱动轴11伸出前端,且电机本体1的驱动轴11穿过静叶轮2;动叶轮3同轴固定于驱动轴11的伸出端;风罩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风罩口41及吸气口42,该风罩4通过风罩口41罩住动叶轮3并与静叶轮2匹配固定;线路板5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1的后端。本实用新型的动静叶轮、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及线路板依次轴向分布,结构紧凑,分布合理,在保证电机驱动高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体积,可以在保持高吸尘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手持式吸尘器的体积,方便人们持握使用,省力又省空间。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1包括驱动轴11、前支架12、前轴承13、磁环14、定子铁心15、线架16、漆包线17、后轴承18及后支架19;前支架12的后端开设有与之同轴且与定子铁心15相匹配的定子安装孔121,该前支架12的前端开设有同轴贯通定子安装孔121且与前轴承13相匹配的前轴承安装孔122;后支架19的前端上开设有与后轴承18相匹配的后轴承安装孔191;

所述漆包线17通过线架16匹配固定于定子铁心15上,该定子铁心15匹配同轴安装固定于前支架12的定子安装孔121内;前轴承13匹配套接固定于前支架12的前轴承安装孔122内,后轴承18匹配套接固定于后支架19的后轴承安装孔191内;磁环14同轴套接固定于驱动轴11上;驱动轴11的后端匹配套接固定于后轴承18的内孔中,该驱动轴11的前端依次匹配穿过定子铁心15的中间及前轴承13的内孔并从前支架12的前端伸出一段后通过前轴承13套接固定;后支架19与前支架12匹配连接固定。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线架16包括前线架161及后线架162,前线架161及后线架162分别固定于定子铁心15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的线架采用前后两部分拼装的结构形式,可以直接插接固定于定子铁心的两端,结构简单又安装方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定子铁心15以其轴心线为轴心城圆形阵列均匀分布的三等分拼接而成;前线架161及后线架162也是由与定子铁心15相匹配的三等分拼接组成;漆包线17也根据定子铁心15匹配设置成三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定子铁心、线架及漆包线之间的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三等分的所述后线架162各匹配插接一个接线端子163;线路板5上开设有三个与接线端子163匹配插接的插接口51;线路板5匹配固定于电机本体1的后端时,三个接线端子163各匹配插接一个插接口51。本实用新型把电机的线路通过接线端子接出,并在线路板上设置与之匹配的插接口,通过插接卡扣的形式连通并安装线路板于电机本体的后端,从而省去的电机与线路板之间的接线步骤,避免了因体积小造成电机与线路板之间接线不便的问题。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线路板5的后端面还设置有线路板保护盖6,该线路板保护盖6有效覆盖线路板5,从而有效保护线路板5不受损害。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静叶轮2通过螺钉固定于前支架12的前端;动叶轮3通过衬套31、垫片32及螺母33匹配固定于驱动轴11的前端;驱动轴11的前端设置有与螺母33相匹配螺纹111;衬套31、动叶轮3及垫片32依次从驱动轴11的前端匹配套接,该衬套31的两端分别抵住前轴承13的内圈侧面及动叶轮3的侧面,动叶轮3通过螺母33与螺纹111之间的螺纹紧固而夹紧固定于衬套31垫片32之间。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动叶轮3包括轴向依次一体连接的底板34、动导风叶片35及顶板36;所述底板34上开设有与之同轴且与驱动轴11的前端相匹配的轴通孔341,所述顶板36开设有与之同轴的导风口361;所述动导风叶片35共有七片,七片所述动导风叶片35以动叶轮3的轴心线为轴心城圆形阵列均匀分布,该动导风叶片35为螺旋向轴心延伸的弧形结构;驱动轴11穿过轴通孔341后通过垫片32及螺母33固定动叶轮3;导风口361正对风罩4的吸气口4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静叶轮2包括径向同轴一体连接的内环21、静导风叶片22及外环23;所述内环21的中间开设有与之同轴且与衬套31相匹配衬套孔211;所述静导风叶片22共有八片,八片所述静导风叶片22以静叶轮2的轴心线为轴心城圆形阵列均匀分布,该静导风叶片22为轴向延伸的弧形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