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0429发布日期:2020-09-18 20:3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光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有光热利用、光伏发电利用和光化学转换三种形式。光伏发电利用以电能作为最终表现形式,具有传输方便的特点,其在通用性、可存储性等方面具有其它两者无法替代的优势,并且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硅的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应用于太阳能储能、太阳能照明、太阳能路灯等。

在具体安装时,通常将光伏设备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现有的支架在光伏设备安装后无法调整仰角,不同地区因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而对安装的光伏板的仰角要求不同,需要分别生产适于不同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支架,这种角度定制的产品难以控制产品品质,产能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还有的支架或安装架虽然能实现光伏板仰角的调节,但其结构较为复杂,调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支架无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地区需要角度定制的支架,生产成本高,而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安装支架调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设备,包括支架、光伏面板和与所述光伏面板相联的壳体,所述支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之一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之另一设置有伸出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凸起,各所述凸起均与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凸起之一与所述卡槽的配合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连接头上,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卡槽分别卡接于不同的所述凸起实现倾斜角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布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光伏面板的表面上,所述卡槽设于所述连接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布设于所述连接头上,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光伏面板的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容置有电池及控制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形成于所述连接头上的卡齿,每个卡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头顶部轮廓呈圆弧状,多个所述卡齿均匀平行分布于所述连接头的顶部,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光伏面板的表面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与所述壳体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便于所述凸起滑入所述卡槽的安装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包括支撑部,各所述卡齿平行间隔布设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各所述卡齿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至侧面的延伸方向依次变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连接头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轨上间隔开设有两组插销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插设于各组所述插销孔的插销,两个所述插销之间的距离适配于所述卡齿的长度以限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连接头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连接头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连接头可相对所述支撑杆水平转动以使所述光伏面板的方位可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头的顶端封闭;所述连接头的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伸入所述内腔中,所述连接头的侧壁螺接有多个螺杆,所述连接头在各所述螺杆拧紧至与所述支撑杆相抵时相对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所述连接头内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各所述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适于所述支撑杆穿过的过孔,其中一部分所述螺杆螺接于所述连接头的一侧壁上,其余的所述螺杆螺接于所述连接头相对的另一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设备,卡槽可卡固于各凸起,壳体与连接头之间形成卡接结构,且各凸起的伸出角度各不相同,安装时,可根据当地的纬度选择伸出角度合适的凸起,壳体通过该凸起与卡槽的卡合配合实现与连接头的固定,能使光伏面板的倾斜角度满足设计要求;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品质管控和批量生产,且安装快捷方便,无需借助工具,省去了繁琐的安装及仰角的调节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伏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局部未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光伏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光伏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光伏设备中连接头在一个角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光伏设备中连接头在另一个角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光伏设备调整倾斜角度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0为光伏设备调整倾斜角度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11为光伏设备调整倾斜角度的装配示意图三;

图12为光伏设备调整倾斜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四。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支架;11-支撑杆;12-连接头;120-凸起;121-通孔;122-支撑部;123-卡齿;124-连接部;125-内腔;126-螺纹孔;127-螺杆;128-隔板;129-过孔;20-太阳能储控一体机;21-光伏面板;22-壳体;23-控制器;201-安装入口;220-卡槽;221-导轨;222-插销孔;223-安装板;224-腰形孔;225-螺丝;226-限位组件;22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设备,包括支架10、光伏面板21和与光伏面板21相联的壳体22。支架10包括连接头12,连接头12和壳体22中的一个设置有卡槽220,连接头12和壳体2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伸出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凸起120,各凸起120均与卡槽220相适配,壳体22通过其中的一个凸起120与卡槽220的配合可分离地固定于连接头12上,壳体22通过卡槽220分别卡接于不同的凸起120实现倾斜角度的调节。如图1及图9~12所示,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当地的纬度选择其中一个伸出角度合适的凸起120,通过凸起120与卡槽220的配合将壳体22卡接于连接头12上,使光伏面板21能适于当地对安装角度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转换太阳能的能量。壳体22与连接头12之间的安装操作方便,省去了繁琐的调节步骤,且无需借助工具。多个伸出角度各不相同的凸起120使得壳体22能适于不同地区的安装角度要求,无需进行定制各安装角度的支架10,降低了成本,产品品质易于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设备,卡槽220可卡固于各凸起120,壳体22与连接头12之间形成卡接结构,且各凸起120的伸出角度各不相同,安装时,可根据当地的纬度选择伸出角度合适的凸起120,壳体22通过该凸起120与卡槽220的卡合配合实现与连接头12的固定,能使光伏面板21的倾斜角度满足设计要求;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品质管控和批量生产,且安装快捷方便,无需借助工具,省去了繁琐的安装及仰角的调节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凸起120间隔布设于壳体22背离光伏面板21的表面上,卡槽220设于连接头12上。卡槽220可开设于连接头12的顶部,多个凸起120可呈弧状间隔布设在壳体22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多个凸起120间隔布设于连接头12上,卡槽220设于壳体22背离光伏面板21的表面上。各凸起120可均匀间隔布设于连接头12上,卡槽220可开设于壳体22背离光伏面板21一面的中央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2容置有电池及控制电路,电池通过控制电路与光伏面板21电连接,实现充放电控制和逆变转换功能。如图1、图2所示,壳体22整体大致呈扁平的盒状,壳体22的长度与光伏面板21的长度大致相等;光伏面板21的背面设有控制器23,该控制器23与壳体22内的控制电路连接。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壳体2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安装板223,安装板223的两端分别开设腰形孔224,光伏面板21背面对应各腰形孔22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采用螺丝225穿过腰形孔224与连接孔连接,将壳体22安装固定于光伏面板21的背面,壳体22与光伏面板21两者可组成太阳能储控一体机2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凸起120为形成于连接头12上的卡齿123,卡齿123可以是t形卡齿123或者其它适于卡合的形状,每个卡齿123沿水平方向延伸,各卡齿12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头12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头12顶部轮廓呈圆弧状,多个卡齿123均匀平行分布于连接头12的顶部,其中的一个卡齿123大致位于连接头12顶部的中间位置,卡齿123的数量和布设密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壳体22背离光伏面板21的表面设有平行的两个导轨221,两个导轨221相联接,两个导轨221共同围成截面适配于凸起120的卡槽220,卡槽220的一端或两端形成有便于凸起120滑入卡槽220的安装入口201。如图1、图6所示,壳体22背离光伏面板21的表面焊接固定有条状的型材,型材的延伸方向与壳体22的长度方向平行,型材构成两导轨221且围成有卡槽220,卡槽22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安装入口201,安装时可选择其中一个安装入口201将壳体22的卡槽220卡于连接头12其中的一个卡齿12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连接头12包括支撑部122,各卡齿123平行间隔布设于支撑部122的顶面,各卡齿123相对于高度方向z的倾斜角度从支撑部122的顶面至侧面的延伸方向依次变大。支撑部122整体呈弧形,支撑部122的长度与连接头12的长度相等,支撑部122与连接头12为一体成型的,支撑部122作为连接头12顶面的延伸部分。连接头12还包括连接部124,连接部124的一端与支撑部122接合,另一端与连接头12的外侧壁接合,连接部124呈水平布设,连接部124的设置可提高支撑部122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支架10还包括支撑杆11,连接头12套设于支撑杆11的顶端,连接头12可相对支撑杆11水平转动,以使光伏面板21的方位可调。支撑杆11为圆杆,连接头12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杆11上,安装操作时,可先将壳体22与连接头12安装在一起,然后将连接头12套在支撑杆11的顶部,根据光伏面板21朝南原则,旋转连接头12,调整好方位角,然后再将连接头12和支撑杆11两者固定,防止两者发生相对转动。

连接头12可以是铝挤型连接头12,内部呈中空结构,顶部形成多个伸出角度不同的卡齿123,生产连接头12所使用的模具费用大大降低,相较于压铸成型的结构件,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连接头12的底端开设有供支撑杆11穿过的通孔121,连接头12的顶端封闭,支撑杆11可采用中空的金属杆。如图3、图4及图7所示,连接头12的内部形成有内腔125,支撑杆11的顶端伸入内腔125中,连接头1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孔126,各螺纹孔126分别螺接有螺杆127,各螺杆127拧紧至与支撑杆11相抵时,连接头12相对于支撑杆11固定。

连接头12内沿高度方向z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128,各隔板128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适于支撑杆11穿过的过孔129,其中一部分螺杆127螺接于连接头12的一侧壁上,其余的螺杆127螺接于连接头12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如图4所示,连接头12内设置有两个隔板128,连接头12内形成三个腔室,支撑杆11依次穿设该三个腔室,连接头12的一侧壁螺接有一个螺杆127,该螺杆127伸入位于中间的腔室中,连接头12相对的另一侧板螺接有两个螺杆127,该两个螺杆127分别伸入上下两端的腔室中,这样支撑杆11对应的两侧受力较为平衡,能较为稳定地将支撑杆11抵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导轨221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组件226,限位组件226用于限制壳体22相对于连接头12滑动。限位组件226可以是螺接于导轨221上的螺杆127,也可以是夹持于导轨221上且可取下的夹子等。在安装时,将壳体22对准其中合适的一个卡齿123后,将壳体22沿卡齿123调节滑动至中间位置,即卡齿123位于卡槽220的中间位置,然后安装限位组件226,使壳体22不能再沿卡齿123滑动,壳体22的安装位置固定,同时也可保证两侧的受力平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两个导轨221上间隔开设有两组插销孔222,限位组件226包括分别插设于各组插销孔222的插销227,两个插销227之间的距离适配于卡齿123的长度以限制壳体22相对于连接头12滑动。安装时,先将壳体22安装在连接头12的一个合适的卡齿123上,壳体22滑动至中间位置时,将两插销227分别插在两组插销孔222中,此时两侧的插销227可限制壳体22相对于卡齿123的滑动。插销227具体可采用l形插销或其它适于手动插拔的结构,这样,插销227的插拔操作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