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交流调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1072发布日期:2020-09-08 15: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自动交流调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交流调压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有些地区电网中长期存在“长期低电压”和“短时低电压”两种情况,长期低电压是因为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路过长、线径截面小、台区分布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短时低电压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两个特点:①季节性低电压主要出现在初夏季节,初夏季节农田灌溉用电比较集中,夏天因为气温偏高,人们对于空调、电扇等电器的使用量较大,从而使得用电时间较为集中且用电负荷增大等现象,从而造成电压较低的现象;②时段性低电压一般情况出现在早、晚用电高峰期,居民做饭时间段电磁炉、电饭炉等电器设备使用比较集中,造成负荷突然增加,导致短时低电压问题。治理低电压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是进行线路和台区配电变压器改造等措施,利用传统措施能够解决大部份长期低电压问题,但是仅仅采用传统措施却难以经济、有效的解决短时低电压问题。电压不稳定的问题会对计算机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调整后输出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的自动交流调压电路,以解决电压不稳定对计算机运行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交流调压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取样电路、比较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及晶匣管开关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取样电路电连接,用于将自动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及滤波后发送给所述取样电路;所述取样电路与所述比较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比较控制电路与所述触发电路电连接,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取样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

优选地,所述取样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滑动变阻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比较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容、单结晶体管,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结晶体管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结晶体管的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结晶体管及晶匣管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包括晶匣管,所述晶匣管的第一信号传输极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晶匣管的第二信号传输极用于输出电压,所述晶匣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单结晶体管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电源电路、取样电路、比较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及晶匣管开关电路之间的配合,工作时通过控制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的导通角,达到自动调压,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即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调整后输出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以解决电压不稳定对计算机运行造成影响,该电路结构较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交流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交流调压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取样电路2、比较控制电路3、触发电路4及晶匣管开关电路5,所述电源电路1与取样电路2电连接,用于将自动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及滤波后发送给所述取样电路2。所述取样电路2与所述比较控制电路3电连接,所述比较控制电路3与所述触发电路4电连接,所述触发电路4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5电连接。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5与所述电源电路1电连接,用于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所述取样电路2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容c1,因而输出的电压较稳定。

所述电源电路1还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c2为电解电容,其等效电感较大,滤波效果好。所述取样电路2包括第二电阻r2、滑动变阻器rp,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通过调节所述滑动变阻器rp,可改变自动调压输出的电压值,因而可适配多种应用场景。

所述比较控制电路3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触发电路4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三极管q2、第三电容c3、单结晶体管q3,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结晶体管q3及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结晶体管q3的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结晶体管q3及晶匣管开关电路5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为定时电容。

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5包括晶匣管da,所述晶匣管da的第一信号传输极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晶匣管da的第二信号传输极用于输出电压,所述晶匣管da的控制极与所述单结晶体管q3电连接。

工作时,晶匣管da的控制极采用所述单结晶体管q3触发,并由第二三极管q2控制所述第三电容c3的充电电流,所述第一三极管q1构成比较电路,将输出电压的波动放大后去改变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层度,进而改变触发脉冲的产生的时间,以调节晶匣管da的导通角,达到自动调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电源电路1、取样电路2、比较控制电路3、触发电路4及晶匣管开关电路5之间的配合,工作时通过控制所述晶匣管开关电路的导通角,达到自动调压,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即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调整后输出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以解决电压不稳定对计算机运行造成影响,该电路结构较简单,成本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交流调压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