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0827发布日期:2020-11-10 18:1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马达:该马达具有汇流条,该汇流条具有连接端子,利用连接端子使定子与外部电源连接(参照日本特许第6053001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5300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连接的情况下,连接端子具有:第1连接部,其在下端与汇流条连接;以及第2连接部,其在上端与控制基板连接。连接端子在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之间具有直线部。在热使直线部在上下方向上膨胀时,由于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被固定,因此在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的焊接的部分之间产生应力。该应力有可能会使控制基板破损。在连接端子与外部电源等其他连接对象部件连接的情况下,也同样会产生该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连接端子的热膨胀对连接对象部件的应力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马达,其具有:轴,其沿中心轴线延伸;转子,其固定于轴;定子,其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外侧或内侧,包含导电部;导通部件,其与导电部连接;以及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具有与导通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和与控制基板或外部电源连接的第2连接部,在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之间具有屈曲部和直线部。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具有上述马达。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能够减少连接端子的热膨胀对连接对象部件的应力。因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提高与安装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马达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与控制基板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变形例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4是其他变形例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变更。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设为c。将中心轴线c所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另外,将沿着轴向的一侧设为上侧,将另一侧设为下侧。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用于确定位置关系,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和位置关系。重力方向不一定是下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或外部电源等连接对象部件的“连接”不仅包含物理上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含经由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的情况。“屈曲”不仅包含呈锐角屈曲,还包含弯曲。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以强调特征部分为目的,有时为了方便而将作为特征的部分放大示出。因此,各结构要素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与实际情况相同。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轴31、转子30、定子40、外壳20以及汇流条保持架50。

轴31沿着中心轴线c延伸,利用被轴承保持架支承的上侧轴承(省略图示)和下侧轴承69,将该轴3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c旋转。转子30固定于轴31,与轴31一起绕中心轴线c旋转。

定子40在转子30的径向外侧与转子30对置配置。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线43。绝缘件42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齿(省略图示)。线圈线43是导电部的一例,由导线构成,隔着绝缘件42卷绕于齿。被从卷绕于定子40的线圈线43向定子40的上方引出的线圈线43与后述的汇流条51连接。

外壳20配置于定子40的径向外侧。定子40通过热嵌套或凿紧等而固定于外壳20的内周面。外壳20具有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有底的圆筒形状。外壳20具有:筒部21,其沿轴向延伸;底部23,其位于筒部21的下端;以及开口部24,其向上侧开口。

另外,外壳20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另外,外壳20的截面例如也可以是多边形等。另外,外壳20也可以不是有底的,而呈没有底的筒状。

汇流条保持架50是对汇流条5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汇流条保持架50由树脂材料构成。汇流条51是导通部件的一例,与定子40的线圈线43连接。汇流条51与连接端子70连接。连接端子70向轴向上方延伸,与控制基板80连接。另外,汇流条保持架50也可以对连接端子70进行支承。例如,汇流条保持架50具有对连接端子70的倾斜部732进行支承的部位。根据该结构,汇流条保持架50能够承受在使连接端子70与控制基板80或外部装置连接时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汇流条51与连接端子70的连接部分的负荷。

控制基板80例如是ecu(发动机控制单元:enginecontrolunit)基板,是具有对汽车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的基板。

与汇流条51连接的连接端子7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连接端子70具有:第1连接部71,其与汇流条51连接;第2连接部72,其与控制基板80连接;以及屈曲部73和直线部74,它们位于第1连接部71和第2连接部72之间。

直线部74沿轴向延伸。屈曲部73相对于直线部74沿径向屈曲。屈曲部73具有:第1屈曲点731,其配置于第1连接部71侧的一端;以及第2屈曲点739,其配置于第2连接部72侧的另一端。屈曲部73在第1屈曲点731与第2屈曲点739之间具有倾斜部732、734,该倾斜部732、734相对于直线部74具有角度。屈曲部73在第1屈曲点731与第2屈曲点739之间还具有其他屈曲点733。在连接端子70中,第1连接部71和第2连接部72被固定,并且来自控制基板80和汇流条51的热使该连接端子70在轴向上膨胀。但是,屈曲部73的屈曲缓和了连接端子70整体在轴向上的膨胀,因此抑制了连接端子70对控制基板80的压迫。因此,能够减轻连接端子70的热膨胀对控制基板80的应力,防止控制基板80破损。反之,在热膨胀后,在连接端子70由于被冷却而在轴向上收缩的情况下,屈曲部73的伸长抑制了连接端子70整体的轴向的收缩。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连接端子70具有与汇流条51连接的第1连接部71和与控制基板80连接的第2连接部72,在第1连接部71与第2连接部72之间具有屈曲部73和直线部74。因此,能够减轻连接端子70的热膨胀对控制基板80的应力,防止控制基板80破损。

(变形例)

(1)如图3所示,连接端子70a的屈曲部73a在第1屈曲点731与第2屈曲点739之间具有两个其他屈曲点733、735,并具有连结各屈曲点的三个倾斜部732、734、736。屈曲部73a缓和了连接端子70a的沿轴向的膨胀,因此能够抑制控制基板80的应力,防止控制基板80破损。

(2)如图4所示,连接端子70b的屈曲部73b在第1屈曲点731与其他屈曲点737之间包含沿与直线部74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其他直线部740。另外,在其他屈曲点737与第2屈曲点739之间具有倾斜部738。屈曲部73b缓和了连接端子70a的沿轴向的膨胀,因此能够抑制控制基板80的应力,防止控制基板80破损。

(3)连接端子70、70a、70b的连接对象不限定于控制基板80。例如,也可以是外部电源(省略图示)。

(4)连接端子70、70a、70b不限定于在轴向上连接。连接端子70、70a、70b例如也可以在径向上连接。在该情况下,直线部74沿马达1的径向延伸,屈曲部73、73a、73b相对于直线部74在轴向上屈曲。

(5)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1不限定于内转子型,也可以是将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外侧的外转子型。

(其他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将马达1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的例子进行说明。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搭载于汽车的车轮912的转向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是利用马达1的动力直接减轻转向力的柱式助力转向装置。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马达1、转向轴914以及车轴913。

转向轴914将来自方向盘911的输入传递至具有车轮912的车轴913。马达1的动力经由滚珠丝杠传递至车轴913。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所采用的马达1设置于发动机室(未图示)的内部。另外,图5所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是柱式的,但也可以是齿条式的。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马达1。因此,得到实现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

另外,这里,作为马达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举出了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但马达1的使用方法没有限定,能够用于泵、压缩机等较大的范围。

应该认为,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的,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马达;2: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0:外壳;21:筒部;23:底部;24:开口部;30:转子;31:轴;40:定子;41:定子铁芯;42:绝缘件;43:线圈线;50:汇流条保持架;51:汇流条;69:下侧轴承;70、70a、70b、700:连接端子;71、710:第1连接部;72、720:第2连接部;73、73a、73b:屈曲部;74、740:直线部;80、800:控制基板;731:第1屈曲点;732、734、736、738:倾斜部;733、735、737:屈曲点;739:第2屈曲点;911:方向盘;912:车轮;913:车轴;914:转向轴;c: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