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96047发布日期:2020-12-22 14:0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退火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层叠铁芯并且将其退火,使得退火层叠铁芯的层叠厚度不大于退火前的层叠铁芯的厚度。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1-338825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对于降低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是有效的。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层叠电磁钢板以形成层叠体;对所述层叠体进行退火处理;在对所述层叠体进行所述退火处理之前获取关于所述层叠体的厚度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以及当所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定的退火前标准时,调整所述电磁钢板的层叠条件,使得所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所述退火前标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对于降低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层叠铁芯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磁钢板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层叠体制造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层叠厚度测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去除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控制器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控制器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层叠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退火前的层叠厚度检查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退火和退火后的层叠厚度检查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标记列表

1a:层叠体

4:电磁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在说明书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层叠体]

根据本实施例的层叠体1a是用于电机的层叠铁芯1或是其制造过程中的中间制品。如图1所示,层叠铁芯1例如是电机的定子铁芯,并且包括环状的轭部2和多个齿部3。多个齿部3以等间隔沿着轭部2布置,并且从轭部2的内周表面朝向轭部2的中心突出。层叠铁芯1由层叠体1a形成,在层叠体1a中,与轭部2的中心轴线垂直地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4。

如图2所示,层叠体1a具有沿着轭部2的中心轴线重叠的多个层叠块5。每个层叠块5都是多个电磁钢板4的层叠体。层叠块5的多个电磁钢板4包括彼此层叠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6以及进一步层叠在多个第一电磁钢板6上的第二电磁钢板7。第二电磁钢板7位于层叠块5的最外层(例如,如图所示的最下层)。

第一电磁钢板6包括叠铆部6a。叠铆部6a包括:凹部6d,其形成在第一电磁钢板6的主表面6b中;以及凸部6e,其形成在第一电磁钢板6的主表面6c中。第一电磁钢板6层叠为使得主表面6b与6c互相面对。在第一电磁钢板6之间的边界处,一个第一电磁钢板6的凸部6e配合到另一个第一电磁钢板6的凹部6d中。据此,第一电磁钢板6彼此连接。

通过将第一电磁钢板6的叠铆部6a变为通孔7a而获得第二电磁钢板7。第二电磁钢板7相对于第一电磁钢板6层叠在主表面6c侧上。在第一电磁钢板6与第二电磁钢板7之间的边界处,第一电磁钢板6的凸部6e配合到第二电磁钢板7的通孔7a中。据此,第一电磁钢板6与第二电磁钢板7连接。

第二电磁钢板7防止层叠块5通过叠铆部6a而连接。具体地,第二电磁钢板7防止在层叠块5之间的边界处层叠块5的凸部6e配合到另一个层叠块5的凹部6d中。多个层叠块5通过焊接、粘合等互相固定。层叠铁芯1不必须是定子铁心,并且可以是转子铁芯。

[层叠体制造装置]

接着将描述层叠体1a的制造装置10。如图3所示,制造装置10是从作为带状电磁钢板的带状钢板w1制造层叠体1a的装置。制造装置10包括开卷机20、传输装置30、冲裁装置40、退火装置50、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和60b、传输机70a、70b、70c和70d以及控制器100。

开卷机20在安装有带状钢板w1的卷材的状态下可旋转地保持该卷材。构成卷材的带状钢板w1的长度例如可以为500m至10000m。构成卷材的带状钢板w1的厚度可以为大约0.1mm至0.5mm。从实现层叠铁芯1的更出色的电磁特性的角度出发,带状钢板w1的厚度可以是大约0.1mm至0.3mm。构成卷材的带状钢板w1的宽度可以为大约50mm至500mm。

传输装置30将从卷材拉出的带状钢板w1向冲裁装置40传送。冲裁装置40(层叠装置)包括级进模41和加压部42。级进模41由加压部42驱动以进行对带状钢板w1的冲裁。具体地,利用级进模41将通过冲裁获得的多个电磁钢板4层叠以形成层叠块5,并且重复该过程以形成多个层叠块5,并且沿着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堆叠多个层叠块5以形成层叠体1a。

退火装置50是对通过冲裁装置40形成的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的装置。例如,在层叠体1a被放入调整到退火用温度的加热炉内之后,退火装置50进行退火处理。退火装置50可以在集中处理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的批处理系统中进行退火处理。例如,退火装置50被配置为将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集中地运送到加热炉中。

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测量在通过退火装置50所进行的退火处理之前的层叠体1a的层叠厚度。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测量在通过退火装置50所进行的退火处理之后的层叠体1a的层叠厚度。

如图4所示,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和60b分别包括按压板620、下压驱动部610和多个(例如三个以上)高度传感器630。按压板620被置于待测量的层叠体1a上。下压驱动部610使按压板620降低并且使按压板620压抵层叠体1a。下压驱动部610是诸如液压式或气动式这样的流体式的缸体,并且包括向下突出的下压杆611。下压杆611的末端部经由可移动接头621连接到按压板620。可移动接头621例如是球形接头,并且使得按压板620能够在所有方向上倾斜。利用诸如液压或气压这样的流体压力,下压驱动部610使下压杆611降低以使按压板620压抵层叠体1a。

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和60b被构造为能够在按压板620被下压驱动部610按压的状态(后文称为“按压状态”)与按压板620不被下压驱动部610按压的状态(后文称为“空载状态”)之间切换。因此,根据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和60b,能够既获取关于按压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后文称为“按压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又获取关于空载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后文称为“空载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按压状态下的按压力被设定为使得退火处理前后的按压状态下的厚度差小于退火处理前后的空载状态下的厚度差。按压状态下的按压力可以设定为使得按压状态下的厚度在退火处理前后基本相同。

例如,多个高度传感器630围绕下压杆611的中心轴线布置。例如,每个高度传感器630均使得接触杆631向下突出至与按压板620进行接触,并且基于接触杆631的突出长度检测按压板620的上表面的高度。通过用各个高度传感器630检测按压板620的上表面的高度,能够得出在每个高度传感器630的布置位置处的层叠体1a的厚度。

回到图3。传输机70a将层叠体1a从冲裁装置40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机70b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50。传输机70c将层叠体1a从退火装置50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传输机70d进一步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传输到后级装置。传输机70a、70b、70c和70d的具体实例包括带式传输机。

传输机70b可以以两种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正常模式”和“移除模式”。在正常模式的情况下,传输机70b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50。在移除摸式的情况下,传输机70b将层叠体1a从要被传输到退火装置50的对象上移除。类似地,传输机70d可以以两种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正常模式”和“移除模式”。在正常模式的情况下,传输机70d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传输到后级装置。在移除摸式的情况下,传输机70d将层叠体1a从要被传输到后级装置的对象上移除。

例如,如图5所示,传输机70b和70d包括移除装置710。移除装置710将待移除的层叠体1a从传输机70b和70d移除。例如,移除装置710将电动线性致动器、气缸等用作动力源,将层叠体1a推动到设置在传输机70b和70d周围的收集部713。

接着,将参考图6描述控制器100的配置。控制器100被配置为:控制冲裁装置40层叠电磁钢板4以形成层叠体1a;控制退火装置50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之前,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以及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标准时,调整针对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信息包括直接表示层叠体1a的厚度的信息,以及通过函数、表等指定了与层叠体1a的厚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控制器100还可以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获取关于进行了退火处理的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后标准时,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

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控制器100还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

例如,控制器100包括作为功能组件(后文称为“功能模块”)的层叠条件保持单元111、模式保持单元112、层叠控制单元113、传输控制单元114、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传输控制单元117、退火控制单元118、传输控制单元119、层叠厚度获取单元121、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以及传输控制单元124。

层叠条件保持单元111存储用于形成层叠块5的第一电磁钢板6和第二电磁钢板7的层叠条件。层叠条件包括影响层叠体1a的层叠厚度的信息,例如,电磁钢板4的层叠数量(第一电磁钢板6的层叠数量)、层叠电磁钢板4时的按压力以及叠铆部6a的形成条件。模式保持单元122存储要被传输机70b执行的上述传输模式。

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层叠多个电磁钢板4以形成层叠块5,并且在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上堆叠多个层叠块5以形成一个层叠体1a。在形成层叠块5时,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在以层叠条件保持单元111中的层叠条件为依据的层叠条件下层叠电磁钢板4。更具体地,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在以层叠条件保持单元111的层叠条件为依据的层叠条件下将第一电磁钢板6层叠在一个第二电磁钢板7上,以形成层叠块5。传输控制单元114控制传输器70a将层叠体1a从冲裁装置40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

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上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被在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上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以及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即,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可以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获取关于按压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和关于空载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关于按压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是在按压板620被下压驱动部610按压的状态下由多个高度传感器630检测到的高度信息。关于空载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是在按压板620不被下压驱动部610按压的状态下由多个高度传感器630检测到的高度信息。

当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获取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标准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将存储在模式保持单元112中的传输模式从正常模式变为移除模式,并且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例如,基于过去获取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与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之间的关系,预先设定退火前标准。例如,将退火前标准设定为使得满足该标准的一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缺陷率与不满足该标准的一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缺陷率相比显著降低。退火前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

当属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的情况以及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不满足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的情况之中的至少一种情况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分别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并且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可以在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低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时调整层叠条件以增加层叠体1a的厚度,并且在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时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

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可以还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即使当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也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可以不必须进行与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是否高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另外,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可以不进行与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是否低于预定的下限值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

在调整层叠条件之后,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将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而直到调整后形成的层叠体1a被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该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才进一步调整层叠条件。当调整层叠条件后形成的层叠体1a被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将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从移除模式变回正常模式。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在将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的同时再次调整层叠条件。因此,在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之后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直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为止。

传输控制单元117控制传输机70b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50(后文中将该控制称为“正常传输控制”)。此外,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时,传输控制单元117将传输机70b控制为使用移除装置710移除该层叠体1a之后形成的层叠体1a,直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为止(后文将该控制称为“移除控制”)。例如,传输控制单元117在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为正常模式时执行正常传输控制,并且在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为移除模式时执行移除控制。如上所述,在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之后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直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为止。因此,如果当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为移除模式时执行移除控制,则移除控制一直持续到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为止。

退火控制单元118控制退火装置50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例如,在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时,退火控制单元118控制退火装置50将层叠体集中地运入退火炉中,然后在过去预定时间之后将层叠体运出退火炉。传输控制单元119控制传输机70c将层叠体1a从退火装置50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

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21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获取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退火后按压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被在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上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以及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即,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21可以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获取关于按压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和关于空载状态下的厚度的信息。

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调整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如上所述,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时,传输机70b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并且层叠体1a通过移除装置710移除。因此,层叠体1a不经历要由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21和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执行的处理。换言之,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时执行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获取以及与该获取相对应的层叠的电磁钢板4的层叠数量的调整。

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可以进行与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标准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而不进行与退火后按压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标准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可以进行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是否高于预定上限值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而不进行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是否低于预定下限值相对应的层叠条件的调整。例如,退火后标准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等于或低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可以设定为比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小的值。

当集中地在退火装置50中经受退火处理的多个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缺陷率超过预定阈值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可以调整层叠条件。该情况下的缺陷率是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的层叠体1a的数量与集中地在退火装置50中经受退火处理的层叠体1a的总数的比率。

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在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的情况下,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可以降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

当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时,传输控制单元124控制传输机70d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传输到后级装置。另一方面,当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传输控制单元124控制传输机70d使用移除装置710移除层叠体1a。

控制器100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控制计算机。例如,控制器100包括图7所示的电路190。电路190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191、存储器192、储存器193和输入/输出端口194。储存器193包括诸如硬盘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程序,用以使得制造装置10执行后文描述的层叠体1a的制造过程。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移动介质,诸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磁盘和光盘。存储器192临时存储从储存器193的存储介质加载的程序和处理器191的计算结果。处理器191通过与存储器192协作执行程序而构成上述各功能模块。输入/输出端口194根据来自处理器191的命令而进行在冲裁装置40、退火装置50、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和60b以及传输机70a、70b、70c和70d之间的电气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注意,控制器100的硬件配置不必限于每个功能模块均配置有程序。例如,控制器100的每个功能模块均可以配置有专用逻辑电路或集成了专用逻辑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

[层叠体制造过程]

接着,作为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实例,将描述通过制造装置10执行的层叠体1a的制造过程。该制造过程包括:层叠电磁钢板4以形成层叠体1a;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之前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标准时,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

该制造过程可以还包括: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后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后标准时,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该制造过程可以还包括: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调整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后文中,将层叠体1a的制造过程分为层叠过程、退火前层叠厚度检查过程和退火后层叠厚度检查过程,并且详细说明每个过程。

(层叠过程)

层叠过程是如下的过程:其层叠多个电磁钢板4以形成层叠块5,并且沿着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堆叠多个层叠块5以形成一个层叠体1a。

例如,如图8所示,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1。在步骤s01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检查待通过冲裁装置40从带状钢板w1冲出的电磁钢板4(后文称为“待冲出的电磁钢板4”)是否是层叠块5的最下层。

如果在步骤s01中判定待冲出的电磁钢板4是层叠块5的最下层,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2。在步骤s02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从带状钢板w1冲出第二电磁钢板7。

如果在步骤s01中判定待冲出的电磁钢板4不是层叠块5的最下层,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3。在步骤s03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从带状钢板w1冲出第一电磁钢板6,并且将第一电磁钢板6层叠在先前冲出的电磁钢板4上。

在执行步骤s02或步骤s03之后,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4。在步骤s04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检查是否完成了层叠数量(后文称为“设定数量”)的电磁钢板4的层叠,该层叠数量包括在层叠条件保持单元111中存储的层叠条件中。如果在步骤s04中判定尚未完成设定数量的电磁钢板4的层叠,则控制器10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01。其后,控制器100重复步骤s01至s04的过程,直到完成了设定数量的电磁钢板的层叠。

如果在步骤s04中判定完成了设定数量的电磁钢板4的层叠,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5。在步骤s05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检查是否完成了所有层叠块5的层叠。如果在步骤s05中判定尚未完成所有层叠块5的层叠,则控制器10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01。其后,控制器100重复步骤s01至s05的过程,直到完成所有层叠块5的层叠为止。

如果在步骤s05中判定完成了所有层叠块5的层叠,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06和s07。在步骤s06中,层叠控制单元113控制冲裁装置40将通过层叠块5的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1a运送到传输机70a。在步骤s07中,传输控制单元114控制传输机70a将来自冲裁装置40的层叠体1a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从而层叠过程结束。控制器100重复地执行以上处理。

(退火前层叠厚度检查过程)

退火前层叠厚度检查过程是如下过程: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之前,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检查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前标准,并且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时,将层叠体1a传输到退火装置50。该过程包括: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时,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

例如,如图9所示,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1和s12。在步骤s11中,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获取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在步骤s12中,传输控制单元117判定存储在模式保持单元112中的传输模式是否是正常模式。

如果在步骤s12中判定传输模式是正常模式,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检查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前标准。例如,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检查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并且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更具体地,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检查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是否低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以及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是否高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还可以检查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是否高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

如果在步骤s13中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4和s15。在步骤s14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将在模式保持单元112中存储的传输模式从正常模式变为移除模式。在步骤s15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例如,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调整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分别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更具体地,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当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低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时调整层叠条件以增加层叠体1a的厚度,并且当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时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即使当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也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

如果在步骤s12中判定传输模式不是正常模式,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判定要被测量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的层叠体1a是否是调整层叠条件后形成的层叠体1a。

如果在步骤s16中判定要被测量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的层叠体1a是调整层叠条件后形成的层叠体1a,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7。在步骤s17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判定在步骤s11中由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15获取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前标准。

如果在步骤s17中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8。在步骤s18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将存储在模式保持单元12中的传输模式从移除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

如果在步骤s17中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标准,则控制器100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在该情况下,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16在将存储在模式保持单元112中的传输模式维持为移除模式的同时再次执行步骤s15中的层叠条件的调整。

在执行步骤s15或步骤s18之后,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19。如果在步骤s13中判定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则控制器100跳过步骤s14和s15并且执行步骤s19。如果在步骤s16中判定要测量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的层叠体1a不是调整层叠条件之后形成的层叠体1a,则控制器100跳过步骤s17和s18并且执行步骤s19。在步骤s19中,传输控制单元117判定存储在模式保持单元112中的传输模式是否是正常模式。

如果在步骤s19中判定传输模式是正常模式,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21。在步骤s21中,传输控制单元117控制传输机70b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50。

如果在步骤s19中判定传输模式不是正常模式,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22。在步骤s22中,传输控制单元117控制传输机70b使用移除装置710移除层叠体1a。从而退火前层叠厚度检查过程结束。控制器100重复地执行以上处理。

(退火和退火后层叠厚度检查过程)

退火和退火后层叠厚度检查过程是如下过程: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获取关于退火处理后形成的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并且检查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后标准。该过程可以包括: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

例如,如图10所示,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1和s32。在步骤s31中,退火控制单元118等待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a传输到退火装置50。在步骤s32中,退火控制单元118控制退火装置50将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集中地运到退火炉内,并且在过去预定时间后将预定数量的层叠体1a运出退火炉。

接着,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3、s34和s35。在步骤s33中,传输控制单元119控制传输机70c将层叠体1a从退火装置50传输到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在步骤s34中,层叠厚度信息获取单元121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获取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退火后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在步骤s35中,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检查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是否满足退火后标准。例如,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检查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是否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

当在步骤s35中判定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时,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6。在步骤s36中,传输控制单元124控制传输机70d将层叠体1a从层叠厚度测量装置60b传输到后级装置。

如果在步骤s35中判定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7。在步骤s37中,传输控制单元124控制传输机70d使用移除装置710移除层叠体1a。

在执行步骤s36或步骤s37之后,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8。在步骤s38中,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检查是否完成了对集中地在退火装置50中经受退火处理的全部数量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获取。如果在步骤s38中判定未完成对全部数量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获取,则控制器100使处理返回步骤s33。其后,控制器100重复步骤s33至s38的处理,直到完成对在退火装置50中集中地经受退火处理的全部数量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获取。

如果在步骤s38中判定完成了对全部数量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的获取,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39。在步骤s39中,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检查缺陷率是否等于或低于容许值。

如果在步骤s39中判定缺陷率超过容许值,则控制器100执行步骤s41和s42。在步骤s41中,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例如,当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时,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降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退火前标准调整单元123可以调整退火前标准以使得缺陷率等于或低于容许值。在步骤s42中,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调整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例如,当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时,层叠条件调整单元122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当在步骤s39中判定缺陷率等于或低于容许值时,控制器100跳过步骤s41和s42。从而,退火和退火后层叠厚度检查过程结束。控制器100重复地执行以上处理。

[本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层叠体1a的制造方法包括:层叠电磁钢板4以形成层叠体1a;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之前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标准时,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

在层叠体1a的退火前厚度与退火后厚度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能够通过调整退火前的厚度而降低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据此,制造方法对于降低电磁钢板4的层叠体1a的退火后厚度的缺陷率是有效的,该制造方法包括调整电磁钢板4的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

当退火后的层叠体1a的厚度产生缺陷并且将层叠体1a移除时,不仅浪费了层叠体1a的材料,而且浪费了用于将层叠体1a退火所需的热能。当通过集中处理多个层叠体1a的批处理进行退火处理时,上述浪费甚至更多。相比之下,通过降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能够提高层叠体1a的制造效率。

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被在电磁钢板4的层叠方向上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以及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其表示在层叠体1a不被按压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退火前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当属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不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的情况以及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不满足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的情况之中的至少一种情况时,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使得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分别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

对于电磁钢板4的层叠体1a,可能要求将按压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和空载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两者均设定为期望的状态。例如,为了稳定性能以用作电机的电磁芯,可能要求按压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在期望范围内。另外,为了提高装入电机内的容易性,可能要求将空载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设定在期望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和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分别满足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和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能够降低退火后按压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和退火后空载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二者的缺陷率。

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并且退火前空载状态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当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低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下限值时,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增加层叠体1a的厚度,并且当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时,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在该情况下,防止退火后按压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变得太小。据此,能够提高用作电磁芯的电机的性能。此外,防止退火后空载状态下的层叠体1a的厚度过大。据此,能够提高装入电机内的容易性。

退火前按压状态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并且即使当退火前按压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前按压状态上限值时,也可以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稳定用作电磁芯的电动机的性能。

层叠体1a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后,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可以包括表示层叠体1a在不被按压的状态下的厚度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并且退火后标准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当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时,可以降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根据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的实际性能调整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来进一步降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

层叠体1a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空载状态信息等于或低于退火前空载状态上限值,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高于退火后空载状态上限值时,调整层叠条件以减小层叠体1a的厚度。在该情况下,通过优先于退火前的空载状态信息地使退火后的空载状态信息反映在层叠条件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

层叠体1a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对层叠体1a进行退火处理后,获取关于层叠体1a的厚度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并且当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退火后标准时,调整退火前标准,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根据退火后空载状态信息的实际性能调整退火前标准来进一步降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

层叠体1a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当层叠体1a的退火前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前标准并且层叠体1a的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不满足退火后标准时,调整层叠条件,使得退火后层叠厚度信息满足退火后标准。在该情况下,通过优先于退火前的空载状态信息而使退火后的空载状态信息反映在层叠条件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层叠体1a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

本发明基于2018年5月14日提交的jp2018-093054,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对于降低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的退火后的厚度的缺陷率是有效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