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0711发布日期:2020-07-31 2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多个充电设备及自动行走设备,各个充电设备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原边线圈和原边铁芯,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设置有副边线圈和副边铁芯,其中:

所述自动行走设备用于根据充电参数在所述云服务器中查询距离最近的目标充电设备,在查询到符合所述充电参数的目标充电设备时,根据所述云服务器传来的目标充电站的地址信息自动行走至所述目标充电设备,并将所述副边线圈与所述目标充电设备的原边线圈对齐;

所述目标充电设备用于在检测到原边线圈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的副边线圈对齐时,闭合所述原边铁芯,对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或充电电量达到预设电量时,停止充电,在所述自动行走设备确认完成充电,并以预定付费方式完成付费后,抬起所述原边铁芯;

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还用于在感应到所述目标充电设备的原边铁芯抬起时,离开目标充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包括第一显示模块,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二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及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在充电时显示电流大小、电压大小、充电状态、充电时间、充电费用、充电电量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包括第一定位模块,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块都用于获取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包括第一报警模块,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二报警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报警模块、所述第二报警模块都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并在充电过程出现异常时进行报警,并通过所述云服务器通知用户;

所述第二报警模块还用于在充电过程出现异常时断开供电以停止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和所述充电设备都设置有计费模块,所述计费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计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用于控制所述自动行走设备以使得副边线圈与所述原边线圈对齐。

7.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中,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多个充电设备及自动行走设备,各个充电设备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原边线圈和原边铁芯,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设置有副边线圈和副边铁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自动行走设备根据充电参数在所述云服务器中查询距离最近的目标充电设备,在查询到符合所述充电参数的目标充电设备时,根据所述云服务器传来的目标充电站的地址信息自动行走至所述目标充电设备,并将所述副边线圈与所述目标充电设备的原边线圈对齐;

所述目标充电设备在检测到原边线圈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的副边线圈对齐时,闭合所述原边铁芯,对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或充电电量达到预设电量时,停止充电,在所述自动行走设备确认完成充电,并以预定付费方式完成付费后,抬起所述原边铁芯;

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在感应到所述目标充电设备的原边铁芯抬起时,离开目标充电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包括第一显示模块,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二显示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在充电时,所述自动行走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所述目标充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模块显示电流大小、电压大小、充电状态、充电时间、充电费用、充电电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行走设备包括第一报警模块,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二报警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所述自动行走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报警模块、所述目标充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通过所述云服务器通知用户;

所述目标充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报警模块切断供电以停止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控制所述自动行走设备以使得副边线圈与所述原边线圈对齐。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及方法,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多个充电设备及自动行走设备,各个充电设备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原边线圈和原边铁芯,所述自动行走设备设置有副边线圈和副边铁芯。通过以上系统,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行走设备可以在云服务器中查询与自身充电参数匹配的距离最近的目标充电设备,并自动行走至目标充电设备与之进行对接,并进行无线充电。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通过有线方式充电的复杂、繁琐流程,实现快速充电,并且通过与云服务器的交互,可以实现最优充电设备的查找,可以解决充电设备分布各地时资源的迅速调动,提高充电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并提高自动行走设备的充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坚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艾临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