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8248发布日期:2021-02-03 12:1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
[0003]


背景技术:

[0004]
一些工厂和大型设备使用场所需要通过高压配电柜进行控制保护,而部分高压配电柜会单独放置于低于地面的位置内,当出现暴雨积水时容易束线漏电事故,同时高压配电柜所控制的电压较高,需要工作人员装备特定的防护服进行工作,而现有的配电柜不能提示或警告工作人员及时着装,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0005]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解决了地下配电柜进水和工作人员不穿防护服工作的问题。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
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前端面滑动配合有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侧的配电柜,所述限位块左右端面于所述配电柜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皮带腔,所述皮带腔靠近所述配电柜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贯穿所述固定块的转轴,所述转轴于所述固定块外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安装有插销,所述配电柜内左右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块的滑槽,所述插销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滑槽,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浮槽,所述支撑板于所述浮槽后侧设有衔接腔,所述衔接腔和所述浮槽之间的壁体滑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于所述浮槽固定安装有导块,所述导块前侧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连接槽和开口向下的卡槽,所述导块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槽,所述浮槽底壁上固定安装有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卡槽的梯形块,所述配电柜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元器件.所述收纳腔前侧转动安装有封闭所述收纳腔的柜门,所述柜门设有开口向后的转槽,所述转槽上转动安装有转杆轴,所述转杆轴于所述收纳腔内固定俩呢及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和所述收纳腔内壁接触,所述柜门前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电阻块,所述电阻块于所述把手内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贯穿所述柜门和所述收纳腔之间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元器件,所述柜门于所述转槽下侧设有磁吸腔,所述磁吸腔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和所述导线连接的电磁铁,所述转槽和所述磁吸腔之间的壁体滑动安装有升降齿条,所述转杆轴于所述转槽内固定连接有衔接齿轮,所述衔接齿轮和所述升降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条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转槽顶壁。
[0009]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顶壁上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所述工作电机左右侧对称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皮带腔和所述传动腔之间的壁体转动安装有
衔接轴,所述衔接轴和所述转轴于所述皮带腔内通过连接皮带连接,所述传动腔和所述衔接腔之间的壁体转动安装有动力轴,所述电机轴上花键连接有花键套筒,所述花键套筒外壁转动连接有滑动配合所述传动腔顶壁的l形滑块,所述动力轴于所述衔接腔内通过过渡锥齿轮组和所述过渡轴连接,所述动力轴于所述衔接腔内固定连接有推进齿轮,所述推进齿轮和所述l形滑块啮合连接,所述花键套筒上固定安装有活动摩擦盘,所述衔接轴于所述传动腔内固定连接有和所述活动摩擦盘配合的固定摩擦盘。
[0010]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设有开口朝向所述配电柜的梯形槽,所述配电柜左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滑杆,所述滑杆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梯形槽内壁,所述梯形槽内壁于所述滑杆前侧滑动安装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下侧固定安装有和所述梯形槽内壁滑动配合的 延长块.所述 延长块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梯形槽内壁,所述三角块上转动安装有伸出所述梯形槽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于所述配电柜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锥形块,所述支撑锥形块滑动配合所述配电柜前侧壁。
[0011]
优选地,所述配电柜于所述收纳腔后侧设有开口向后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和所述收纳腔之间的壁体上下分别转动安装有限位转杆,所述限位转杆于所述收纳腔前壁转动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和所述收纳腔前侧壁接触,所述转块和所述限位杆接触,所述限位转杆于所述动力腔内通过过渡皮带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动力腔右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导轴和锥齿轮轴,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动力腔开口处设有开口向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导轴上固定安装有伸入所述限位槽的延长杆,所述导轴上固定安装有导轴,所述锥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轴和下侧所述限位转杆通过连接锥齿轮组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配电柜于所述收纳腔下侧设有开口向下的斜面通槽,所述斜面通槽前后壁上滑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滑动配合所述斜面通槽顶壁,所述斜面通槽上侧滑动配合有梯形滑块,所述梯形滑块滑动配合所述斜面通槽顶壁,所述斜面通槽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和所述梯形滑块接触的限位弹簧,所述梯形滑块设有开口向后的锁定槽,所述斜面通槽后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卡杆,所述卡杆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槽,所述动力腔右侧壁上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定安装有杠杆,所述动力腔右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和所述主动轮啮合连接连接的下压杆,所述下压杆和所述杠杆接触,所述杠杆前端固定安装有拉绳,所述拉绳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腔和所述斜面通槽之间德的壁体,所述拉绳伸入所述斜面通槽固定连接所述卡杆。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人手和电阻块的接触控制限位杆的摆动,从而实现对施工人员是否穿防护服进行简单监测,通过水位变化控制浮块活动,从而实现配电柜的简单抬升,并实行固定,保证元器件能正常工作,并对限位杆进行限制,从而防止柜门意外打开,造成元器件的损坏。
[0015]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结构示意图;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c-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d放大结构示意图;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e-e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20]
结合附图1-6所述的一种高压用具有防涝的配电柜,包括支撑板24,所述支撑板24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9,所述限位块49前端面滑动配合有放置于所述支撑板24上侧的配电柜14,所述限位块49左右端面于所述配电柜14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内设有皮带腔18,所述皮带腔18靠近所述配电柜14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贯穿所述固定块19的转轴16,所述转轴16于所述固定块19外固定安装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上固定安装有插销11,所述配电柜14内左右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块19的滑槽12,所述插销11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滑槽12,所述支撑板24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浮槽23,所述支撑板24于所述浮槽23后侧设有衔接腔46,所述衔接腔46和所述浮槽23之间的壁体滑动安装有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于所述浮槽23固定安装有导块41,所述导块41前侧连接有浮块22,所述浮块2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连接槽40和开口向下的卡槽39,所述导块41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槽40,所述浮槽23底壁上固定安装有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卡槽39的梯形块38,所述配电柜14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收纳腔28,所述收纳腔28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元器件27.所述收纳腔28前侧转动安装有封闭所述收纳腔28的柜门13,所述柜门13设有开口向后的转槽30,所述转槽30上转动安装有转杆轴32,所述转杆轴32于所述收纳腔28内固定俩呢及有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和所述收纳腔28内壁接触,所述柜门13前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21,所述把手21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电阻块35,所述电阻块35于所述把手21内固定连接有导线37.所述导线37贯穿所述柜门13和所述收纳腔28之间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元器件27,所述柜门13于所述转槽30下侧设有磁吸腔34,所述磁吸腔34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和所述导线37连接的电磁铁36,所述转槽30和所述磁吸腔34之间的壁体滑动安装有升降齿条33,所述转杆轴32于所述转槽30内固定连接有衔接齿轮31,所述衔接齿轮31和所述升降齿条33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条33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转槽30顶壁。
[0021]
有益地,所述限位块49内设有传动腔47,所述传动腔47顶壁上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48,所述工作电机48左右侧对称动力连接有电机轴50,所述皮带腔18和所述传动腔47之间的壁体转动安装有衔接轴20,所述衔接轴20和所述转轴16于所述皮带腔18内通过连接皮带17连接,所述传动腔47和所述衔接腔46之间的壁体转动安装有动力轴83,所述电机轴50上花键连接有花键套筒79,所述花键套筒79外壁转动连接有滑动配合所述传动腔47顶壁的
l形滑块80,所述动力轴83于所述衔接腔46内通过过渡锥齿轮组84和所述过渡轴45连接,所述动力轴83于所述衔接腔46内固定连接有推进齿轮78,所述推进齿轮78和所述l形滑块80啮合连接,所述花键套筒79上固定安装有活动摩擦盘81,所述衔接轴20于所述传动腔47内固定连接有和所述活动摩擦盘81配合的固定摩擦盘82。
[0022]
有益地,所述固定块19设有开口朝向所述配电柜14的梯形槽26,所述配电柜14左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滑杆25,所述滑杆25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梯形槽26内壁,所述梯形槽26内壁于所述滑杆25前侧滑动安装有三角块52,所述三角块52下侧固定安装有和所述梯形槽26内壁滑动配合的 延长块53.所述 延长块53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梯形槽26内壁,所述三角块52上转动安装有伸出所述梯形槽26的连接轴54,所述连接轴54于所述配电柜14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锥形块55,所述支撑锥形块55滑动配合所述配电柜14前侧壁。
[0023]
有益地,所述配电柜14于所述收纳腔28后侧设有开口向后的动力腔51,所述动力腔51和所述收纳腔28之间的壁体上下分别转动安装有限位转杆60,所述限位转杆60于所述收纳腔28前壁转动固定连接有转块56.所述转块56和所述收纳腔28前侧壁接触,所述转块56和所述限位杆29接触,所述限位转杆60于所述动力腔51内通过过渡皮带61连接。
[0024]
有益地,所述动力腔51右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导轴66和锥齿轮轴64,所述限位块49相对于所述动力腔51开口处设有开口向前的限位槽68,所述限位槽68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69,所述导轴66上固定安装有伸入所述限位槽68的延长杆67,所述导轴66上固定安装有导轴66,所述锥齿轮轴64上固定安装有从动轮63,所述从动轮63和所述主动轮65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轴64和下侧所述限位转杆60通过连接锥齿轮组62连接。
[0025]
有益地,所述配电柜14于所述收纳腔28下侧设有开口向下的斜面通槽75,所述斜面通槽75前后壁上滑动安装有活动板58.所述活动板58上固定安装有导杆57,所述导杆57滑动配合所述斜面通槽75顶壁,所述斜面通槽75上侧滑动配合有梯形滑块59,所述梯形滑块59滑动配合所述斜面通槽75顶壁,所述斜面通槽75后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和所述梯形滑块59接触的限位弹簧76,所述梯形滑块59设有开口向后的锁定槽77,所述斜面通槽75后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卡杆74,所述卡杆74伸入并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槽77,所述动力腔51右侧壁上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支撑轴72,所述支撑轴72上固定安装有杠杆71,所述动力腔51右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和所述主动轮65啮合连接连接的下压杆70,所述下压杆70和所述杠杆71接触,所述杠杆71前端固定安装有拉绳73,所述拉绳73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腔51和所述斜面通槽75之间德的壁体,所述拉绳73伸入所述斜面通槽75固定连接所述卡杆74。
[0026]
初始状态下,配电柜14放置于支撑板24上侧,滑杆25位于梯形槽26底壁,梯形块38伸入卡槽39,延长杆67伸入限位槽68,卡杆74伸入锁定槽77,活动板58收于斜面通槽75内,转块56和限位杆29分离,限位杆29和收纳腔28前侧壁分离,活动摩擦盘81和固定摩擦盘82分离。
[0027]
开始工作,当出现大量水涌入地下室,水流进入 浮槽23,浮块22向上漂浮和梯形块38分离,顶出弹簧42通过浮块22带动导块41活动,导块41带动连接杆43使往复齿轮44转动,往复齿轮44通过过渡轴45和过渡锥齿轮组84带动动力轴83转动,动力轴83通过推进齿轮78带动l形滑块80活动,l形滑块80带动花键套筒79移动,使活动摩擦盘81和固定摩擦盘82接触,工作电机48启动带动电机轴50转动,电机轴50通过活动摩擦盘81和固定摩擦盘82带动衔接轴20转动,衔接轴20通过连接皮带17带动转轴16转动,转轴16通过转盘15和插销
11带动配电柜14向上移动,配电柜14带动滑杆25向上移动,三角块52通过 延长块53和弹簧的左右带动连接轴54向后滑动,连接轴54同时带动支撑锥形块55翻转,支撑锥形块55垫于配电柜14下侧,配电柜14香山个移动同时带动延长杆67移动,延长杆67向下翻转,下压杆70和杠杆71接触,杠杆71通过拉绳73带动卡杆74向后移动,卡杆74和锁定槽77分离,限位弹簧76带动梯形滑块59向前移动,梯形滑块59同时带动活动板58伸出斜面通槽75支撑配电柜14,主动轮65同时通过从动轮63带动锥齿轮轴64转动,锥齿轮轴64通过连接锥齿轮组62带动下侧限位转杆60转动,上下侧限位转杆60通过过渡皮带61传动,限位转杆60带动转块56转动限制限位杆29摆动。
[0028]
当正常状态下需要进行对元器件27的检修,元器件27通过导线37释放少量电流,将手接触电阻块35,当不穿防护服,导线37会经过电阻块35产生电流,电磁铁36吸附升降齿条33,升降齿条33通过衔接齿轮31带动转杆轴32转动,限位杆29和收纳腔28前侧壁接触,柜门13无法打开,当防护服接触电阻块35时,导线37会短路,电磁铁36无法工作。
[0029]
工作结束,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003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