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0541发布日期:2021-03-02 17:3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
[0003]
电气工程中常存在一些外露的线管,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塑料盖子将线管盖在地面上,密封效果不好,灰尘、水等易进入塑料盖内,这样保护效果不好,线管老化快,使用寿命短,同时如若有正在使用的外露线管,也会因为保护层的老化,导致内部电线暴露,进而导致电路出现故障,影响民居生活或是工厂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包括堵头和管筒,所述管筒的一端设置有堵头。
[0006]
所述堵头包括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孔。
[0007]
所述管筒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侧壁固定安装有衔接块,所述保护管和保护盖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开设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围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块,所述对接孔的内部设置有防潮管,所述防潮管的内部设置有防潮棒,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
[0008]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和连接块的形状均为弧形状,所述连接孔与连接块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形状均为半圆形且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且尺寸与管筒相适配的圆柱体。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由转轴相连接位置点的相对侧,并位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相接触位置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凸块以及卡块。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形状与第一护板以及第二护板形状呈比例且形状相同的塞板。
[0012]
优选的,所述夹持座共有三组且每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座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于保护管内部,所述夹持板为弧形板且夹持板之间以弧口相对的形式进行设置。
[0013]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孔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侧壁上,所述对接孔的数量为四个,三个所述连接孔设置与保护管的侧壁上,一个所述对接孔设置于保护盖的侧壁上。
[0014]
优选的,所述保护管和保护盖同一端侧壁的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孔,且两个弧形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圆,另一端开设有相同位置和尺寸的圆。
[0015]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与对接孔的侧壁上,所述夹块由弧形板组成的。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内部设置塞板组合形状及尺寸与管筒两端侧壁内部设置的圆孔尺寸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通过保护管和保护盖之间的配合,形成一个保护腔,同时内部设置的夹持板可有效对线管进行固定,避免被保护段出现弯折,进而导致破坏区域扩大,此外堵头的设置,配合设置防潮管,实现防潮。
[0018]
1、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上设置的塞板以及保护管和保护盖上设置的通孔,让该装置可以灵活的针对外露线管的保护区域,进行安装保护,同时内部设置的夹持板,对受保护线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线管上的开裂处出现扩散。
[0019]
2、防潮管上设置开孔,开孔的设置位置位于堵头与管筒的连接处,进而避免了外界空气的水分进入管筒的内部,影响线路的正常使用,确保线路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堵头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管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位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管筒结构正视图;图6为本发明对接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 为本发明管筒内部结构正视图图8为本发明防潮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堵头;101、第一护板;102、第二护板;103、连接孔;104、固定孔;2、管筒;201、保护管;202、保护盖;203、衔接块;204、连接块;205、对接孔;206、连接杆;207、第一弹簧;208、夹块;209、防潮管;210、防潮棒;211、夹持座;212、夹持杆;213、第二弹簧;214、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管筒保护装置,包括
堵头1和管筒2,管筒2的一端设置有堵头1。
[0024]
堵头1包括第一护板101,第一护板10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护板102,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的形状均为半圆形且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且尺寸与管筒2相适配的圆柱体,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由转轴相连接位置点的相对侧,并位于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相接触位置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凸块以及卡块,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形状与第一护板101以及第二护板102形状呈比例且形状相同的塞板,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内部设置塞板组合形状及尺寸与管筒2两端侧壁内部设置的圆孔尺寸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103,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孔104,固定孔1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孔104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护板101和第二护板102的侧壁上,对接孔204的数量为四个,三个连接孔204设置与保护管201的侧壁上,一个对接孔204设置于保护盖202的侧壁上。
[0025]
管筒2包括保护管201,保护管20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保护盖202,保护管201和保护盖202同一端侧壁的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孔,且两个弧形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圆,另一端开设有相同位置和尺寸的圆,保护盖20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衔接块203,保护管201和保护盖202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04,连接孔103和连接块204的形状均为弧形状,连接孔103与连接块20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连接块204的下方开设有对接孔205,对接孔20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06,连接杆2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杆206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与对接孔205的侧壁上,夹块208由弧形板组成的,连接杆206的外围套设有第一弹簧207,第一弹簧20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块208,对接孔205的内部设置有防潮管209,防潮管209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同时通孔的安装位置位于堵头1和管筒2的连接处,进而当外界水分可被防潮棒210所吸收,确保线路的安全,防潮管209的内部设置有防潮棒210,保护管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夹持座211,夹持座211共有三组且每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夹持座211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于保护管201内部,夹持板214为弧形板且夹持板214之间以弧口相对的形式进行设置,夹持座21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夹持杆212,夹持杆212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弹簧213,第二弹簧2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214。
[0026]
实施例1,根据图1-5,对外露线路实现保护时,翻开保护盖202后,结合保护位置,如果是外露线路的两端,可直接将外露线路插入管筒2中,若是外露线路的某一段时,通过取下塞板,可使堵头也可安装至外露线路上,同时保护盖202的设置,方便检修时贯穿外露线路的情况,实现安装保护,并且保护管201内设置的夹持座211通过夹持板214进行外露线路进行固定,避免线管上的开裂处出现扩散。
[0027]
实施例2,根据图1、图5-图8,进行堵头1和管筒2的安装时,将线管放入串入保护管201内,并将线管放置于位于保护管201内设置的夹持座211通过夹持板214进行固定,再将堵头1通过连接孔103对准防潮管209插入的形式将堵头1与管筒2相连接,防潮管209上设置开孔,开孔的设置位置位于堵头1与管筒2的连接处,进而避免了外界空气的水分进入管筒的内部,影响线路的正常使用,确保线路的安全。
[0028]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外露线管上需要保护段,通过翻开保护盖202后,将线管放入串入保护管201内,并将线管放置于位于保护管201内设置的夹持座211通过夹持板214进行固定,随后盖上保护盖202,再将防潮管209接孔205中,通过第一弹簧207弹力配合夹块对防
潮管209固定,最后根据外露线管的保护位置,取下堵头1内部设置的塞板后,将连接孔103对准防潮管209插入的形式将堵头1与管筒2相连接。
[002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