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328发布日期:2020-08-14 20:0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光伏储能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储能工作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为一些特殊领域、场所例如临时工地、应急场所、山区、戈壁荒漠等提供能源时,一般采用的移动式能源设备为汽油、柴油或者天然发动机组。

但是,这些设施通常体积庞大、噪音大且污染严重,在实际使用中对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并且,这些能源不可再生,其维护、运行的成本也较高。而且,该种设施所需的能源总量是有限的,能源消耗完后会影响设施的继续使用,不具有可持续性。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能源可再生的、具有可持续性工作能力的光伏储能工作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储能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集装箱及储能设备和光伏装置;所述集装箱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集装箱内部分隔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储能设备收容于所述上部空间,所述光伏装置折叠收容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上部空间内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将上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收容于第一空间内的储能电池及收容于第二空间内的相关储能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关储能模块至少包括汇流柜、配电柜、逆变器、控制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储能工作站还包括温度控制设备,所述温度控制设备包括设置于上部空间内的温度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以及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温度控制模块之间相互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底板、及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可开合设置于箱体上的用以打开或关闭上部空间的上部门体及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部空间的下部门体,所述上部门体及下部门体均为对外开门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上部空间内的至少部分顶板、侧板、上部门体及中隔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上部空间内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将上部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收容于第一空间内的储能电池及收容于第二空间内的相关储能模块;

所述上部门体包括分别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分别位于集装箱相对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站包括有设置于下部空间内且用以固定光伏装置的至少一根捆绑带,所述捆绑带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站还包括设置于下部空间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垫和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夹设于光伏装置内或相邻光伏装置之间;所述缓冲垫沿底板铺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装置包括折叠支架及设置于折叠支架上的光伏面板,所述折叠支架可选择性的与集装箱内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集装箱内集成储能设备和光伏装置,从而方便将储能设备和光伏装置进行远距离运输。并且,到达运输地之后,可将光伏装置延展后使用,可以让能源持续使用,更加环保。另外,集装箱中的中隔板将集装箱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以进行收容,集装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也更加紧凑,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储能工作站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储能工作站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储能工作站第二视角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储能工作站第三视角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储能工作站下部空间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搬运小车对光伏装置的搬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工作站100,所述工作站100包括集装箱10及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所述集装箱10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中隔板1,所述中隔板1将集装箱10内部分隔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空间11和下部空间12,所述储能设备4收容于所述上部空间11,所述光伏装置5折叠收容于所述下部空间12内。

本实用新型中,在集装箱10内集成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从而方便将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进行远距离运输。并且,到达运输地之后,可将光伏装置5延展后使用,可以让能源持续使用,更加环保。另外,集装箱10中的中隔板1将集装箱10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11和下部空间12以进行收容,集装箱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也更加紧凑,方便运输。

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述集装箱10还包括设置于上部空间11的第一分隔板21,所述第一分隔板2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将上部空间11分隔为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所述储能设备4包括收容于第一空间111内的储能电池41及收容于第二空间112内的相关储能模块42。

具体的,所述相关储能模块42至少包括汇流柜、配电柜、逆变器、控制柜。

因而,本实用新型中,将储能电池41和相关储能模块42隔开并采用不同的空间进行收容,可增强运输的安全性,并且可最大化的对上部空间11进行利用。

所示光伏储能工作站100还包括温度控制设备(未图示),所述温度控制设备包括设置于上部空间11内的温度检测模块(未图示)、温度调节模块(未图示)以及温度控制模块(未图示),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温度控制模块之间相互通讯连接。即,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上部空间11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在计算温度调节数据,并发送给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按照温度调节数据对上部空间11进行温度调节。

具体的,例如,在温度过高时,说明储能电池41或相关储能模块42发热严重,则通过温度调节模块进行制冷降温,以使得上部空间11内的温度保持恒定,也能确保储能设备4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部空间11内还收容了消防装置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实际上还设置有第二分隔板22,所述第一空间111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22的一侧,所述上部空间11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二分隔板22另一侧的第三空间113。所述消防装置6收容于第三空间113内。所述消防装置6可进一步提高集装箱10运输的安全系数,在出现明火等危险时,所述消防装置6也可对明火进行扑灭。具体的,所述消防装置6可为气体灭火装置。

当然,如图2所示,收容所述消防装置6的第三空间113直接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消防装置6也暴露于集装箱10外侧,从而,在有需要时,不需要再打开门体等,而可以直接对消防装置6进行操作,达到最快的灭火速度。

所述集装箱10包括箱体3,所述箱体3包括顶板311、底板312、及设置于顶板311和底板312之间的侧板313;所述集装箱10还包括可开合设置于箱体3上的用以打开或关闭上部空间11的上部门体及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部空间12的下部门体32,所述上部门体及下部门体32均为向外开门结构。其中,所述下部门体32为对开门结构。当然,所述集装箱10还包括与所述下部门体32相对设置的后板(未标号)。

如上述所述,所述集装箱10在上部空间11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设备,因而,为了与温度控制设备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集装箱10还装配有保温板61,所述保温板61设置于所述集装箱10内的上部空间11内的至少部分顶板311、侧板313、上部门体及中隔板1上。通过设置保温板61,可确保上部空间11内温度恒定,降低温度控制设备的能耗。

另外,如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部空间11内还设置有第一分隔板21,所述第一分隔板21上也可选择性的设置所述保温板61。

所述保温板61的材料可为岩棉、聚氨酯等保温材料。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集装箱10的上部空间11收容储能设备4,下部空间12收容光伏装置5,在到达目的地后,则需要将下部门体32打开并将光伏装置5向外延展,以达到充分接收光照的功能。而上部门体对外开门,可方便安装和维修储能设备4。从而,通过设置上部门体和下部门体32,可在有需要时分别对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进行操作,操作更加便捷。

并且,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门体上可设置有信息显示面板,用以显示储能设备4的工作信息。

并且,如上述所述,该第一分隔板21将上部空间11分隔为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用以分别收容储能电池41和相关储能模块42,因此,所述上部门体包括分别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的第一门体331和第二门体332,所述第一门体331和第二门体332分别位于集装箱10相对的两侧。

具体的,如图1(a)所示,所述下部门体32用以打开或关闭下部空间12,下部门体32的正上方为第一门体331,所述第二门体332则位于集装箱10远离第一门体331的一侧,即位于所述后板的正上方。

另外,如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部空间11内还装配有温度控制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集装箱10还包括第三分隔板23,收容所述相关储能模块42的第二空间112位于第三分隔板23的一侧,所述上部空间11还包括第四空间(未图示),所述第四空间位于第三分隔板23的另一侧,所述第四空间内收容有所述温度控制设备。并且,另一方面,集装箱10还包括第四分隔板(未图示),用以隔开第四空间和第三空间113,从而将温度控制设备与上述消防装置6相隔开。

因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集装箱10还包括有用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空间的第四门体334,所示第四门体334与所述第二门体332并排设置,所述第四门体334也对外开门结构,从而可通过打开第四门体334对第四空间内的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操作。

所述第一门体331、第二门体332、第四门体334均为单开门门体,当然,若为其他结构的门体当然也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工作站100还包括设置于下部空间12且用以固定光伏装置5的至少一根捆绑带7,所述捆绑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3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捆绑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312和后板上。所述捆绑带7通常具有弹性,以达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由于所述光伏装置5折叠收容于所述下部空间12,并且是沿竖直方向折叠,因而,捆绑带7可更好的固定光伏装置5,防止光伏装置5倾倒。

所述工作站100还包括设置于下部空间12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垫81和缓冲板82,所述缓冲板82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夹设于光伏装置5内或相邻光伏装置5之间;所述缓冲垫81沿底板312铺设。所述缓冲装置可减少光伏装置5运输过程中的颠簸。

并且,所述光伏装置5包括折叠支架(未图示)及设置于折叠支架上的光伏面板51,如上述所述,所述光伏装置5沿竖直方向折叠,因而所述光伏面板51也呈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两两相靠近的光伏面板51之间可设置有所述缓冲板82。

并且,所述折叠支架可选择性的与集装箱10内部连接。当折叠支架一端与集装箱10内部相固定时,则光伏面板51可通过延展折叠支架将光伏面板51展开。当折叠支架一端与集装箱10内部不相固定时,则到达目的地后,可通过搬运小车200将光伏装置5运送出后,再将光伏面板51延展开。

如图2所示,所述集装箱10底部还具有支撑装置91,可调节集装箱10底部的水平,确保集装箱10在任何地形上依然可以稳定放置。

并且,所述集装箱10顶部设置有吊装吊耳92,可以与装配机构进行配合以进行吊装。

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工作站100,其中,在集装箱10内集成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从而方便将储能设备4和光伏装置5进行远距离运输。并且,到达运输地之后,可将光伏装置5延展后使用,可以让能源持续使用,更加环保。另外,集装箱10中的中隔板1将集装箱10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空间11和下部空间12以进行收容,集装箱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也更加紧凑,方便运输。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在集装箱10上设置下部门体32、第一门体331、第二门体332、第四门体334,以与下部空间12、第一空间111、第二空间112、第四空间分别配合,从而可通过打开门体对集装箱10内的光伏装置5、储能电池41、相关储能模块42及温度控制设备进行安装、维修等操作,更加便捷。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光伏装置5的运输额外设置了捆绑带7、缓冲垫81和缓冲板82等装置,可增强集装箱10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光伏装置5在运输过程中遭到磕碰、损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