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EL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7504发布日期:2020-10-20 12:1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式EL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el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行业的el(electroluminescent)检测是指:通过给光伏板供电,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利用近红外相机拍摄电池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电池组件的内部缺陷,如隐裂、碎片、虚焊、断栅以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等。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el检测一般需要将近红外相机固定在一个三角支架上,每检测一块光伏板,需要移动/调整三脚架的位置,一般情况下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协同作业,操作复杂,并且由于每检测一块光伏板时,即需要移动/调整三脚架的位置,因此,在针对光伏电站的检测中,由于光伏板数量较大,也无法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对整个电站进行全检操作,从而降低了el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式el测试装置,包括轨道部、摄像部,所述轨道部上设置有可移动的主动柱和从动柱,所述主动柱和所述从动柱分别对称设置在光伏板的两侧,所述主动柱和所述从动柱通过搭接框连接,所述摄像部设置在所述搭接框上,通过所述主动柱和所述从动柱在所述轨道部上的移动;

所述轨道部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主动轨和从动轨,所述主动轨和所述从动轨均为直线单轨结构,所述主动轨上设置有主动平台,所述从动轨上设置有从动平台,所述主动柱设置在所述主动平台上,所述从动柱设置在所述从动平台上,所述从动柱和所述主动柱通过所述搭接框连接,所述主动平台上设置有实现所述主动平台在所述主动轨上移动的主轨制动件,所述从动平台上设置有实现所述从动平台在所述从动轨上移动的从轨制动件。

较佳的,所述搭接框一端设置有转动块一端设置有搭接块,所述搭接框通过所述转动块和所述主动柱转动连接,所述搭接框通过所述搭接块与所述从动柱卡接。

较佳的,所述从动平台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主动平台上设置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对应设置,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从轨制动件连接。

较佳的,所述从动平台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定位部包括双向电磁铁、定位柱和定位齿轮,所述双向电磁铁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平台上,所述双向电磁铁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轴上,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齿条段,所述定位齿轮和所述齿条段啮合连接。

较佳的,所述从动平台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定位轴转动带动所述定位柱在所述导向孔内轴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双向电磁铁具有两个固定位置并通过电磁激励进行两个所述固定位置切换,在所述双向电磁铁位于一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定位柱和所述从动轨接触。

较佳的,所述导向孔内设置有光滑轴套,所述定位柱设置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导向段直径和所述光滑轴套内径一致,且所述导向段设置在所述光滑轴套内。

较佳的,所述光滑轴套内壁设置有沿所述定位柱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对应所述定位槽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较佳的,所述定位柱靠近所述从动轨的端部设置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采用橡胶材质,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抵触块和所述从动轨接触。

较佳的,所述抵触块设置为均布在所述定位柱顶部端面上的若干半球体结构或覆盖在所述定位柱顶部端面的层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柱和从动柱对搭接框的支撑制动,实现摄像部的直线移动,以对线性排列的光伏板进行连续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同时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的设置,可仅通过控制所述主轨制动件的启停进行单体光伏板的检测,检测快捷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轨道式el测试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2为所述轨道部的结构视图;

图3为所述定位部的结构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轨道部;2-摄像部;3-主动柱;4-从动柱;5-搭接框;11-主动轨;12-从动轨;13-主动平台;14-从动平台;15-信号接收器;16-信号发射器;17-定位部;21-遮光罩;141-导向孔;142-光滑轴套;143-定位槽;144-定位块;171-双向电磁铁;172-定位柱;173-定位齿轮;174-齿条段;175-抵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轨道式el测试装置的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式el测试装置包括轨道部1、摄像部2,所述轨道部1上设置有可移动的主动柱3和从动柱4,所述主动柱3和所述从动柱4分别对称设置在光伏板的两侧,所述主动柱3和所述从动柱4通过搭接框5连接,所述摄像部2设置在所述搭接框5上,通过所述主动柱3和所述从动柱4在所述轨道部1上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摄像部2在所述光伏板上方的移动,逐一捕捉各所述光伏板的图像信息,以对线性排列的光伏板进行连续检测。

一般的,所述搭接框5一端设置有转动块一端设置有搭接块,所述搭接框5通过所述转动块和所述主动柱3转动连接,所述搭接框5通过所述搭接块与所述从动柱4卡接,所述搭接框5可通过所述转动块进行转动,并通过所述搭接块和所述从动柱4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主动柱3和所述从动柱4之间的可控式连接。

同时,所述摄像部2一般设置有遮光罩21,通过所述遮光罩21对单体光伏板进行光线遮蔽。所述转动块对所述搭接框5的主动式转动也同时避免所述摄像部2以及所述遮光罩21在直线移动时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的碰撞干涉,便于所述轨道式el测试装置的移动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块和所述转动块可采用常规的卡接结构或转动结构,以实现所述搭接框5两端的转动连接和卡接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轨道部的结构视图;所述轨道部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主动轨11和从动轨12,所述主动轨11和所述从动轨12均为直线单轨结构,所述主动轨11上设置有主动平台13,所述从动轨12上设置有从动平台14,所述主动柱3设置在所述主动平台13上,所述从动柱4设置在所述从动平台14上,所述从动柱4和所述主动柱3通过所述搭接框5连接。一般的,所述主动轨11和所述从动轨12可采用预埋的方式在建设电站时在先设置,避免检测时的平行校准,所述主动平台13和所述从动平台14采用现有技术中可拆卸式移动平台结构。

所述主动平台13上设置主轨制动件,通过所述主轨制动件实现所述主动平台13在所述主动轨11上的移动;所述从动平台14上设置从轨制动件,通过所述从轨制动件实现所述从动平台14在所述从动轨12上的移动。

所述从动平台14设置有信号接收器15,所述主动平台13上设置有信号发射器16,所述信号发射器16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5对应设置,一般的,所述信号发射器16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5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信号接收器15与所述从轨制动件连接,当所述信号接收器15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器16发射的信号时,所述从轨制动件关闭。所述主轨制动件带动所述主动平台13的移动速度一般大于所述从轨制动件带动所述从动平台14的移动速度。

在所述搭接块与所述从动柱4未卡接时,所述主动平台13移动后,所述信号发射器16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5产生距离差,所述信号接收器15无法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器16所发出的信号,所述从轨制动件启动,带动所述从动平台14移动,当所述主动平台13在合适位置处停下,且所述从动平台14移动至所述主动平台13的对应位置时,所述信号接收器15再次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器16所发出的信号,所述从轨制动件关闭,从而保证移动后所述主动平台13和所述从动平台14的相对位置稳定。

所述信号接收器15还与定位部17连接,通过所述定位部17,可在所述信号接收器15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器16所发出的信号时启动,固定所述从动平台14的位置,避免所述从动平台14惯性移出,从而保证所述搭接块与所述从动柱4的准确卡接到位。

所述主动平台13和所述从动平台14通过制动件再对应直线单轨上移动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移动导轨结构设置。

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器16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5的设置,可仅通过控制所述主轨制动件的启停进行单体光伏板的检测,即通过控制所述主动平台13移动至合适位置,所述从动平台14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器16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5的相对设置进行随动定位,再通过所述搭接架与所述从动柱4卡接固定,从而稳定所述搭接架上所述摄像部2的位置,进而实现在合适位置上对单块所述光伏板的图像捕捉。由于所述主动柱3与所述搭接架的转动连接,故在所述主动平台13进行位置移动时,可通过所述摄像部2对图像的实时捕捉将所述主动平台13移动调节至合适位置。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定位部的结构视图;所述定位部17包括双向电磁铁171、定位柱172和定位齿轮173,所述双向电磁铁171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平台14上,所述双向电磁铁17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轴174,所述双向电磁铁171可控制所述定位轴174正向或反向转动,所述定位齿轮173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轴174上,所述定位柱172上设置有齿条段174,所述定位齿轮173和所述齿条段174啮合连接。

所述从动平台14上设置有导向孔141,所述定位柱172设置在所述导向孔141内,通过所述定位轴174转动带动所述定位柱172在所述导向孔141内轴向移动。所述双向电磁铁171具有两个固定位置并通过电磁激励进行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摆动,在所述双向电磁铁171位于一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接触,从而将所述从动平台14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轨12的某一位置上;当所述双向电磁铁171位于另一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无接触,从而保证所述从动平台14和所述从动轨12之间的自由移动。

较佳的,为保证所述定位齿轮173和所述齿条段174啮合稳定,所述从动平台14上设置有两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轴174的两端,所述定位轴174通过轴承和所述定位座连接,保证所述定位轴174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定位座固定所述定位轴174的位置。

所述导向孔141内设置有光滑轴套142,所述定位柱172设置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设置为圆柱形,所述导向段直径和所述光滑轴套142内径一致,且所述导向段设置在所述光滑轴套142内,通过实施光滑轴套142的导向作用实现所述定位柱172的稳定移动。

同样的,所述光滑轴套142内壁设置有沿所述定位柱172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43,所述定位柱172对应所述定位槽143设置有定位块144,所述定位块144设置在所述定位槽143内,在所述定位柱172轴向移动时,所述定位块144在所述定位槽143内移动。通过所述定位块144和所述定位槽143的设置,保证所述齿条段174的配合方向,避免所述定位柱17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造成所述定位齿轮173和所述齿条段174连接状态的脱离。

所述定位柱172靠近所述从动轨12的端部设置有抵触块175,所述抵触块175采用橡胶材质,用于实现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的接触,增大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的相对摩擦,避免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之间的硬性接触,提高所述定位柱172和所述从动轨12之间固定状态下的稳定性。

所述抵触块175可设置均布在所述定位柱172顶部端面上的若干半球体结构或覆盖在所述定位柱172顶部端面的层状结构。

所述信号接收器15通过h桥式驱动器与所述双向电磁铁171连接,所述h桥式驱动器通过电磁激励触发控制所述双向电磁铁171的正反向运动,运动时间控制较为容易。双向电磁铁171吸合后无需电压保持即可维持吸合后状态,需要释放时,只需要反相通电,即可完成释放动作,无需一直通电,可节省电力资源,从而进行两个固定位置的来回切换;同时由于吸合后无需通电,双向电磁铁171的线圈不发热,不存在双向电磁铁171的线圈被烧短路的情况,因此寿命较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