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7413发布日期:2021-02-18 21: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永磁无刷电动机是通过电子电路换相或电流控制的永磁电动机。永磁无刷电动机有正弦波驱动和方波驱动两种型式;驱动电流为矩形波的通常称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流为正弦波的通常称为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接传感类型可分为有传感器电动机和正传感器电动机。
[0003]
但是,现有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存在以下缺点:
[0004]
现有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使用时,由于自身的工作时噪音较大,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同时现有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自身的散热性能也不足,进而降低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使用时,由于自身的工作时噪音较大,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同时现有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自身的散热性能也不足,进而降低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使用安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包括电机机体,所述电机机体外壁表面粘接有降噪机构,所述降噪机构由耐磨尼龙布、隔音岩棉板和橡塑隔音棉组成,所述降噪机构外壁表面四周安装有压圈,所述压圈外壁表面四周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片,所述降噪机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腔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由铜板、固定圈、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翅片和第二连接片组成,通过降噪机构,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噪音,通过散热机构,可对电机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排出,进而提高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安全。
[0007]
优选的,所述耐磨尼龙布顶部表面粘接有隔音岩棉板,所述隔音岩棉板顶部表面粘接有橡塑隔音棉,通过耐磨尼龙布,可提高隔音岩棉板和橡塑隔音棉使用寿命和安全,通过隔音岩棉板和橡塑隔音棉,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噪音。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连接片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可将第一连接片安装在电机机体外壁,进而能够使得压圈对降噪机构按压,以便于能够提高降噪机构的使用稳定性。
[0009]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具体设有四组,且四组限位孔呈阵列式分布,从而能够安装多组散热机构。
[0010]
优选的,所述铜板底部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腔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铜板顶部表面安装有散热翅片,通过固定圈,可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对电机机体内部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又能将热量传递至铜板,同时散热翅片,又能够将铜板表面的热量快速排出,进而能够起到散热目的,提高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安全。
[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两侧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片,且第二连接片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表面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片安装在电机机体表面,进而能够对固定圈安装固定。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降噪机构中的耐磨尼龙布,可提高隔音岩棉板和橡塑隔音棉使用寿命和安全,并且隔音岩棉板和橡塑隔音棉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噪音,通过螺栓可将第一连接片安装在电机机体外壁,进而能够使得压圈对降噪机构按压,以便于能够提高降噪机构的使用稳定性。
[0014]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四组限位孔,从而能够安装多组散热机构,通过散热机构中的固定圈,可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对电机机体内部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又能将热量传递至铜板,同时散热翅片,从而能够将铜板表面的热量快速排出,进而能够起到散热目的,提高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安全,通过螺栓可将第二连接片安装在电机机体表面,进而能够对固定圈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电机机体;2、降噪机构;201、耐磨尼龙布;202、隔音岩棉板;203、橡塑隔音棉;3、压圈;301、第一连接片;4、限位孔;5、散热机构;501、铜板;502、固定圈;503、半导体制冷片;504、散热翅片;505、第二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包括电机机体1,所述电机机体1外壁表面粘接有降噪机构2,所述降噪机构2由耐磨尼龙布201、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组成,所述降噪机构2外壁表面四周安装有压圈3,所述压圈3外壁表面四周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片301,所述降噪机构2表面开设有限位孔4,所述限位孔4内腔设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由铜板501、固定圈502、半导体制冷片503、散热翅片504和第二连接片505组成,通过降噪机构2,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1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噪音,通过散热机构5,可对电机
机体1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排出,进而提高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安全。
[0022]
所述耐磨尼龙布201顶部表面粘接有隔音岩棉板202,所述隔音岩棉板202顶部表面粘接有橡塑隔音棉203,通过耐磨尼龙布201,可提高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使用寿命和安全,通过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1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噪音。
[0023]
所述第一连接片301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连接片301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1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可将第一连接片301安装在电机机体1外壁,进而能够使得压圈3对降噪机构2按压,以便于能够提高降噪机构2的使用稳定性。
[0024]
所述限位孔4具体设有四组,且四组限位孔4呈阵列式分布,从而能够安装多组散热机构5。
[0025]
所述铜板501底部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圈502,所述固定圈502内腔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503,所述铜板501顶部表面安装有散热翅片504,通过固定圈502,可对半导体制冷片503进行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半导体制冷片503对电机机体1内部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又能将热量传递至铜板501,同时散热翅片504,又能够将铜板501表面的热量快速排出,进而能够起到散热目的,提高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安全。
[0026]
所述固定圈502两侧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片505,且第二连接片505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1表面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片505安装在电机机体1表面,进而能够对固定圈502安装固定。
[0027]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工作时,通过在电机机体1外壁表面粘接有降噪机构2,并且降噪机构2由耐磨尼龙布201、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组成,同时耐磨尼龙布201顶部表面粘接有隔音岩棉板202,且隔音岩棉板202顶部表面粘接有橡塑隔音棉203,从而能够通过耐磨尼龙布201,可提高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使用寿命和安全,通过隔音岩棉板202和橡塑隔音棉203,可起到双重隔音效果,从而能够加强电机机体1工作时噪音的阻隔,进而降低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噪音,通过在降噪机构2外壁表面四周安装有压圈3,并且压圈3外壁表面四周均安装有多组第一连接片301,同时第一连接片301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1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可将第一连接片301安装在电机机体1外壁,进而能够使得压圈3对降噪机构2按压,以便于能够提高降噪机构2的使用稳定性,通过在降噪机构2表面开设有四组限位孔4,且四组限位孔4呈阵列式分布,同时限位孔4内腔设有散热机构5,从而能够安装多组散热机构5,由于散热机构5采用铜板501、固定圈502、半导体制冷片503、散热翅片504和第二连接片505组成,并且铜板501底部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圈502,同时固定圈502内腔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503,从而能够通过固定圈502对半导体制冷片503进行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半导体制冷片503对电机机体1内部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又能将热量传递至铜板501,由于铜板501顶部表面安装有散热翅片504,从而能够将铜板501表面的热量快速排出,进而能够起到散热目的,提高了电机机体1的使用安全,通过在固定圈502两侧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片505,且第二连接片505通过螺栓与电机机体1表面拆卸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片505安装在电机机体1表面,进而能够对固定圈502安装固定。
[002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低噪音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包括电机机体1、降噪机构2、耐磨尼龙布201、隔音岩棉板202、橡塑隔音棉203、压圈3、第一连接片301、限位
孔4、散热机构5、铜板501、固定圈502、半导体制冷片503、散热翅片504和第二连接片50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并且上述电器元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灵活的选取、安装并完成电路调试,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限制要求。
[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