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1200发布日期:2021-04-13 20:0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干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2.数字数据传输利用pcm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信号如何进入pcm话路的问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同步方式利用pcm数字信道传输数据,如果数据信号与数字端局的时钟是同步的,这时,数据终端输出的数据信号是受pcm信道时钟控制的,因此只需对数据信号进行多路化处理即可。这里数据终端设备处于受控制的从属地位,因此灵活性差。在同步通信中,定时机制帮助发送器和接收器处于同步状态。同步信号可以占有一个单独的信道,但更经常的是直接集成到信号中。
3.为了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一种信号采集的装置对信号进行采集检测,现有信号采集的装置内部的电线比较杂乱,其内部没有一个对导线进行梳理的装置,很容易使导线缠绕在一块,温度过高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包括采集盒,且采集盒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采集盒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路板,且采集盒的内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储线槽,所述储线槽的内部连接有连接导线,所述储线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块,且安装块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均通过套块固定连接有分线外壳。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块套接在连接块的外表面,所述套块和连接块之间通过限位插销固定在一起。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储线槽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安装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内表面与限位插销的内部活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插销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限位插销的外表面且位于凸板的外侧套射有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线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u形隔板,两个所述u形隔板之间通过绝缘隔条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块、连接块、套块和限位插销之间的配合可以将分线外壳安装在多根导线的外表面,对导线进行很好的梳理,使导线按照顺序进行隔开,提高了该采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中分线外壳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中:1、采集盒;2、安装板;3、电路板;4、储线槽;5、连接导线;6、安装块;7、连接块;8、套块;9、分线外壳;10、限位插销;11、凸板;12、把手;13、弹簧;14、u形隔板;15、绝缘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7.请参阅图1

3,一种解决信号干扰的采集终端,包括采集盒1,且采集盒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采集盒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路板3,且采集盒1的内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储线槽4,储线槽4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安装块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1,凸板11的内表面与限位插销10的内部活动连接,限位插销10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限位插销10的外表面且位于凸板11的外侧套射有弹簧13,储线槽的内部连接有连接导线5,储线槽4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块6,且安装块6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两个连接块7之间均通过套块8固定连接有分线外壳9,分线外壳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u形隔板14,两个u形隔板14之间通过绝缘隔条15固定连接,套块8套接在连接块7的外表面,套块8和连接块7之间通过限位插销10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块6、连接块7、套块8和限位插销10之间的配合可以将分线外壳9安装在多根导线的外表面,对导线进行很好的梳理,使导线按照顺序进行隔开,提高了该采集装置的安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钉将安装块6安装在储线槽4的内表面,再将分线外壳9通过套块8和连接块7之间的配合卡在储线槽4的外表面,再配合弹簧13的作用,限位插销10将连接块7和套块8卡接在一起,在u形隔板14和绝缘隔条15的配合下,每根导线都是分隔开的,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能。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