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2412发布日期:2021-02-18 22:3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喇叭连接线不易使用过细的导线,因为细线的电阻大,更多的功率将消耗在导线的电阻上,低音的损失尤其严重。过粗的导线虽然电阻小,但是造成材料和金钱的浪费。通常认为导线上的损失(插入损耗)在0.5db以下是可以容忍的。从功放输出到音箱的这部分电路中,喇叭的阻抗,导线的长度,导线的粗细都很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导线长度和喇叭阻抗来推算出导线的粗细,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喇叭连接线不易收纳存储。
[0003]
市场上的喇叭连接线在使用中难以更换备用线管,喇叭连接线不易安装且线管内部的线缆不易检修,喇叭连接线停用时不易收纳存储导致喇叭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难以拆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喇叭连接线在使用中难以更换备用线管,喇叭连接线不易安装且线管内部的线缆不易检修,喇叭连接线停用时不易收纳存储导致喇叭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难以拆分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包括前线管和橡皮层,所述前线管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前线管的右侧中端设置有线缆,且线缆的右侧设置有后线管,所述固定架的前端上方设置有上卡环,且上卡环的下方设置有下卡环,所述固定架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放置架,且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线缆的上方设置有pu管,且pu管的四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下方设置有弹力限位架,所述前线管的右端内侧设置有橡皮层。
[0006]
优选的,所述前线管与固定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固定架设置有两组。
[0007]
优选的,所述上卡环与下卡环呈对称分布,且上卡环与下卡环之间为弹性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前线管通过pu管与后线管构成中空结构,且前线管与pu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螺栓与弹力限位架之间紧密贴合,且前线管与弹力限位架之间相胶合。
[0010]
优选的,所述前线管与橡皮层之间相粘结,且前线管端口内侧与橡皮层之间形状相吻合。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设置有固定架,螺丝钉穿过固定架表面的安装孔从而有效的对前线管所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架的设置便于前线管的拆装,固定架在前线管的表面可进行滑动,便于使用者根据前线管的长度增加固定架的数量,从而提高喇叭连接线的适配性,前线管与固定架之间的活动连接减
少了前线管与后线管贴合时前端上卡环与下卡环的碰撞,延长固定架的使用年限。
[0012]
手动拉动上卡环与下卡环将后线管有效卡合至两环内侧,便于喇叭连接线的折叠收纳,减少喇叭连接线的占用面积,提高空间使用率,弹簧的设置增加上卡环与下卡环的拉动幅度,避免刚性拉动导致上卡环与下卡环出现断裂,pu管整体呈褶皱状,且具有良好的收缩弯折性,便于前线管与后线管之间连接处的弯折折叠,使用者手动拧松螺栓对pu管进行拆卸,便于pu管的检修及更换,pu管的设置便于前线管与后线管之间连接处内部的线缆进行检修。
[0013]
手动将螺栓插至通孔内并进行拧紧从而有效的对pu管进行固定,弹力限位架的设置便于对螺栓进行限位遮挡,减少螺栓与前线管和后线管内部线缆的接触,避免前线管与后线管内部线缆磨损严重,前线管与后线管的端口处和橡皮层之间形状相吻合,避免橡皮层出现贴合遗漏,橡皮层的设置有效的对连接处的线缆进行保护,减少连接处的磨损,延长线缆的使用年限,橡皮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利于连接处线缆的卡合稳固。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pu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前线管;2、固定架;3、安装孔;4、后线管;5、上卡环;6、下卡环;7、线缆;8、放置架;9、弹簧;10、通孔;11、pu管;12、螺栓;13、弹力限位架;14、橡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包括前线管1、固定架2、安装孔3、后线管4、上卡环5、下卡环6、线缆7、放置架8、弹簧9、通孔10、pu管11、螺栓12、弹力限位架13和橡皮层14,前线管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架2,且固定架2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安装孔3,前线管1的右侧中端设置有线缆7,且线缆7的右侧设置有后线管4,固定架2的前端上方设置有上卡环5,且上卡环5的下方设置有下卡环6,固定架2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放置架8,且放置架8的内部设置有弹簧9,线缆7的上方设置有pu管11,且pu管11的四周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的内部设置有螺栓12,且螺栓12的下方设置有弹力限位架13,前线管1的右端内侧设置有橡皮层14。
[0021]
前线管1与固定架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固定架2设置有两组,使用者手动将固定架2穿过前线管1,手动将螺丝钉穿过固定架2表面的安装孔3从而有效的对前线管1所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架2的设置便于前线管1的拆装,固定架2在前线管1的表面可进行滑动,便于使用者根据前线管1的长度增加固定架2的数量,从而提高喇叭连接线的适配性,前线管1与固定架2之间的活动连接减少了前线管1与后线管4贴合时前端上卡环5与下卡环6的碰撞,
延长固定架2的使用年限。
[0022]
上卡环5与下卡环6呈对称分布,且上卡环5与下卡环6之间为弹性连接,上卡环5与下卡环6之间呈对称分布,使用者手动将后线管4折叠至前线管1前端,手动拉动上卡环5与下卡环6将后线管4有效卡合至两环内侧,便于喇叭连接线的折叠收纳,减少喇叭连接线的占用面积,提高空间使用率,弹簧9的设置增加上卡环5与下卡环6的拉动幅度,避免刚性拉动导致上卡环5与下卡环6出现断裂。
[0023]
前线管1通过pu管11与后线管4构成中空结构,且前线管1与pu管11之间为螺纹连接,pu管11整体呈褶皱状,且具有良好的收缩弯折性,便于前线管1与后线管4之间连接处的弯折折叠,使用者手动拧松螺栓12对pu管11进行拆卸,便于pu管11的检修及更换,pu管11的设置便于前线管1与后线管4之间连接处内部的线缆7进行检修,提高了喇叭连接线的拆装性,pu管1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更换备用线管。
[0024]
螺栓12与弹力限位架13之间紧密贴合,且前线管1与弹力限位架13之间相胶合,使用者手动将螺栓12插至通孔10内并进行拧紧从而有效的对pu管11进行固定,弹力限位架13呈圆弧状分布在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边缘端口上下方,弹力限位架13的设置便于对螺栓12进行限位遮挡,减少螺栓12与前线管1和后线管4内部线缆7的接触,避免前线管1与后线管4内部线缆7磨损严重,前线管1与弹力限位架13之间的相胶合增加了二者之间的稳定性。
[0025]
前线管1与橡皮层14之间相粘结,且前线管1端口内侧与橡皮层14之间形状相吻合,橡皮层14分布在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端口处,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端口处和橡皮层14之间形状相吻合,避免橡皮层14出现贴合遗漏,橡皮层14的设置有效的对连接处的线缆7进行保护,减少连接处的磨损,延长线缆7的使用年限,橡皮层14具有一定的弹性,利于连接处线缆7的卡合稳固。
[0026]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便于收纳的喇叭连接线,首先使用者手动将固定架2穿过前线管1,手动将螺丝钉穿过固定架2表面的安装孔3从而对前线管1所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架2的设置便于前线管1的拆装,固定架2在前线管1的表面可进行滑动,便于使用者根据前线管1的长度增加固定架2的数量,从而提高喇叭连接线的适配性,前线管1与固定架2之间的活动连接减少了前线管1与后线管4贴合时前端上卡环5与下卡环6的碰撞,上卡环5与下卡环6之间呈对称分布,使用者手动将后线管4折叠至前线管1前端,手动拉动上卡环5与下卡环6将后线管4有效卡合至两环内侧,便于喇叭连接线的折叠收纳,弹簧9的设置增加上卡环5与下卡环6的拉动幅度,避免刚性拉动导致上卡环5与下卡环6出现断裂,pu管11整体呈褶皱状,且具有良好的收缩弯折性,便于前线管1与后线管4之间连接处的弯折折叠,使用者手动拧松螺栓12对pu管11进行拆卸,便于pu管11的检修及更换,pu管11的设置便于前线管1与后线管4之间连接处内部的线缆7进行检修,使用者手动将螺栓12插至通孔10内并进行拧紧从而有效的对pu管11进行固定,弹力限位架13呈圆弧状分布在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边缘端口上下方,弹力限位架13的设置便于对螺栓12进行限位遮挡,减少螺栓12与前线管1和后线管4内部线缆7的接触,避免前线管1与后线管4内部线缆7磨损严重,橡皮层14分布在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端口处,前线管1与后线管4的端口处和橡皮层14之间形状相吻合,避免橡皮层14出现贴合遗漏,橡皮层14的设置有效的对连接处的线缆7进行保护,减少连接处的磨损。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