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连续水管的电机冷却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360发布日期:2021-02-23 14:0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连续水管的电机冷却壳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电机的定子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连续水管的电机冷却壳体。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电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自然冷却、风冷、水冷等。大功率电机在工作时电机定子会产生大量热能,一般的冷却方式无法带走足够的热量,所以需要进行液体冷却。目前的技术大多是在定子壳体中设置水路槽,通入冷却液对定子壳体及定子进行冷却。在定子与定子壳体之间设置水路槽需要额外增加定子壳体的外形尺寸,此举增加了电机整机的重量、成本、定子壳体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加工难度低的基于连续水管的内定子电机冷却壳体。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基于连续水管的电机冷却壳体,包括定子壳体和冷却水管,所述定子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凹陷的螺旋状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铺设在所述螺旋状管道内部且冷却水管从螺旋状管道的一端铺设到螺旋状管道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水管的内侧管壁与所述螺旋状管道的管壁贴合,所述冷却水管的外侧管壁与定子壳体的内壁齐平。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管采用一根连续铜管。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管通过压入的方式铺设在所述螺旋状管道内部。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9]
(1)定子壳体为型材,直接加工出管道形状,加工难度低,无需类似于传统的需要开模铸造。此举减少了成本、工期,制造数量可以根据生产订单进行灵活更改,尺寸可以做灵活更改。
[0010]
(2)冷却管道设于定子壳体上,靠近线圈。此举增加了冷却效率。冷却管道采用螺旋状,减小了水垢及产生水垢后的不良影响。
[0011]
(3)冷却水管是铜管,其抗腐蚀性能强,不易氧化,且与一些液态物质不易起化学反应,容易炜弯造型,便于安装,线性膨胀系数很小,不会因为过度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应力疲劳破裂。冷却水管是连续的,中间没有连接结构。此举保证密封性能,不会出现漏夜,减少了冷却管道所出现的问题。
[0012]
(4)安装冷却水管时采用挤压的方式,使铜管完全贴合壳体,并且不会有凸出部分。此举大大增加了冷却效率且不占据多余空间。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子壳体的截面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装将冷却水管压入到定子壳体内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根据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基于连续水管的电机冷却壳体,包括定子壳体1和冷却水管3,所述定子壳体1的内侧加工出凹陷的螺旋状管道2,所述冷却水管3铺设在所述螺旋状管道2内部且冷却水管3从螺旋状管道2的一端铺设到螺旋状管道2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水管3的内侧管壁与所述螺旋状管道2的管壁贴合,所述冷却水管3的外侧管壁与定子壳体1的内壁齐平。
[0018]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管3采用一根连续铜管。
[0019]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管3通过压入的方式铺设在所述螺旋状管道2内部。
[0020]
如图3所示,为工装4将冷却水管3压入定子壳体1的部分截面。所述冷却水管3按照所述定子壳体1内部的管道2的螺旋形状预先压入其中,然后用所述工装4将所述冷却水管3压紧,直至所述冷却水管3完全贴合管壁。所述工装4将所述冷却水管3凸出部分压平,直至其与所述定子外壳平齐;所述工装4照此旋转压装所有冷却水管3,压装时注意不能使所述冷却水管3出现破损。
[0021]
冷却液从冷却水管3入口进入,通过螺旋环绕管道2对定子壳体1进行冷却,之后从冷却管道2水管3流出。
[0022]
本实施例有以下特点:
[0023]
定子壳体1为型材,直接加工出管道2形状,无需类似于传统的需要开模铸造。此举减少了成本、工期,制造数量可以根据生产订单进行灵活更改,尺寸可以做灵活更改。冷却管道2设于定子壳体1上,靠近线圈。此举增加了冷却效率。冷却管道2采用螺旋状,减小了水垢及产生水垢后的不良影响。冷却水管3是铜管,其抗腐蚀性能强,不易氧化,且与一些液态物质不易起化学反应,容易炜弯造型,便于安装,线性膨胀系数很小,不会因为过度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应力疲劳破裂。冷却水管3是连续的,中间没有连接结构。此举保证密封性能,不会出现漏夜,减少了冷却管道2所出现的问题。安装冷却水管3时采用挤压的方式,使铜管完全贴合壳体,并且不会有凸出部分。此举大大增加了冷却效率且不占据多余空间。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