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357发布日期:2021-02-23 14:0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用锥形编码器与电机装配分为两部分,编码器定子通过与适配法兰胀紧,从而与电机固定,编码器转子部分通过锥度配合并使用螺钉连接与电机转轴固定。在拆卸编码器的时候需要对两部分分别进行拆卸,定子部分通过拧紧螺钉,将定子与适配法兰脱开,转子部分拆下螺钉后,还需要将锥度配合脱开,需要现场找合适的工具用来将其脱开,这样就会导致拆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本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可以通过后盖板上的螺纹通孔来辅助拆卸锥形编码器,减少了拆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包括适配法兰、编码器、适配轴、电机转轴和锁紧螺钉,所述编码器的定子部分通过自带胀紧螺钉与适配法兰连接,所述编码器的转子部分与适配轴通过锥度配合,且两者通过锁紧螺钉连接,所述适配轴通过螺钉与电机转轴连接。还包括后盖板、固定螺钉和拆卸螺钉,所述后盖板通过固定螺钉与编码器的转子部分连接,所述后盖板用于通过拆卸螺钉将编码器从适配轴中顶出。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适配法兰连接在电机壳体上。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盖板的右侧端面上开设有拆卸螺纹通孔。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盖板的中心开设有用于与编码器转子部分固定的螺纹通孔。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是在拆卸锥形编码器时能够不拘泥于现场的条件,利用电机本身所带有的后盖板来辅助拆卸锥形编码器(电机本身所带有的后盖板不用的时候就是编码器后面的盖板,具有防护作用,用的时候就是作为拆卸编码器的工装了)。在这里,电机用后盖板对电机有防护作用,可以满足电机ip等级需求,后盖板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拆卸锥形编码器。首先通过固定螺钉将后盖板与编码器连接为一体,其次用拆卸螺钉拧进后盖板上螺纹通孔,拆卸螺钉顶在适配法兰上,将编码器从适配轴中顶出,将锥度配合脱开。这种拆卸方式非常适合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拆卸时,又不能在现场找到合适的拆卸工具时使用,后盖板是与电机装配在一起,方便使用,减少了拆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0012]
一种电机锥形编码器拆卸结构,结构见图1。包括后盖板1、适配法兰2、编码器3、适配轴4、电机转轴5、锁紧螺钉6、固定螺钉7和拆卸螺钉8。
[0013]
所述后盖板1用来对电机进行防护,满足ip等级需求,另外后盖板1右侧端面上加工了拆卸螺纹通孔,中心加工有与编码器固定的螺纹通孔。
[0014]
所述编码器3的定子部分通过自带胀紧螺钉与适配法兰2连接。
[0015]
所述编码器3的转子部分通过锥度与适配轴4配合锁紧,并用锁紧螺钉6连接。
[0016]
所述适配轴4通过螺钉与电机转轴5连接。
[0017]
所述后盖板1通过固定螺钉7与编码器3的转子部分连接为一体。
[0018]
所述后盖板1通过拆卸螺钉8将编码器3从适配轴4中顶出,将锥度配合脱开。
[0019]
拆卸步骤为:
[0020]
所述编码器3的定子部分通过自带胀紧螺钉与适配法兰2脱开;然后拆卸锁紧螺钉6,将编码器3转子部分与适配轴4分开;再将后盖板1通过固定螺钉7与编码器3转子部分连接为一体;然后借助于后盖板1通过拆卸螺钉8将编码器3从适配轴4中顶出。
[0021]
该实施例是在拆卸锥形编码器时能够不拘泥于现场的条件,利用电机本身所带有的后盖板1来辅助拆卸锥形编码器(电机本身所带有的后盖板1不用的时候就是编码器后面的盖板,具有防护作用,用的时候就是作为拆卸编码器的工装了)。在这里,电机用后盖板1对电机有防护作用,可以满足电机ip等级需求,后盖板1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拆卸锥形编码器。首先通过固定螺钉7将后盖板1与编码器3连接为一体,其次用拆卸螺钉8拧进后盖板1上螺纹通孔,拆卸螺钉8顶在适配法兰2上,将编码器3从适配轴4中顶出,将锥度配合脱开。这种拆卸方式非常适合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拆卸时,又不能在现场找到合适的拆卸工具时使用,后盖板1是与电机装配在一起,方便使用,减少了拆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