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的固线结构、线控装置、家电设备和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7331发布日期:2021-04-16 16:2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电器的固线结构、线控装置、家电设备和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电器的固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线结构、线控装置、家电设备和插线板。


背景技术:

2.具有外接线体的电器,外接线体一般有电源线和控制线,这些线体与电器的内部电路连并通过电器的壳体上的线孔延伸出壳体之外,因此通常需要对外接线体与壳体连接的端部进行固定,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拉扯线体导致线路损坏。
3.本专利的电器泛指可以接入供电系统的电器产品(如电炉、微波炉等)、电器控制部件 (如线控装置)、插线板等。
4.线控装置,如cn205752819u公开的一种带线控装置的电源线,是将电器的控制电路外置的控制装置,通过线控装置可以简化产品结构,特别是一些发热类产品,通过线控装置可以减少工作温度以控制电路的影响。
5.但是,现有的电器的外接线体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固定,一种是在电器上设置压线座,通过螺钉使压线座压紧线体实现固定;另一种是将壳体分为相对拼接的壳体,将线孔分成两部分,线体被上下壳夹紧固定。这种两种固线方式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快捷的电器固线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电器的固线结构,包括:
8.设于所述电器的壳体上的线孔;
9.固设于所述电器的外接线体的端部的固线装置,其具有穿入线孔内部的固线连接部;
10.卡设于固线连接部上用于限制固线装置向外活动脱离线孔的限位元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通过限位元件卡设于固线连接部实现对固线装置的限位,这种固线方式结构简单,装配快捷。
12.优选的,固线连接部上设有内限位部,固线装置在固线连接部内端位置设有用于与壳体外侧配合以限制固线装置向内活动的外限位部,限位元件设有一侧开口的插槽,限位元件通过插槽卡设于固线连接部上,限位元件与内限位部以及电器的壳体的配合限制固线装置向外活动。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简化了限位元件和固线装置的限位结构,拿装配更便携。
13.优选的,固线连接部两侧设有卡位,卡位的外端壁形成所述内限位部,限位元件卡设于卡位上,限位元件被限制在卡位的外端壁和壳体侧壁之间从而限制固线装置向外活动。
14.优选的,固线装置位于线孔外侧部位设计成锥状部,锥状部上设有若干形变缺口。在锥状部上设计形变缺口可以使固线装置的形变量更大,使外接线体端部的弯折角度更大,有利于延伸外接线体的使用寿命。
15.选择的,固线装置与外接线体为一体结构;
16.或者,固线装置内设有供外接线体穿过的线体通道,外接线体装配到固线装置后两者以及方式之一固定连接:通过热塑工艺;通过粘接剂;通过过盈配合。
17.本专利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固线结构的家电设备,包括壳体和内部电气件,内部电气件电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延伸出壳体之外,电源线通过固线结构固定在壳体上。
18.本专利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固线结构的插线板,包括壳体、插座头和电源线,电源线与插座头电连接,电源线延伸出壳体之外,电源线通过固线结构固定在壳体上。
19.本专利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控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模块和外接线体,外接线体一端与电路模块电连接,外接线体另一端用于与受控电器电连接,电路模块用于控制受控电器的工作状态,壳体侧壁设有线孔,外接线体与电路模块电连接的一端设有固线装置,固线装置具有穿入线孔内部的固线连接部,固线装置通过限位元件固定在壳体上,固线连接部上设有内限位部,固线装置在固线连接部内端位置设有用于与壳体外侧配合以限制固线装置向内活动的外限位部,限位元件设有一侧开口的插槽,限位元件通过插槽卡设于固线连接部上,限位元件与内限位部以及电器的壳体的配合限制固线装置向外活动。通过限位元件卡设于固线连接部实现对固线装置的限位,这种固线方式结构简单,装配快捷。
20.优选的,电路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电连接,外接线体为电源线,电源线包括输入线段和输出线段,输入线段和输出线段的一端分别与开关电源电路电连接,线孔包括输入线孔和输出线孔,输入线段和输出线段与开关电源电路电连接的一端均设有所述固线装置,两个固线装置分别通过所述限位元件固定在壳体上。采用上述方案,将控制电路集中到电源线上,不需要单独设置线控线,使产品的结构更简单,产品更美观。
21.优选的,壳体包括具有上侧开口的壳身,以及封盖壳身开口的壳盖,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安装在壳身内,控制电路隔离地设置在开关电源电路的上方,控制电路上设有控制开关,壳盖上设有操作控制开关的操控部,输入线孔和输出线孔相对地设于壳身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壁上。控制电路隔离和开关电源电路层叠布置,可以减少壳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线控装置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22.优选的,控制开关为感应开关,操控部为壳盖对应感应开关位置的区域。采用感应开关,可以简化壳盖的结构,使产品外观更简洁。
23.优选的,壳身开口处设有内台阶,壳盖通过粘接剂或超声焊接固定在内台阶上。采用这种结构,壳盖与壳身之间不需要连接件进行紧固,而且可以提高线控装置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插线板的原理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控装置的立体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控装置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控装置的爆炸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控装置壳身的剖视图
29.图6是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30.图7是限位元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2.实施例1:
33.参见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描述的是电器的固线结构,电器包括壳体s、内部电气件e和外接线体l,壳体s上设有的线孔s102,外接线体l穿入线孔s102与内部电气件 e电连接,外接线体l与内部电气件e电连接的一端设有固线装置t,固线装置t具有穿入线孔s102内部的固线连接部t01,固线连接部t01穿入线孔s102内部后,通过限位元件k 卡设在其上限制固线装置t向外活动脱离线孔s102的限位元件k,这种固线方式结构简单,装配快捷。外接线体l通常为电源线、信号控制线等导线。
3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固线连接部t01上设有内限位部t03,固线装置t在固线连接部 t01内端位置设有用于与壳体s外侧配合以限制固线装置t向内活动的外限位部t02,限位元件k设有一侧开口的插槽k01,限位元件k通过插槽k01卡设于固线连接部t01上,限位元件k与内限位部t03以及电器的壳体s的配合限制固线装置t向外活动。优选的,限位元件k与内限位部t03以及电器的壳体s侧壁之间紧配,使得限制固线装置t没有轴向活动间隙。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简化了限位元件k和固线装置t的限位结构,拿装配更便携。
3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固线连接部t01两侧设有卡位t010,卡位t010的外端壁形成所述内限位部t03,限位元件k卡设于卡位t1010上,限位元件t1010被限制在卡位的外端壁 t03和壳体s侧壁之间从而限制固线装置t向外活动。
36.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固线装置t位于线孔s102外侧部位t04设计成锥状部,锥状部t04 上设有若干形变缺口t040。在锥状部t04上设计形变缺口t040可以使固线装置t的形变量更大,使外接线体l端部的弯折角度更大,有利于延伸外接线体l的使用寿命。
37.参见图3,固线装置t内设有供外接线体l穿过的线体通道t0,外接线体l装配到线体通道t0后通过热塑工艺使两者固连成一体。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固连成一体。更简单的,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固连。
38.在其他实施例中,固线装置t与外接线体l可以为一体结构。
39.固线装置t优选采用软质材料制成,通常为硅胶、橡胶等。
40.实施例2:
41.参见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描述的是一种家电设备,包括壳体s和内部电气件e,内部电气件e电连接有电源线l,电源线l延伸出壳体s之外,电源线l通过固线结构固定在壳体上。固线结构为实施例1中的固线结构,具体请参见实施例1。
42.实施例3:参见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描述的是插线板,包括壳体s、插座头e 和电源线l,电源线l与插座头e电连接,电源线l延伸出壳体s之外电源线通过固线结构固定在壳体上。固线结构为实施例1中的固线结构,具体请参见实施例1。
43.实施例4:
44.参见图2至图7,本实施例描述的是一种线控装置,包括壳体s、电路模块e和外接线体(l1,l2),外接线体(l1,l2)一端与电路模块e电连接,外接线体(l1,l2)另一端用于与受控电器电连接,电路模块e用于控制受控电器的工作状态,壳体s侧壁设有线孔 s102,外接线体(l1,l2)与电路模块e电连接的一端设有固线装置t,固线装置t具有穿入线孔s102内部的固线连接部t01,固线装置t通过限位元件k固定在壳体s上,固线连接部t01上设有内限位部t03,固线装置t在固线连接部t01内端位置设有用于与壳体s外侧配合以限制固线装置t向内活动的外限位部t02,限位元件k设有一侧开口的插槽k01,限位元件k通过插槽k01卡设于固线连接部t01上,限位元件k与内限位部t03以及电器的壳体s的配合限制固线装置t向外活动。通过限位元件k卡设于固线连接部t01实现对固线装置t的限位,这种固线方式结构简单,装配快捷。
4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路模块e包括控制电路e01和开关电源电路e02,控制电路 e01和开关电源电路e02电连接,外接线体(l1,l2)为电源线,电源线包括输入线段l1 和输出线段l2,输入线段l1和输出线段l2的一端分别与开关电源电路e02电连接,线孔 s102包括输入线孔和输出线孔,输入线段l1和输出线段l2与开关电源电路e02电连接的一端均设有所述固线装置t,两个固线装置t分别通过所述限位元件k固定在壳体s上。采用上述方案,将控制电路e01集中到电源线上,不需要单独设置线控线,使产品的结构更简单,产品更美观。
46.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路e01和开关电源电路e02是现有的电路技术,控制电路e01 是弱电电路,用于向开关电源电路e02输入控制信号,开关电源电路e02是强电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向受控电器的供电状态。原理同cn205752819u公开的一种带线控装置的电源线中的线控装置。
47.壳体s包括具有壳身s1,以及封盖壳身s1开口的壳盖s2,壳身s1具有上侧开口s101 的壳腔s100,控制电路e01和开关电源电路e02安装在壳身s1内部,控制电路e01隔离地设置在开关电源电路e02的上方,控制电路e01上设有控制开关e0,壳盖s2上设有操作控制开关e0的操控部,输入线孔s102和输出线孔s102相对地设于壳身s1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壁上。控制电路e01隔离和开关电源电路e02层叠布置,可以减少壳体s的长度和宽度,使线控装置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48.为了提高安全性,在控制电路e01和开关电源电路e02之间设有绝缘板e3。
49.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固线连接部t01两侧设有卡位t010,卡位t010具体为固线连接部 t01两侧扁平结构,卡位t010的外端壁形成所述内限位部t03,限位元件k卡设于卡位t1010 上,限位元件t1010被限制在卡位的外端壁t03和壳体s侧壁之间从而限制固线装置t向外活动。
5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限位元件k与内限位部t03以及电器的壳体s侧壁之间紧配,使得限制固线装置t没有轴向活动,使固线装置t和外接线体(l1,l2)稳定地固定在壳体s 上。
51.参见图3,图5和图7,限位元件k位于插槽k01开口的一侧设有导引斜面部k02,通过导引斜面部k02可以方便限位元件k卡入内限位部t03和壳体s侧壁之间,导引斜面部 k02形成的楔形结构,使得限位元件k卡入内限位部t03之后产生挤压的效果,使限位元件 k与内限位部t03以及电器的壳体s侧壁之间紧配。
5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固线装置t位于线孔s102外侧部位t04设计成锥状部,锥状部t04 上设有若干形变缺口t040。在锥状部t04上设计形变缺口t040可以使固线装置t的形变量更大,使外接线体l端部的弯折角度更大,有利于延伸外接线体l的使用寿命。
53.参见图3,固线装置t内设有供外接线体l穿过的线体通道t0,外接线体l装配到线体通道t0后通过热塑工艺使两者固连成一体。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固连成一体。更简单的,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固连。
54.在其他实施例中,固线装置t与外接线体l可以为一体结构。
55.参见图3和图4,控制开关e0为感应开关,操控部为壳盖s2对应感应开关位置的区域。采用感应开关,可以简化壳盖的结构,使产品外观更简洁。感应开关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56.参见图3至图5,壳身开口s101处设有内台阶s1011,壳盖s2通过粘接剂或超声焊接固定在内台阶s1011上。壳盖s2可以采用晶板,这时壳盖s2通过粘接剂,如电子硅胶固定在内台阶s1011。壳盖s2采取塑料时可以采用粘接剂或超声焊接固定在内台阶s1011上。
57.采用这种结构,壳盖s2与壳身s1之间不需要连接件进行紧固,而且可以提高线控装置的防水效果。
58.固线装置t优选采用软质材料制成,通常为硅胶、橡胶或现有公知的固线装置常用的其他软质材料等。
59.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