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电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3969发布日期:2021-10-16 10:1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电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点电源组件。


背景技术:

2.点电源组件中的点电源模块具有多种封装方式,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目前的点电源组件可以通过各个点电源模块的连接,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率、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但点电源组件中点电源模块数量的增加,会产生更多热量,目前的点电源组件却无法保证散热功能,进而带来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点电源组件,以能够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并加强散热功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点电源组件,包括:
5.电路板;
6.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所述点电源模块均包括电源主体、插针、球状焊点以及插接孔;
7.所述插针设于所述电源主体的第一侧;
8.所述球状焊点至少设于所述电源主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及
9.所述插接孔设于所述电源主体,并与所述插针位于所述电源主体的不同侧;
10.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点电源模块和第二点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点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点电源模块并排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点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点电源模块通过插针和插接孔连接、或者通过球状焊点连接;所述第一点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点电源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球状焊点连接所述电路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位于所述电源主体背向所述插针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为不同于所述插针和所述插接孔所处侧面的侧面,所述第三侧为所述插接孔所处侧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主体上还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电源主体中不同于所述插针、所述插接孔以及所述球状焊点所处侧面的一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主体包括外壳和电路基板;
15.所述球状焊点设于所述电路基板背向所述电源主体内部的一面,所述插接孔包括插接孔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插接孔本体中心的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电路基板,所述插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接孔本体,所述针体的另一端显露于所述外壳背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主体还包括buck降压电路、boost升压电路、buck

boost升降压电路、单向不隔离类型电路或者双向不隔离类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
18.所述至少一个电路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针,所述球状焊点以及所述插接孔通过所述电路基板相并联。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基板均为弯折板。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三点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点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点电源模块中背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二点电源模块中背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球状焊点连接。
2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提供一种点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所述点电源模块包括电源主体、插针、球状焊点以及插接孔,插针设于该电源主体的一侧,球状焊点至少设于该电源主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以及插接孔设于该电源主体,并与插针位于该电源主体的不同侧,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点电源模块和第二点电源模块,第一点电源模块和第二点电源模块并排设置在电路板上,第一点电源模块和第二点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球状焊点连接电路板,因此,点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电路板散发出去,增强点电源组件的散热,而第一点电源模块和第二点电源模块通过插针和插接孔连接、或者通过球状焊点连接,因此,该点电源组件中的点电源模块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内部电路的连接,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23.图1a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点电源组件的立体图;
24.图1b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点电源组件的立体图;
25.图2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正视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26.图3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左视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27.图4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左上轴侧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28.图5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右视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29.图6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右下轴侧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30.图7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俯视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31.图8是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点电源模块的仰视图,其中点电源模块的外壳被虚化;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3.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点电源模块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一般来说,这类模块称为负载点(pol)电源供应系统或使用点电源供应系统(pups)。
35.为了安装方式更加灵活,点电源模块的封装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封装的形式,例如采用双列直插封装以及采用球栅阵列封装,其中双列直插封装(英语:dual in

line package)也称为dip封装或dip包装,简称为dip或dil。而球栅阵列封装,简称bga(ball grid array package),该封装是在封装体基板的底部制作阵列,球状焊点作为电路的i/o端与印刷线路板(pcb)互接。
36.点电源组件是将多个点电源模块组装在一起,以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率、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但是,虽然有些点电源组件扩展了电源组件的功能,但散热功能不强。
37.因此,为了点电源组件既能够在线扩展功能,又能够保证散热,请一并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点电源组件,该点电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100以及电路板200,该点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源主体10,插针20,球状焊点30以及插接孔40。插针20设于电源主体10的一侧,成列排列,插针20的一端与插接孔40中的插接孔本体41连接,另一端穿出点电源模块100,暴露于外面,球状焊点30至少设于电源主体1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其中,第二侧为不同于插针20和插接孔40所处侧面的侧面,第三侧为插接孔40所处侧面,而插接孔40与插针20位于电源主体10的不同侧,即,电源主体10的至少两侧设置有球状焊点30,其中一侧与插接孔40位于电源主体10的同一侧,其它侧与插接孔40、插针20均不同侧,插接孔40是半封闭孔,其包括插接孔本体41和设置于插接孔本体41中心的通孔42,其插接孔本体41插入电源主体10与插针20一端连接,其通孔设置于电源主体10背向插针20的一侧。
38.该点电源模块100的封装方式有两种,既有bga封装方式,又有dip封装方式,在该点电源组件中,至少两个点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并排设置在电路板200上,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分别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电路板200,因此,点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球状焊点30以及电路板200散发出去,增强点电源组件的散热,而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通过插针20和插接孔40连接、或者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因此,该点电源组件中的点电源模块100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连接,进而实现内部电路的连接,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例如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率、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
3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电源主体10包括外壳11,内部电路12以及电路基板13,内部电路1包括buck降压电路、boost升压电路、buck

boost升降压电路、单向不隔离类型电路或者双向不隔离类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路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
40.需要说明,上述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一些导体连接,如导线、端子等,或者将各个类型的电路设置一些特殊焊点,如表面贴装的焊点等,通过这些特殊焊点直接与电路基板
13电性连接。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主体10上还设有散热器300,散热器300位于电源主体10中不同于插针20、插接孔40以及球状焊点30所处侧面的一侧,具体地,散热器300与不同于插针20、插接孔40以及球状焊点30所处侧面的一侧的外壳11螺纹连接。每个点电源模块100的热量通过散热器300散发出去,加强散热。
42.球状焊点30设于电路基板13背向电源主体内部的一面,插接孔40包括插接孔本体41和设置于插接孔本体41中心的通孔42,该通孔42贯通电路基板,插针20的一端设于插接孔本体41,插针20的另一端穿过外壳11暴露于外壳11背向电路基板13的一侧。电路基板13是印制电路板,又称pcb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
43.可以理解的是,电路基板13为u形弯折板,根据实际情况,电路基板13并不仅限于u形,电路基板13也可以为t形、l形等,在电路基板13的不同侧面设置球状焊点30。
44.外壳1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均设置有一个插针20,插针20的两端中的一端插接于插接孔本体41上,以与电路基板13连接,另一端暴露于外壳11背向电路基板13的一侧,暴露的一端为设置呈尖刺状或者呈扁平状的插接部,插接部可以无焊接地插入另一点电源模块的插接孔40中。图1至图7只展示了插针20的插接部为尖刺状的示例。
45.插接孔40设置于外壳11的容纳腔内,与其中一侧的球状焊点30位于电源主体10的同一侧,即,插接孔4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三侧,且位于电源主体10背向插针20的一侧,呈半封闭形式,封闭的一端为插接孔本体41,插接孔本体41与插针20连接,开口一端呈圆形,开口一端为设置于插接孔本体41中心的通孔,通孔贯通电路基板13,或者通孔42的形状与插针20插接部的形状相匹配,且插接孔40与电路基板13电性连接。插接孔40的数量与插针20的数量匹配,两者成对出现。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针2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一侧,其中一侧的球状焊点3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二侧,插接孔40与其中一侧的球状焊点3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三侧,且第一侧和第三侧相邻,插针20的一端与插接孔40、球状焊点30进行并联连接,且均与电路基板13电性连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针2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一侧,其中一侧的球状焊点3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二侧,插接孔40与其中一侧的球状焊点30位于电源主体10的第三侧,球状焊点30与插接孔40位于第三侧的不同平面上,例如电源主体10的某一侧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低于第二平面,球状焊点30与插接孔40分别设于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或者插接孔40设于第一平面,球状焊点30设于第二平面,具体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无特殊规定。
48.点电源模块100采用球栅阵列封装,使得点电源模块的至少两个侧面设置有球状焊点30,这些焊点为点电源模块100的i/o端子,当点电源模块100工作时,大部分热量可以通过金属电路板12散发,还有一部分热量传到电路基板13,通过球状焊点30散热,在点电源组件中,各个点电源模块100与电路板200均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再通过电路板200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点电源组件的散热能力。
49.并且,不仅球状焊点30是为点电源模块100的i/o端子,插接孔40和插针20也是点电源模块100的i/o端子,三者均通过电路基板13进行并联连接,而在点电源组件中,其中一
个点电源模块100的插针20插入另一个另一个点电源模块100的插接孔40,或者其中一个点电源模块100的球状焊点30与另一个点电源模块100的球状焊点30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点电源模块100内部电路的并联连接,从而在线扩大点电源组件的功率,为负载提供更大电流或者更高电压等功能。
50.在点电源组件中,点电源模块100不仅可以与另一个点电源模块100进行插接或者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与点电源模块100中的控制模块或者是其他功能模块进行在线插接,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但前提是,扩展的控制模块或者功能模块必须与点电源模块100具有同种封装方式,例如具有插针20、插接孔40或者球状焊点30,因此,点电源组件的使用场合进一步扩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点电源组件还包括第三点电源模块100c,该第三点电源模块100c与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中背向电路板200的一侧或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中背向电路板200的一侧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第三点电源模块100c可以在不占用电路板200面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
52.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电源组件,当需要在线扩大电源组件的功率、电流等参数时,可以将点电源组件中的一个点电源模块100直接插入另一个点电源模块100的插接孔40,或者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进而实现内部电路的电性连接,在线扩展点电源组件的功能。
53.并且,该点电源组件中的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并排设置在电路板200上,第一点电源模块100a和第二点电源模块100b分别通过球状焊点30连接电路板200,使得点电源模块通过球状焊点30和电路板200进行散热,增大散热面积,进而增强点电源组件的散热。
5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