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3436发布日期:2021-06-29 23:5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变电站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适用于住宅小区、城市公用变、繁华闹市、施工电源等,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箱式变电站自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在欧洲发达国家已占配电变压器的70%,美国已占90%。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配电网的不断更新改造,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现有的箱式变电站散热系统采用在变压器室的柜门上方,安装散热风扇来实现。时间久了风扇进风口会被灰尘堵塞,造成散热风量减少。散热风扇长时间运行,造成散热风扇非常容易损坏。尤其在夏季需要散热的时候,变压器上方聚集全部是热空气,风扇对流交换的也是外部环境的热空气,且对于风扇上的热空气无法排除,散热效果差,对于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隐患并且耗能和噪音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的箱式变电站外壳结构,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增强散热效果并且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箱式变电站外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式壳体,所述箱式壳体的正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警示牌,所述箱式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正表面和后表面均贯穿连接有第一防雨通风管道,所述防雨罩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第二防雨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防雨通风管道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雨垫块,所述所述第一防雨通风管道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鸟网,所述箱式壳体内壁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穿孔板,所述穿孔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防鸟网,所述箱式壳体的右侧贯穿滑动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合杆,所述开合杆远离封闭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封闭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扶手,右侧所述基座的顶部靠近封闭门位置固定安装有滑道。

优选的,所述基座采用砖砌体且中间位置空出。

优选的,所述防雨罩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防雨通风管道相适配的通过孔,所述防雨罩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防雨通风管道相适配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穿孔板底部的孔径与第二防鸟网顶部的孔径交错排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箱式壳体的内壁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且封闭门的左侧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封闭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滑道相适配的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箱式壳体整体安装在基座上,基座采用砖砌体,使基座内的空气温度比基座外的温度低,基于此条件,通过箱式壳体下的穿孔板,让基座内的冷空气通过穿孔板和第二防鸟网对流到箱式壳体,使这样箱式壳体内的热空气由上方的第一防雨通风管道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排出。利用烟囱原理,不断地把基座内冷空气抽到箱式壳体来冷却变压器,冷空气吸收变压器的热量变成热空气由上方的第一防雨通风管道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排出,如此循环往复以达到变压器室散热冷却的目的。用两台使用新式外壳的箱式变电站投入实际运行与同区域未采用新式箱式变电站对比数据来看,新式箱式变电站的冷却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的箱式变电站,并且耗能大幅降低,噪音明显减小,推动、拉开扶手通过开合杆、旋转轴和连接杆带动封闭门闭合和开启,使箱式壳体密封性增加,使热空气能够顺利上浮,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的烟囱原理,实现成本低,结构改动小,易于推广,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箱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封闭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基座;2、箱式壳体;3、警示牌;4、防雨罩;5、第一防雨通风管道;6、第二防雨通风管道;7、防雨垫块;8、第一防鸟网;9、穿孔板;10、第二防鸟网;11、封闭门;12、开合杆;13、旋转轴;14、连接杆;15、扶手;16、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散热的箱式变电站壳体,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式壳体2,基座1采用砖砌体且中间位置空出,箱式壳体2的正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警示牌3,箱式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雨罩4,防雨罩4正表面和后表面均贯穿连接有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防雨罩4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防雨罩4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相适配的通过孔,防雨罩4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相适配的安装孔,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雨垫块7,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的出风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鸟网8,箱式壳体2内壁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穿孔板9,穿孔板9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防鸟网10,穿孔板9底部的孔径与第二防鸟网10顶部的孔径交错排布,箱式壳体2的右侧贯穿滑动有封闭门11,连接杆14的底部与箱式壳体2的内壁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且封闭门11的左侧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凹槽,封闭门1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合杆12,开合杆12远离封闭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3,旋转轴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封闭门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扶手15,右侧基座1的顶部靠近封闭门11位置固定安装有滑道16,封闭门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滑道16相适配的凸块。

其整个实施例达到的效果为,箱式壳体2整体安装在基座1上,基座1采用砖砌体,使基座1内的空气温度比基座外的温度低,基于此条件,通过箱式壳体2下的穿孔板9,让基座1内的冷空气通过穿孔板9和第二防鸟网10对流到箱式壳体2,使这样箱式壳体2内的热空气由上方的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排出。利用烟囱原理,不断地把基座1内冷空气抽到箱式壳体2来冷却变压器,冷空气吸收变压器的热量变成热空气由上方的第一防雨通风管道5和第二防雨通风管道6排出,如此循环往复以达到变压器室散热冷却的目的。用两台使用新式外壳的箱式变电站投入实际运行与同区域未采用新式箱式变电站对比数据来看,新式箱式变电站的冷却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的箱式变电站,并且耗能大幅降低,噪音明显减小,推动、拉开扶手15通过开合杆12、旋转轴13和连接杆14带动封闭门11闭合和开启,使箱式壳体2密封性增加,使热空气能够顺利上浮,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的烟囱原理,实现成本低,结构改动小,易于推广,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