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547发布日期:2021-09-18 0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抱闸逻辑电路;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入电源进线的通断,并接入cpu的a/d端口,cpu的i/o端口连接抱闸逻辑电路,抱闸逻辑电路通过制动器抱死系统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包括外部输入动力电源正端dc540+、负端m600,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前级供电电源正端p5v、负端m600,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后级供电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其中电源正端dc540+依次串联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51,电阻r51两端并联电阻r52,电阻r52的两端并联电容c32,电容c38、电阻r53串联后并联于电容c32两端;电源正端p5v、负端m600之间串联设置电容c31,电源正端p5v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1号端口、负端m600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3、4号端口,电容c38、电阻r53的公共端接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2号端口;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分别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8号、5号端口,且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之间串联电容c39;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7号端口通过电阻r56连接电容c30的一端、6号端口通过电阻r57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电容c30的两端为输出电压信号udc

540+和udc

5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逻辑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63,光耦b1,mos管v1,稳压二极管v2,二极管v3,+5v电源正端1p5和负端1m5,+24v电源正端p24和负端m24b,+15v电源正端p15和负端m24b;电阻r1作为光耦b1的源边电阻一端接1p5,另一端接光耦的1脚;电阻r3作为光耦副边的电阻,一端接光耦的4脚,另一端接mos管v1的栅极;电阻r2作为限流电阻,一端接外部p24以及mos管v1的源极,另一端接mos管v1的栅极;电阻r7作为取样电阻一端接m24即+24v的地信号,另一端为信号br+,mos管v1的漏极为信号br

;电容c4作为滤波电容接在信号br

和br+之间,二极管v3作为续流二极管接在br

和br+之间,二极管v3之间并联对外插座xs1;电阻r6和电阻r8作为线性光耦芯片u1的输入电阻,一端分别接线性光耦芯片u1的2脚和3脚,电阻r6的另一端接br+,电阻r8的另一端接接m24即+24v的地信号;c1作为信号滤波电容接线性光耦芯片u1的2脚和3脚;p15a即+15v通过电阻r4、电阻r5、稳压二极管v2及电容c2构成线性光耦芯片u1的供电电源连接到u1的1脚和4脚;电阻r9、电阻r10和电容c63构成滤波电路接到线性光耦芯片u1的7脚和6脚;1p5和1m5通过电容c3接到线性光耦芯片u1的8脚和5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光耦芯片u301、线性光耦芯片u1的型号均为acpl79b。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该电路包括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抱闸逻辑电路;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入电源进线的通断,并接入CPU的A/D端口,CPU的I/O端口连接抱闸逻辑电路,抱闸逻辑电路通过制动器抱死系统负载。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包括外部输入动力电源,线性光耦芯片的前级供电电源,线性光耦芯片的后级供电电源;所述抱闸逻辑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0,电容C1~电容C4,电容C63,光耦B1,MOS管V1,稳压二极管V2,二极管V3,+5V电源,+24V电源,+15V电源。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内部设计有检测电路,可快速的检测外部的信号,保护系统负载。保护系统负载。保护系统负载。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 牟小刚 吉凤巍 何苏昆 陈华林 邹黎明 王艳钊 季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9/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