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6359发布日期:2021-08-24 12:4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箱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箱面板。



背景技术:

配电箱面板是用于遮挡电线的常规电器附件。现有的配电箱面板通常由面板盖和面板框装配在一起而构成,且材质为塑料。所述面板框中部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有多个电气控制开关。

现有的配电箱面板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机械强度较差,容易变形;2)所述安装孔为通孔,当安装的开关数量不足时会导致部分电缆裸露,存在安全隐患;3)所述面板盖和面板框之间的距离太近,面板盖未打开且在紧急情况下,容易造成开关跳闸时碰到面板盖进而无法完成跳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箱面板,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增大了面板盖和面板框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增强了其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电箱面板,包括盒形的面板框和装配在面板框外侧的面板盖,其中,

所述面板框的左部和右部均设有固定孔,用于配合固定件将面板框固定安装到配电箱上;面板框的中部内凹构成内凹部,面板框上内凹部的四周与内凹部之间构成折弯部,且构成第一加筋结构;

所述内凹部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用于装配开关。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为圆滑的弯曲构型,以使面板框中部的内凹部与面板框之间是圆滑过渡地一体连接的。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框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设有多个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配电箱上则设有与所述多个卡扣相对应的多个卡槽,借助所述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可将面板框固定到配电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处设有若干个并排的挡条,其中,

挡条的两端对应与安装孔上下两侧内壁固定在一起;

与挡条的宽度相比,挡条与安装孔内壁的连接处的宽度较小,以便于使用时,稍加用力即可将所述挡条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框上还设有第二加筋结构,且该第二加筋结构位于所述内凹部的下方。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筋结构由面板框下部的中部内凹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盖的侧面为弧形,且面板盖的中部向外侧凸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面板框左、右两侧壁的上部各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面板盖上部的外侧则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两个柱形的连接部,面板盖上部的两个连接部对应穿设于面板框上部的两个连接孔内,进而将面板盖安装到面板框上,且面板盖能绕其上部的两个连接部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框左、右两侧壁的下部各设有一个限位孔;所述面板盖下部的左右两端则设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两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条形的尾部和向外凸出的头部,由所述面板盖下部的前侧开设一个“l”形的开槽而构成,且所述开槽的“l”形的上部和“l”形的下部对应位于所述尾部的内侧和头部的下侧;所述尾部的上端与面板盖一体连接,且两个限位部的头部对应穿设于面板框下部的两个限位孔内,以保证面板盖不会轻易被打开;所述限位部可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形变,将所述两个限位部的头部向内按,可解除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用于安装开关的安装孔设于面板框上内凹部上,使得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面板盖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能有效防止所述开关在开启或者关闭时与所述面板盖触碰,保证了所述开关在例如跳闸时能够正常工作,及时切断电源。

2、所述折弯部还构成了第一加筋结构,所述面板框的下部还进一步设有第二加筋结构,大大增强了面板框的机械强度。

3、所述折弯部为圆滑的弯曲构型,使其受力时,受力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面板框的使用寿命,不易损坏。

4、所述安装孔处设有若干个并排的挡条,使用时可将适当数量的挡条敲除,剩下的挡条保留,则可以避免接线线缆露出,产生安全隐患。

5、所述面板盖的侧面为弧形,且其中部向外侧凸出,进一步增大了面板盖到面板框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防止所述开关与面板盖触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配电箱面板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面板框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面板盖的轴侧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号说明:

10.面板框,11.面板框中部的内凹部,12.安装孔,13.内凹部的四周与内凹部之间一体连接的折弯部,14.挡条,15.第二加筋结构,16.卡扣,17.固定孔,18.连接孔,19.限位孔。

20.面板盖,21.连接部,22.限位部,22-a.限位部的尾部,22-b.限位部的头部,23.“l”形的开槽,23-a.开槽的“l”形的上部,23-a.开槽的“l”形的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配电箱面板包括盒形的面板框10和装配在面板框10外侧的面板盖20,所述面板框10的左部和右部均设有固定孔17,用于配合如螺丝等固定件将面板框10固定安装到配电箱(图中未示出)上。所述面板框10和所述面板盖20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装配到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例如面板框的上侧缘和面板盖的上侧可通过铰链进行铰接、卡接、或者使用螺丝等固定件固定连接。

结合图3所示,所述面板框10的中部内凹构成内凹部11,所述内凹部1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2,用于装配开关(图中未示出)。此外,所述面板框10上内凹部11的四周与内凹部11之间构成折弯部13,使得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面板盖20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进而为所述开关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和工作空间,能有效防止所述开关在开启或者关闭时与所述面板盖20触碰,保证了所述开关在例如跳闸时能够正常工作,及时切断电源。同时,所述折弯部13还构成了第一加筋结构,增强了面板框10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

优选的,所述折弯部13为圆滑的弯曲构型。从横截面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所述面板框10中部的内凹部11与面板框10之间是圆滑过渡地一体连接的,使其受力时,受力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面板框10的使用寿命。

在向所述固定孔17穿入固定件时,需要用手先将所述面板框10固定住,再使用固定件穿入所述固定孔17将面板框10牢固地固定在所述配电箱上,操作上比较麻烦。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框10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进一步设有多个向外侧凸起的卡扣16,配电箱上则设有与所述多个卡扣相对应的多个卡槽(图中未示出)。借助所述卡扣16和卡槽的配合,可先将面板框10固定到配电箱上,这样就无需先用手固定住面板框10。随后,再使用固定件穿入所述固定孔17将面板框10牢固地固定在所述配电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12处设有若干个并排的挡条14。所述挡条14的两端均对应与安装孔12相对的两侧内壁固定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挡条14的两端对应固定于安装孔12的上侧和下侧内壁上,且挡条14为竖直设置。使用时可将适当数量的挡条14敲除,例如当所述配电箱面板配置为可安装四个开关,而实际使用时只需要安装两个开关,就仅需敲除一半的挡条14,剩下的一半挡条14保留,则可以避免接线线缆露出,产生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挡条14与安装孔12相对的两侧内壁之间也一体连接;并且,与挡条14的宽度相比,挡条14与安装孔12内壁的连接处的宽度较小,进而构成类似点连接的结构,以便于使用时,稍加用力即可将所述挡条完整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框10上还设有第二加筋结构15,且该第二加筋结构15位于所述内凹部11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筋结构15由面板框10下部的中部内凹构成。

结合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面板框10左、右两侧壁的上部各设有一个连接孔18,所述面板盖20的上部外侧则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连接孔18对应的两个柱形的连接部21,面板盖20上部的两个连接部21对应穿设于面板框10上部的两个连接孔18内,进而将面板盖20安装到面板框10上,且面板盖20能绕其上部的两个连接部21的轴线转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框10左、右两侧壁的下部各设有一个限位孔19;所述面板盖20下部的左右两端则设有与所述限位孔19对应的两个限位部22。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22包括条形的尾部22-a和向外凸出的头部22-b,由所述面板盖20下部的前侧开设一个大致呈“l”形的开槽23而构成,所述开槽23的“l”形的上部23-a和“l”形的下部23-b对应位于所述尾部22-a的内侧和头部22-b的下侧,所述尾部22-a的上端与面板盖20一体连接,且两个限位部22的头部22-b对应穿设于面板框10下部的两个限位孔19内,以保证面板盖20不会轻易被打开。由于所述限位部22仅有其尾部22-a的上部与面板盖20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部22的头部22-b这一端则呈悬臂状态。所述限位部22可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形变,在需要打开所述面板盖20时,仅需稍加用力将所述两个限位部22的头部22-b向内按,限位部22的尾部22-a向内弯曲,使得其头部22-b从所述限位孔19中向内脱出,便可解除限位,将面板盖20转动打开。

再结合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盖20的外侧面为弧形,且面板盖20的中部向外侧凸出,以此进一步增大了面板盖20到面板框10的安装孔12之间的距离,防止所述开关与面板盖20触碰。

以上实施例详细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面板的结构,但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容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替换和进一步改进,但任何的修改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